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 宁夏 银川 750004)
【摘要】 血型鉴定结果的正确性对于临床患者治疗活动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实际临床检验过程中,往往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造成血型鉴定结果出现错误,继而为后期的治疗活动造成错误指导,甚至还会给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预防与控制患者临床血型鉴定结果出现失误情况,则有必要结合血型鉴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而分析其鉴定出现错误的原因,并且就这些原因而提出相应预防对策,从而为患者的生命健康及其临床治疗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 血型鉴定;血液采集;错误原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9-0127-02
现本研究以下围绕临床患者血型鉴定过程中其出现结果错误情况而分析其中原因,并且就这些原因而探索相应预防控制对策,以期确保血型鉴定结果可靠性、正确性,从而为其临床治疗活动提供有力、真实依据。
1.临床患者血型鉴定出现错误情况的主要原因
1.1 因鉴定技术差异而导致出现的错误
不同鉴定技术其对血液的采集方式及要求有所不同,当鉴定技术操作步骤相对复杂时,就极易出现操作失误情况而影响到鉴定结果[1],另外,相关医务工作人员在采集患者血液的过程中将血液搁置的太久或者没有对血清试剂进行很好的保障,导致患者的血液受到了外界细菌的感染或血清试剂失效而影响到鉴定结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在鉴定血型的过程中因鉴定技术操作步骤复杂,加上自身专业素质水平不高,其在鉴定患者血型的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范来进行,比如说在对搜集到的血液进行添加试剂时出现了量差情况,或者血液试管出现混淆情况,亦或者在观察血液标本的过程中因观察时间太短而出现鉴定错误情况[2]。另外,相关鉴定技术工作人员其往往只注重血型鉴定操作过程,而往往忽略了检测过程中是否会出现溶血情况,这样则导致部分患者其血液因出现溶血情况而造成整个血型鉴定结果失误。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血型鉴定过程中,很多鉴定技术在鉴定血型的过程中其对环境温度的要求非常高,如果实验环境温度较高或较低时,就会造成鉴定结果错误,与此同时,鉴定时间过长则极易造成串线状情况的出现,这样也会造成血型鉴定结果出现差异。
1.2 因采集人员工作疏忽而造成血型鉴定出现错误
血型鉴定操作过程中其对鉴定操作规范有着较高的要求,并且对血型鉴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也有着一定的要求。除此之外,采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及其工作态度也是决定血型鉴定结果正确与否的重要关键,很多采集工作人员因事务繁忙而往往出现忘记标记血液试管序号、姓名的情况,或者出现血液试管标记混淆的情况,而这样做的后果就是造成血型鉴定结果失误,甚至还造成危害患者生命健康情况的出现,因此,采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及其工作态度对血型鉴定活动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有必要加强对此方面工作,使其在处理血液搜集工作时能够做到有条不紊,避免出现任何差错,从而为降低医院医疗纠纷事故发生率而提供有力保障。
1.3 因患者自身血清抗体反应而造成血型鉴定出现错误
在鉴定血型的过程中,患者的不同年龄阶段其血清抗体反应强弱不同,即年级较大的患者其血清抗体反应相较于年级较小的患者而言较弱,与此同时,患者的红细胞类型也会对血型鉴定结果产生一定影响,比如说患有白血病患者其红细胞抗原与患有淋巴瘤患者的红细胞抗原不同,这样也会引起血型鉴定结果出现失误。另外,有些患者当患得某种疾病时,其自身抗A、抗B标准血清呈现的反应较弱[3],而此时其自身还出现了其他不规则抗体,这样则造成最后血型鉴定结果错误。此外,有些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而进行鉴定血型,如果此时其接受了青霉素注射,那么其血清就会收到青霉素抗体的影响,尤其当其附到患者体内血液红细胞表面时,就会造成患者血清出现凝集,最后对血型鉴定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2.血型鉴定错误的有效预防控制对策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了解到,临床患者血型鉴定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即鉴定技术、采血方面、患者自身等,这些是血型鉴定活动必不或缺的参与主体,想要有效预防血型鉴定错误情况的出现,则有必要针对上述几个方面问题加以控制,以期降低血型鉴定错误率而提高其鉴定结果可靠性、准确性。现以下针对上述几个问题而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2.1 依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而选择相应的鉴定技术
根据上述内容可以了解到,当患者患得不同疾病时,其血清会出现其他不规则抗体,而这些抗体的出现会直接影响到血型鉴定结果的错误,与此同时,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其血清抗体反应强弱程度有所不同,继而也会造成血型鉴定结果失误。因此,在对患者进行血型鉴定时,有必要依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而选择相应的鉴定技术,必要时可以事先对患者的红细胞进行处理,从而确保血型鉴定结果的可靠性。
2.2 强化采血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及其责任意识
采血工作人员其工作态度及其专业水平决定着血液搜集的准确程度与可靠程度,如果采血工作人员因自身责任意识不强,那么就会引起自身工作态度散漫,继而极易出现血液搜集混淆情况的出现,由此造成血型鉴定错误情况的出现,因此,加强提升采血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及其责任意识水平,是确保其采血过程中的工作准确性与可靠性的重要途径之一,使其在采集血液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严格核对,从而为血型鉴定结果的真实性提供有力保障。
2.3 进一步提升定型血清试剂的质量水平
由于患者自身因多方面因素影响而易引起血型鉴定结果失误,因此,为了能够有效预防此情况的出现,则可以通过提升定型血清试剂的质量水平来实现,即提升其亲和力而确保血型鉴定结果的可靠性。另外,对于少见血型的患者,则可以对其血液进行多次鉴定,以避免出现血型鉴定错误而延误了患者最佳治疗时机。
3.结语
本文以上将临床患者血型鉴定出现错误的若干原因进行分析,并且也针对这些原因而相应提出了预防控制对策,从而以确保后期临床血型鉴定结果的正确性,由此为患者临床治疗活动提供有力、真实依据,这对于降低医疗纠纷事故发生率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袁静.血型鉴定影响因素分析以及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3,20(18):679-681.
[2]欧小懂.无偿献血者ABO正反定型不符26例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14(12):164-168.
[3]王珺,方建华,刘玉振.郑州市10年无偿献血采血点初定血型错误原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2,9(07):91-92.
论文作者:秦军,赵菊芬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7
标签:鉴定论文; 血型论文; 患者论文; 血清论文; 血液论文; 情况论文; 过程中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