俄罗斯与欧盟的经济关系:现状、问题与展望_欧盟总统论文

俄罗斯与欧盟的经济关系:现状、问题与展望_欧盟总统论文

俄罗斯与欧盟经济关系:状况、问题和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欧盟论文,前景论文,状况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64[2004]02-040109-0026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与欧盟的关系不断拉近。在俄欧关系的诸多方面中,俄欧经济关系的发展有着相当有利的条件。俄欧之间在经济上有一定的相互依赖性。“欧洲之于俄罗斯,不仅是鼓舞力量之源、科技之源、减免债务之源和安全之源,而且是文明之源、资金之源、国家振兴之源”。(注:许志新:《“9·11”事件后普京对西方的重大变化》,载于《欧洲》2002年第2期。)欧盟的市场、资本与技术是推动俄罗斯经济改革的有力杠杆,而俄罗斯丰富的能源与巨大的市场潜力对于欧盟也日益显示其重要性。1992年5月叶利钦说:“俄罗斯自古以来就跟欧洲是一体,因此我们应该与欧洲委员会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等欧洲机构联成一体,应该加入其政治和经济同盟”。(注 :转引自王正泉:《俄罗斯围绕外交构想的三次争论》,载于《国际观察》1998年第2期。)普京就任俄罗斯总统以来,更是强调要“充满信心地为我们的西方伙伴……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合作创造必要的条件”。(注:《普京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年,第55-56页。)与其对外战略上的欧洲中心主义相适应,俄罗斯与欧盟的经济合作开始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一、俄欧经济合作的新进展

俄欧关系十年来的发展是建立在1994年6月俄罗斯与欧盟签订的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这一法律框架基础上的。俄欧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在俄罗斯与欧盟关系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它是俄欧之间的第一个双边文件;第二,它包含着一个双边高层关于长期的经济合作概念,也即俄罗斯的未来“包含在与欧洲广泛的合作中”;第三,该协定包括前所未有的宏伟计划的经济合作。通过这个协定所获得的经济上的成就将导致更加紧密的政治关系。(注:Vladimir Baranovsky(ed.),Russia and Europe,The Emerging Securiy Agenda,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P.481.)俄外长伊万诺夫认为,由于这一协定的存在使“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坚实的法律基础上”,这一基础也意味着“俄罗斯同欧盟的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在共同的价值观与利益上”。(注:Igor Ivanov,"Europe on the Threshold of 21st Century",in International Affairs,Volume 45,Number 1,1999,PP.1-6.)总之,俄欧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在经济方面的合作为俄欧政治对话与战略合作打下了较为坚实的经济基础。

俄欧之间的经济合作最集中地体现在双方贸易关系方面。欧盟是俄罗斯的最大贸易伙伴,俄罗斯是欧盟的第五大贸易伙伴。俄罗斯对欧盟的贸易约占俄进出口总额的40%,俄罗斯外贸顺差的70%来自欧盟国家。俄与欧盟的贸易额比俄与美国的贸易额高7-9倍。据估计,欧盟扩大还会使俄对欧盟的贸易很快占到其贸易总额的一半。(注:路晓军,《俄欧关系:新时代已经来临?》,《当代世界》2001年第9期。)俄对欧贸易一直保持顺差,是欧盟能源市场的主要供货国,欧盟所需石油的10%及天然气的36%从俄进口。1999年,俄罗斯对欧盟的贸易顺差不低于110亿欧元。2002年,俄罗斯外贸总额创新高,外贸顺差达到598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17亿美元。

对于俄罗斯来说,俄欧经贸合作中最大的成果是欧盟承认俄罗斯为市场经济国家,并表示支持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俄罗斯从1993年开始申请加入WTO,2000年拟订的《俄联邦2010-2015年经济活动构想草案》中,提出2004年后俄将成为WTO成员国。在2002年的国情咨文中,普京提出要继续融入国际社会,其中包括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俄罗斯政府的主要任务。对于俄罗斯强烈要求加入WTO的愿望,欧盟表示了积极的支持。欧盟委员会在1997年12月建议在第一次合作会议召开之前,俄罗斯应该从“非市场经济”的名单中划掉。2002年5月,在俄欧莫斯科峰会上,欧盟同意承认俄罗斯为市场经济国家并启动相应的立法程序。欧盟对俄罗斯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将大大有助于俄罗斯获得世贸成员资格。从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看,欧盟对于与俄罗斯的贸易格局是非常满意的,俄罗斯对于这一格局也是比较满意的,这一格局不仅满足了相互各自的需求,也拉动了各自的经济增长。从一个较长的时段看,欧盟需要重新构建从俄罗斯的进口,俄罗斯也需要重新构建对欧盟的出口,以保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使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此外,来自欧盟国家的外国投资对于俄罗斯宏观经济的稳定及增长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在俄罗斯的外商投资5大国中,除美国、塞浦路斯占第二、第三位外,德国、英国、法国分别占第一、第四、第五位。从1991年起,欧盟向俄无偿提供了20亿欧元的援助,并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分别向俄提供了226亿和105亿美元的贷款。其中,欧盟在俄罗斯全部外商投资中占70%的比例,贸易、公共饮食、食品、钢铁、燃料工业是外商投资的主要产业。(注:http://europa.eu.int/comm/external_relations/russia/intro/.)同时,国际金融机构对俄投资也不断增加。据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初步统计,2002年该行对外投资达到创纪录的38.9亿欧元,而且明显加大了对俄罗斯的扶持力度。2002年,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共向俄罗斯提供了13亿欧元的企业投资,占总投资金额的1/3,比2001年增长58%,比2000年增长125%。(注:http://www.chinacomeu.org/web3/express001/030206/kuaidi.510.htm.)

除了贸易、投资上的合作外,俄欧伙伴关系在相当大程度上还是一种能源伙伴关系。由于国际能源价格的上涨,欧盟不再把石油输出国组织作为天然气和石油资源的唯一来源,而是将俄罗斯作为能源方面的主要合作伙伴,因此,俄欧双方政治对话中一个重要的主题也是能源领域的合作。1991年俄罗斯参与制定签署欧洲能源宪章,其目的就在于有效利用俄罗斯的自然资源以及西欧国家的技术和投资。2000年,俄欧签署《能源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确定了能源合作的总体规划。此后,双方还签署了《能源合作声明》,强调俄罗斯拥有进入欧洲能源市场的特殊权利。对于俄罗斯来说,实施能源外交,不仅促进了经济复苏,而且,对于稳固俄欧双边关系,促进经济与战略合作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俄欧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俄欧经济合作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制约因素。

首先,从贸易方面看,主要表现为俄欧贸易关系的不对称性。欧盟占俄罗斯贸易总额高达40%,而俄罗斯却只占欧盟贸易总额很小的份额。因此,对俄罗斯来说,相互关系中明显的不平衡是一大担忧。欧盟市场对俄罗斯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俄罗斯市场对欧盟的重要性,也即俄罗斯对于欧盟市场的依赖较大。尤其是在双方贸易关系中出现了一种普遍的看法,即不平等的贸易政策压制了俄罗斯对欧盟的潜在出口数量。(注:Yakhlakova,Hard Talks between Russia and the EU,Moscow News,31 July 1997.)

俄欧贸易关系在商品结构上也存在着不平衡的问题。俄罗斯出口的主要是燃料、原材料与半成品,西欧国家出口的主要是机器、运输设备及制成品。俄罗斯用原材料来换取制成品被认为没有反映出相互经济之间的正常商品交换。在俄罗斯看来,欧盟成员国只是对确保扩大能源进口感兴趣,对俄罗斯其他产品的进口将继续设置障碍。欧盟不愿意俄罗斯的经济从“输出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地位的转变,不愿结束反倾销政策和配额制。(注:A.Kondakov,Russia's Economic Status:Transitory or Market Economy?,International Affairs(Moscow),Vol.43,No.6,1997,p53.)按照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的看法,俄罗斯的出口结构与欧盟的总体进口结构不相吻合,但俄罗斯从欧盟的进口总体上符合欧盟出口的复杂结构。关于俄罗斯与欧盟经贸合作的障碍问题,主要是欧盟保留着一些对进口俄罗斯商品的歧视性限制。尽管欧盟承诺除采取国际上通行的保护性措施外,不再对俄罗斯商品进行数量限制,但欧盟市场事实上只是在原材料市场方面对俄罗斯出口商放宽了限制。(注:伊·伊万诺夫,《俄罗斯新外交——对外政策十年》,陈凤翔等译,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第130-131页。)

其次,俄欧之间在能源合作方面关注的重点不一致。西欧国家的消费者首先关注的是俄罗斯能源出口的完全自由化以及供应安全问题。而俄罗斯关注的则是大规模的投资,一是可以更新设施,二是可以提高技术并克服石油工业危机。因此,俄欧双方的利益不完全一致,而是相互联结的,俄欧双方需要在妥协的基础上求得平衡。例如,欧盟要求俄罗斯向西欧出口石油自由化,但是俄罗斯消费者反对,因为会增加所有的生产成本;俄罗斯石油公司也反对,因为他们想垄断出口。对此,世界银行警告说,如果不进行自由化,新的贷款将不用于俄罗斯石油工业,因此俄罗斯政府才决定从1995年1月废除石油出口所有的特许以及配额。此外,欧盟还担心这种从俄罗斯的单一能源供应体系其结果将使欧盟受制于俄罗斯。在能源问题上欧盟与俄罗斯的矛盾已经影响到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主要的问题是俄罗斯国内低廉的能源价格与出口到欧盟的能源价格之间的差别太大,欧盟认为这是俄罗斯对国内能源企业的变相补贴。

第三,来自欧盟的大规模投资还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受到的主要捐助来自于国际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及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这些合作是由西方七国集团和其他西方国家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推进俄罗斯经济改革。然而,这些组织的活动因投资之前对象国的性质所限制,要求对象国达到他们所规定的条件,即财政和经济稳定、促进基础设施发展、能为外资创造有利气候。为此,俄罗斯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定来促进投资。主要包括:如果参与了合资企业或者直接投资将享受关税优惠、保证产权、自由遣返利润等。但俄罗斯政府吸引外资的政策受到来自国内企业较大的压力,他们害怕来自西方投资者的竞争,尤其是在一些关键的经济领域更是这样。在这一复杂的背景下,俄罗斯政府只能在两种互为矛盾的状况之间进行调节:一是按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及其他国际协定的要求行事;二是满足国内生产者的要求。然而,这样一种矛盾的状况是影响吸收外资的主要障碍,因此,巨大的西方投资在俄罗斯只是一个远景。

最后,债务、资本外流等问题也严重制约俄欧经济合作的推进。在1999-2003年的5年中,俄每年需偿还外债约150-200亿美元,沉重的负担严重困扰着俄经济的复苏,并制约着俄欧经济合作的顺利推进。除沉重的债务负担外,资本外流严重仍继续制约着俄罗斯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俄罗斯吸引外资的规模同它的经济规模很不相称,其主要原因在于俄国内经济秩序紊乱,法律透明度低,对外商合法权益保护不力。另一方面,俄罗斯本国资本每年有相当一部分外流,1999年流入欧盟的直接资本投资高达5.66亿欧元,比欧盟流入俄罗斯的资本还要多,这说明俄罗斯本国资本并不看好国内经济的发展。

三、俄欧经济合作的前景

尽管在俄欧经济合作中还存在相当大的问题,但是走向新世纪的俄欧经济关系仍然存在进一步向前推进的潜力与空间。双方为了给相互的政治对话与战略合作创造扎实的经济基础,需要进一步使相互经济关系不断深入推进。为此,2002年5月的俄欧首脑会议联合声明提出启动俄欧一体化进程,将俄罗斯融入欧洲经济体系,营造统一的经济空间。此后,俄欧之间不断就加强经济合作、营造统一经济空间开展对话。

俄罗斯国内经济增长、政治稳定以及全方位平衡外交的开展也为俄欧经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1999年起,俄罗斯经济已连续3年保持稳定增长,年均经济增长率为6.5%,2001年GDP实际速度比上年增长5%,2002年俄经济实际GDP增长率为3.7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始终认为,俄罗斯经济已走上正轨,2002年经济增长率为4.4%。(注:参见世畀经济黄皮书,2002-2003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49-58页。)此外,从国际环境看,巴尔干半岛的局势相对稳定,俄国周边地区发生大动乱的可能性不大,车臣事件也大致平息,欧盟和俄罗斯的人权纠纷渐趋降温,伊拉克战争后,俄罗斯与“旧欧洲”日益靠近,等等这些都为俄欧关系的深化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应当看到,俄欧经济合作的规模暂时还落后于自身的潜力,这使未来俄欧经济合作还存在相当大的空间。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相对发达的工业和科学技术基础,但目前的经济低迷状况使它只能以有限的能力参与亚欧合作。而欧盟专注于内部的一体化建设也影响了与俄相互之间的合作。在这种情况下,俄欧双方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注:参见《俄罗斯新外交——对外政策十年》,陈凤翔等译,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版。)尽管如此,从1994年6月俄欧双方签署的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来看,该协定还是有大量可以发展的空间。该协定确认分阶段实现商品、资本和劳务自由流通原则,在法律基础上解决各种争端,确定了俄罗斯与欧盟经济一体化前景。至目前为止,欧盟已将俄从非市场国家名单中取消,承诺使俄尽早加入世贸组织。此外,根据双方签定的长期协定,俄罗斯将在今后20年里增加对欧盟的石油供应,以填补欧盟减少从中东进口石油的缺额。作为回报,欧盟将扩大对俄经济领域的投资。所以说,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俄欧之间的合作关系仍将有稳步发展的可能。

对此,俄罗斯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即扩大俄罗斯与欧盟政治对话的规模并提高其效能;开展相互贸易与投资;发展财政领域的合作;在欧盟扩大时保障俄罗斯的利益;发展全欧合作结构;发展俄罗斯与科技领域的合作;扩大跨地区的交通联系;使经济立法和技术标准相互接近。(注:参见《俄罗斯新外交——对外政策十年》,陈凤翔等译,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版。)可以预见,这些计划的实施将使俄罗斯与欧盟的经济合作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标签:;  ;  ;  ;  ;  ;  

俄罗斯与欧盟的经济关系:现状、问题与展望_欧盟总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