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陈旧性骨折的疗效分析论文_何文明

长沙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骨科 410109

【摘 要】目的:观察对老年肱骨近端陈旧性骨折患者实施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4年1月-2018年7月采取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的老年肱骨近端陈旧性骨折患者中选取30例作为实验组,并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同期同方法治疗的新鲜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选取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Neer评分及优良率、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及优良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方法对老年肱骨近端陈旧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恢复有着明显的帮助作用,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人工肱骨头;置换;陈旧性骨折;疗效

老年肱骨近端陈旧性骨折对患者的影响很大,多是因为手术失败或治疗不当所引起的,不仅会导致患者的肩关节疼痛,使患者的运动功能受到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对于该疾病临床上通常采用手术治疗或者保守治疗,但无论是哪种治疗方法都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愈合效果差、肱骨头坏死、出现并发症等情况,弊端较大[1]。为解决对该疾病的治疗,相关专家进行了很多研究,但效果不佳,如:采用带锁髓内钉对患者的二部分或三部分肱骨近端骨折进行治疗,这种方法很容易导致患者的骨折块出现移位及缺血坏死的情况;闭合复位治疗,但仍然无法改善骨折块移位与缺血性坏死的情况,往往需要进行二次手术,效果不佳且使患者遭受极大的痛苦。除此之外,临床上还尝试了多种治疗方法,但均存在着弊端,临床上采用人工肱骨置换对新鲜肱骨近端骨折进行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此笔者认为将该方法应用到老年肱骨近端陈旧性骨折的治疗上具有研究价值,并选取了6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后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采取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的老年肱骨近端陈旧性骨折患者与新鲜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共计60例作为研究对象,前者为实验组,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70-84岁,平均年龄(77.47±4.32)岁,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10例,四部分骨折20例;后者为对照组,患者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70-83岁,平均年龄(76.27±3.96)岁,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11例,四部分骨折19例。两组患者的上述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本研究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于喙突与肩峰之间的三角肌内侧缘做切口至三角肌指点上方2cm处,分离浅筋膜与皮下脂肪组织、三角肌与胸大肌之间的筋膜、三角肌与锁骨外侧附着处,切断并结扎肩胛下方的血管;切开关节囊,清理并取出肱骨头与碎骨,若结节处畸形愈合,则进行截骨(对照组无需进行该步骤),在肱骨近端使用手动扩髓钻扩大髓腔,冲洗后进行试模预装,预装成功后取出清洗并植入髓腔栓,灌入骨水泥,植入人工半肩关节假体,修复[2]。

1.3评价标准

Neer评分:包括4项内容:疼痛评价、功能评价、活动度评价及解剖位置评价,其分值分别为0-35分、0-30分、0-25分及0-10分,总分值为0-100分。优秀:≥90分;良好:<90分且≥80分;一般:<80分且≥70分,差:<70分。优良率以优秀人数和良好人数之和进行计算。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包括五项内容:功能评价、疼痛评价、力量评价、活动度评价及满意度评价,其分值分别为0-10分、0-10分、0-5分、0-5分、0-5分,总分值为0-35分。优秀:≥34分;良好:<34分且≥29分;差:<29分[3]。优良率以优秀人数与良好人数之和进行计算。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研究数据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计算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算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Neer评分

据表1显示,两组患者手术前Neer评分存在明显差异,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的Neer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显著提高,两组患者术后Neer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且实验组的提升程度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Neer评分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中优秀8例,良好16例,差6例,优良率为80.00%,实验组中优秀6例,良好16例,差8例,优良率为73.33%,两组数据比较无明显差异(X2=0.3727,P>0.05)。

3.结论

患有肱骨近端陈旧性骨折的患者,会发生损伤肩袖与周围组织粘连的情况,进而造成肌肉萎缩、结节处畸形愈合的情况,影响到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患者需要忍受巨大的疼痛。当前临床上采取了多种方法对肱骨近端陈旧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但在手术风险、愈合效果、并发症、不良反应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效果不佳。由于新鲜肱骨近端骨折已经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进行治疗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笔者认为将该方法应用在老年肱骨近端陈旧性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可行性,为此进行本研究。

老年肱骨近端陈旧性骨折患者的病情更加复杂,这种情况造成了老年肱骨近端陈旧性骨折手术更加复杂,且难度较高,损伤肩袖与肩关节周围组织的粘连使得手术过程很容易造成血管及神经受到损伤,结节处畸形愈合则会使手术的创伤范围变大,并增加了修复的难度。肱骨近端骨折会导致原有的骨质结构改变,使得定位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影响其后的操作,这些手术中存在的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并作出改善[4]。另外,还要注意术后的护理与康复锻炼,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护理并制定针对性的锻炼计划,可以帮助患者尽快的康复。

据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Neer评分及优良率、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及优良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方法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陈旧性骨折具有显著的疗效。

综上所述,对老年肱骨近端陈旧性骨折患者采取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傅利锋,马沈龙,黄永梁,等.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8,23(01):44-45.

[2]夏云祥,熊翔,唐桦,等.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7,38(11):49-51.

[3]彭辉.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0):60-61.

[4]潘科,梁春平,陈欣杰,等.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7):96-97.

论文作者:何文明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7

标签:;  ;  ;  ;  ;  ;  ;  ;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陈旧性骨折的疗效分析论文_何文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