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的形势分析_俄罗斯总统论文

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的形势分析_俄罗斯总统论文

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形势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形势分析论文,东欧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术专论

一、经济形势及主要特点

概括1996年俄罗斯及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形势,其主要特点是:这些国家总体仍处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总进程之中,但转轨方式、目标和速度不一。从总的看,这些国家的经济形势比上年进一步好转,但各国经济发展状况并不平衡。现将这些国家按类分述如下。

(一)波罗的海三国,1996年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属原苏联15个独立国家中经济形势最好的国家。

这三国自1994年经济止住下降首次获得增长以来,1996年经济继续增长。据爱官方公布,1996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5%,预计全年增长3.1%[①a],这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11月统计所作预计(3%)基本相同,大体与上一年持平(1995年增长3.2%)。1996年立陶宛国内生产总值约增长4%,高于上年(1995年为3%)[②a]。1996年拉脱维亚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约增长2%[③a]。三国的通货膨胀率也继续下降,最近一年半来爱沙尼亚通货膨胀率从45%下降到20%,减少一半以上[④a]。立、拉两国通货膨胀率也分别由1995年的36%、23%降至1996年的26%和19%。在经济转轨方面,三国以私有化为中心的所有制改造也继续取得进展,到1996年中期,爱、立两国私有化部门产值居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5%和10%,达到70%和65%。拉脱维亚的这一比重也达到60%,已相当于波兰的水平[①b]。欧洲经济界舆论普遍认为,波罗的海三国是原苏联各独立国家中经济转轨最快、经济发展状况最佳的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评论说,波罗的海国家经济改革是成功的,经济已摆脱了危机,“已进入稳定增长的阶段”。

据三国官方所概括,波罗的海三国经济取得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它所制定的经济改革战略总方针,即三转——经济体制全面转轨,由计划经济彻底转为市场经济,迅速同西欧经济接轨;产业转型,即产业结构从传统的以工农业为主转向优先发展第三产业;外贸转向,即外贸重点由东方—俄罗斯,转向西方,其经济改革总方针,比较符合其国情实际,并已见成效。三是货币改革较成功,本国发行的货币一直保持坚挺,财政金融稳定(如爱沙尼亚财政预算1994和1995连年无赤字)。三是以私有化为中心的所有制改造取得顺利进展并见成效。另外,引进外资的增加,为它们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如立陶宛1995年的外国直接投资为3.59亿美元,1996年外资总额比上年又增加20%。爱、拉两国吸引的外资也分别达到10亿和6亿马克[②b]。

(二)独联体欧洲地区7国(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和亚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高加索三国),这7国可分为经济增长和经济下降两类。

1996年经济获增长的有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3国,其中,亚、格两国国内生产总值继1995年增长5.2%和2.4%之后,1996年经济继续保持增长。据独联体跨国经济委员会11月初公布的统计,1996年头9个月格、亚两国工业产值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2%和1.2%[③b],据欧洲复兴开发银行11月报告预计,这两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比上年增长6.5%和8%(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预计,它们的增长率更高,分别为6.9%和10.5%[④b])增幅较高。这两国1996年的通货膨胀率也分别由1995年的32%和65%降至19%和23%。在所有制改造方面,到1996年中期,私有化部门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达到50%,分别比上年提高5%和20%[⑤b]。1996年摩尔多瓦经济止住下降,首次获得增长,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4%[⑥b]。通货膨胀率由1995年的24%降至1996年的18%。到1996年中期,其私有化部门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30%升至40%。

这7国中1996年经济继续衰退下降的是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阿塞拜疆4国。据独联体跨国统计委员会统计,1996年头9个月俄、乌、阿3国工业生产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5%、4.3%和8%[⑦b],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分别约比上年下降3%、7%和3.5%。当然与上年相比,其降幅又缩小(1995年这3国国内生产总值降幅分别为4%、12%和17.2%[⑧b])。1996年这3国的通货膨胀率也由上年的131%、182%和86%降至25%、55%和15%,到1996年中期,私有化部门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分别为45%、40%和25%[⑨b]。须指出的是,1996年白俄罗斯经济在头9个月曾一度增长,据该国官方公布,其头9个月工业生产比上年同期增长2.6%,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①c],但后因总统与议会围绕修宪问题剧烈斗争,国家主要领导人无懈顾及解决和发展本国经济问题,致使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约比上年下降5%(1995年降幅为10%)。白俄罗斯1996年总体经济形势好于上年的主要原因是,本国对生产投资力度加大(如头9个月国家银行对生产的投资贷款由上年同期的3.8万亿增至7.5万亿白俄罗斯卢布)。此外,白与俄4月结盟后在经济上得到俄的援助[②c]。

(三)中欧4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1996年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属东欧国家中经济形势最佳的国家。

继1995年这4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分别增长6.8%、4.8%、7.4%和1.5%之后,1996年又可增长5.5%、5.1%、5.5%和1.5%。它们的通货膨胀率也分别由上年的22%、8%、7%和28%降至1996年的19%、9%、6%和22%。其私有化部门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均已超过一半,分别达到60%、75%、70%和70%,在东欧国家中,这4国私有化进度最快,比重最高[③c]。中欧4国中,尤以波兰经济为最佳,自1992年率先恢复经济增长以来,已连续5年保持增长,而且其年增幅不仅在东欧,而且为整个欧洲之冠,故被誉为“欧洲的小老虎”。

(四)东南欧6国(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这6国中除保加利亚1996年国民生产总值由上年增长2.6%变为下降4%外,其他6国均获增长。

这6国1996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阿尔巴尼亚—5%,罗马尼亚—4.5%,斯洛文尼亚—3%,克罗地亚—5%,马其顿—3%。其中马其顿为首次获得增长(1995年马其顿经济下降1.5%)。1996年这6国中有5国的能货膨胀上升,只有马其顿一国下降。阿尔巴尼亚由上年的6%增至1996年的20%,罗由28%至60%,保由33%至165%,斯由9%至10%,克由4%至5%,马由9%至2%。这6国到1996年中期,私有化部门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70%、60%、45%、45%、50%、50%[④c]。

综上可见,从中东欧整个地区来说,1996年,由于占3/4的大多数国家经济已获得增长,通货膨胀率普遍大为下降,多数国家在所有制改造方面,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超过50%,那些少数经济仍未摆脱衰退的国家的经济形势也已比过去明显好转,因此,可以说,中东欧经济转轨从总体上已基本渡过了转轨时期的困难阶段。

值得指出的是,所有恢复增长的中东欧国家,如连续几年增长的中欧波、捷、斯、匈4国和波罗的海三国等,都具有诸如政局稳定,外资流入增加,外贸扩大,通货膨胀下降,财政金融赤字减少,投资旺盛等共同的特点。而那些少数至今仍未能走出危机继续衰退的国家,如乌克兰和俄罗斯等国,都具有政局动荡不定,财政拮据,赤字居高不下,投资奇缺乏力,产业畸型结构性转型改造步履艰难等共同的特点。此外,须指出的是,无论是经济走向复苏恢复增长的国家,还是经济有所好转回升仍未摆脱危机衰退的国家,它们都还存在并需解决在转轨中共同遇到的诸如通货膨胀率较高、失业率增长、资金短缺、金融体制等深层次改革滞后、社会两极分化、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经济和社会犯罪与日俱增、外贸出口缺乏国际竞争力等一系列问题。

二、政治形势的几个主要特点

从政治形势看,近年来俄罗斯中东欧国家主要有四个突出特点,现分别述之。

(一)政治斗争较激烈,主要围绕总统选举、议会选举、制定和修宪四大问题展开权力之争,俄政坛争斗突出,政局多变。

1996年可谓该地区总统选举年,一年竟有7国(俄罗斯、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亚美尼亚、摩尔多瓦、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进行总统换届大选。去年该地区总统大选首先由拉脱维亚拉开帷幕,根据该国新宪法规定,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6月18日持中派立场的乌尔马尼斯以100∶53战胜议长克顿图谢,蝉连3年总统[①d]。

其后,便是举世瞩目的俄罗斯总统大选。由于主要是在叶利钦和久加诺夫之间竞争,前者是权柄很大的现总统,后者是上年12月在俄议会杜马大选重大政治较量中获胜的议会杜马第一大党的俄共主席,双主各有优势,伯仲难分,故被称之为俄“权力与道路之争的一场大会战”。双方从1996年初开始就紧锣密鼓,展开激烈竞选斗争。经过二轮角逐才结束了这场为时长达半年多之久的总统大选之战,充分反映俄政坛斗争激烈。叶利钦虽蝉连总统,但并未能平息俄政坛斗争,俄政局特点仍是动荡不定。内政外事,风波叠起,这可说是这一年俄罗斯政治形势的一大突出特点。

在俄总统大选后,爱沙尼亚于1996年8—9月,亚美尼亚子9月,摩尔多瓦于10月,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于11月,也先后举行了总统大选。这期间,角逐各方斗争也很激烈,都须经两轮选举才能选出,说明争斗之尖锐。结果爱沙尼亚梅里在9月20日第二轮投票中以196对126票战胜副议长昌特尔[②d],亚美尼亚彼得罗相在9月22日以52.9%选票战胜前总理马努瓦扬[③d],双双蝉连总统。但摩尔多瓦斯涅古尔总统和罗马尼亚伊利埃斯库总统却先后在11月17日和11月18日的第二轮选举中,出人意料地败给卢钦斯基议长和罗反对党领导人康斯坦丁内斯库。保加利亚也是反对党竞选人斯托扬诺克于11月3日战胜执政党候选人马拉佐夫获胜[④d]。罗总统选举结果,结束了该国长期由左翼执政的局面。

在议会选举斗争方面,较突出的是1996年立陶宛议会大选,11月10日选举结果,以兰茨其吉茨领导的保守党祖国联盟战胜执政的民主劳动党[⑤d]。1996年罗马尼亚议会选举,也是反对党联盟战胜执政党。

1996年里,乌克兰制宪斗争告一段落。由于乌克兰独立后一直没有新宪法,是独联体国家唯一无新宪法的国家。在乌克兰,围绕制宪问题总统与议会一直斗争不休,各方分歧严重,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国家政体问题。库奇马总统主张建总统—议会制共和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议会在派则主张建议会—总统制共和国,议会是最高权力的机构,政府由议会多数党或执政党联盟组成,议会有权弹劾总统和决定政府去留。二是所有制问题。总统主张在宪法中重点突出私有制,而议会反对把私有制形式凌驾于国家和集体所有制之上,尤其反对土地私有制。三是权力分配问题。库奇马主张总统是国家权力机关和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有权废除政府、地方执行权力机关以及自治共和国的决定等,议会反对赋予总统至高无上的权力。四是两院制问题。总统主张议会实行两院制,即参议院和民族大会,议会认为此举将导致议会分裂,从而大大削弱议会对总统的制衡力。总统与议会围绕以上问题,展开激烈斗争。最后由于总统不断施压,加上双方各作一定的妥协,终于在1996年6月28日由议会通过新宪法,规定实行总统制,议会实行一院制[①e],从而结束了持续5年的宪法危机,结束了总统与议会的一场大战。但是,因新宪法是双方妥协的产物,既不能根除总统与议会之间的矛盾,更不会使持续衰退的经济摆脱危机,乌政局能否实现长期稳定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1996年白俄罗斯政坛主要围绕修宪问题在总统与议会间展开尖锐的斗争。1994年的白俄罗斯宪法虽然规定实行总统制,但总统权力还远不及俄总统权大,实际是总统—议会制。卢卡申科总统认为,在这一宪法下,总统在诸多方面受制于议会。为此他于1996年8月30日提出旨在扩大总统权力的修宪草案。其主要内容为:一是设立一个新的上下两院制议会,上议院的1/3参议员由总统任命的地方执行机关领导人担任。二是赋予总统在下述两种情况下有解散议会的权力:(1)议会两次拒绝批准总统提名的总理。(2)议会对总统进行不信任投票。三是总统任期从新宪法草案通过时起算,即延长2年,到2001年。同时,他要求议会宣布11月7日,就他所提出的新宪法草案进行全民公决,但遭到议会反对。沙列茨基议长尖锐批评说,如照此草案进行公决,白“将出现专制政权”。随即议会草拟并提出旨在废除总统制的修宪草案,提议把更多权力下放给总理为首的内阁,总理将享有最大的行政权力,并提议通过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地方领导人,并要求11月24日就议会所提的宪法修正案进行全民公决。

到11月中旬,双方矛盾激化:14日卢作出解除支持议会的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席贡恰尔的职务,18日奇吉里总理因与总统在政治、经济政策等问题上分歧加深而辞职,同日副议长卡尔法科宣布,弹劾总统所需70名以上议员签名的法律依据已经具备,宪法法院就总统不久前签发关于在国内进行全民公决和实施全民公决机制的命令,起诉总统[②e],而卢表示绝不妥协。19日,宪法法院开始审理签名议员提出弹劾总统的问题。在斗争白炽化时,21日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和议会两院主席斯特罗耶夫和谢列兹尼奥夫赴白。在俄的斡旋调解下,经过总统、议长、宪法法院院长长达10小时艰苦会谈,22日晨,白对立各方终于达成妥协并署《关于白俄罗斯局势与宪法改革协议》。

11月24日,白俄罗斯就总统和议会分别批出的宪法草案进行全民公决,结果总统的宪法草案以70.45%的选票获胜,而议会的草案以9.39%选票惨败。但斗争余波未了,原议长沙列茨基和60多名原议员仍坚持原立场,不承认根据全民公决结果所建立的新的立法机构具有合法地位。欧洲委员会11月27日呼吁卢卡申科“尊重民主”,欧安组织30日批评卢改变宪法的计划,并对白民主进程极为关注。卢则警告西方不要干涉其内政。据欧洲舆论普遍认为,白俄罗斯这场修宪风波是中东欧政局中一件突出的大事。

俄与中东欧地区以上各种斗争的胜败,固然有力量对比、斗争策略等多种原因和因素,但因大多系人民直接投票,比较能够反映民众的选择。在白俄罗斯,尽管卢卡申科要求加强和扩充总统权力,被西方和国内反对派指责他“专权”和“专制”,但他能在十项全民公决中都以70%以上绝对优势的选票获大胜,与他上台当政后一直强调反腐倡廉、注重社会保障、经济形势逐年好转、本人廉洁无污点、外交上力主加快同俄一体化的政策得民心密切有关。

(二)在1996年的这一系列政治斗争中,俄与中东欧地区的国家中普遍出现了总统权力显著加强,议会权力相对弱化的现象。这个现象以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最为突出。如俄罗斯,叶利钦总统拥有比美国、法国总统还大的权力,而俄议会拥有的职权十分有限,根本无法与总统抗衡,对其制约。在1996年总统大选中,叶所以能击败在年初竞选伊始民意支持率和呼声比他高的久加诺夫,这与他拥有巨大的权力、财力和舆论工具的优势密切有关。叶蝉连总统后即便在患心脏病期间,他仍有绝对的权威,一些重大事项都需他拍板定夺,如他将在竞选中委以重任的列别德撤职就是显著一例。

又如白俄罗斯,卢卡申科总统在与议会在修宪大战中一再向议会施压(如在去年10月29日曾威胁要解散议会[①f]11月7日则颁令撤消宪法法院旨在禁止11月24日举行全民公决的决定,终止那些阻挠公决的国家权力机关的活动[②f],等等),最终通过11月24日全民公决,以70.45%选票获大胜。此后颁布的新宪法赋予总统更大的权力,基本上达到了增强总统权力的政治目的。概括地说,如今卢卡申科总统的权力可与叶利钦和中亚尼亚佐夫的权力媲美,而原先的议会政为两院制后,权力大为削弱,与俄议会一样再也无法与总统抗衡。

再如乌克兰,库奇马总统在与议会进行制宪大战中,经过好几个回合斗争,最后在总统的施压下,议会终于在6月28日通过该国独立后的新宪法。新宪法规定该国实行总统制、议会仍实行一院制。总统制的确立加强了总统对国家执行权力机构和立法机构的控制,加强了总统的权力,削弱了议会的权力。库奇马总统的权力虽然得到明显加强,但因新宪法是他与议会双方妥协的产物,所以,目前其权力还无法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总统相比。

此外,该地区其他如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亚美尼亚的总统在1996年大选中获胜连任后,他们的权力也得到了巩固和加强,而参加竞选的那些议长或副议长均遭失败,仅摩尔多瓦议长卢钦斯基得胜。

(三)该地区左、右翼力量各有消长,中派加强,但总体上左、中力量占主导地位。如果说1995年该地区政治局势,以波兰左翼瓦文萨败给左翼克瓦希涅夫以及俄共在杜马选举中获胜为标志,具有左翼力量大升右翼力量大降的特点,那么,1996年该地区政局的新的特点是:左、右翼力量各有消长,中派加强,右翼力量有新的抬头,总的论,左、中力量占主导地位。

在罗马尼亚,1996年11月17日总统大选结果,左翼总统伊利埃斯库被持中间路线的康斯坦丁内斯库(反对党联盟民主协议会领导人)以微弱优势击败,而且民主协议会在地方选举和议会选举中也都取胜,从而“结束了罗长期由左翼占主导统治地位的时期”[①g]。伊利埃斯库及其领导的执政党社会民主党曾被分析家普遍认为是东欧地位最稳固的,此番爆冷门,为中派取代其统治地位,对东欧影响不小。此事表明,罗左翼跌落,中派兴起。

在保加利亚,去年11月3日总统选举结果,反对党民主力量联盟主席斯托诺夫以63%选票优势击败执政党候选人马拉佐夫,当选保新总统。据报道,新总统是温和的反共右翼人士,持中右立场[②g]。摩尔多瓦12月2日总统选举结果,卢钦斯基(议长)战胜斯涅古尔,表明摩仍是左翼执政。波罗的海三国,1996年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总统选举,仍由中派的乌尔马尼斯和中右的梅里蝉连总统,格局未变。立陶宛11月10日议会大选,1992年败北的兰茨是贝吉斯领导的右翼保守党祖国联盟战胜执政的民主劳动党(前者获70席,后者获12席),爆了不小的冷门,说明该国右翼势力已东山再起。但须指出的是,兰茨贝吉斯获胜后说,“打算继续奉行与俄睦邻的政策”[③g]。这说明其原有的强硬抗俄立场已有变化。目前该国是左翼总统和右翼议长平分秋色。今后其政局究竟如何发展演变,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总起来说,中东欧地区,目前除捷克、阿尔巴尼亚和前南地区少数国家是右翼力量执政外,其他绝大多数国家是左、中力量占统治地位,并有左、右翼向中派靠的发展趋向。

三、外交上一些值得注意的特点与动向

从外交上看,1996年以来该地区国家对外关系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俄罗斯奉行全方位对外政策,大国外交全面展开,与美国关系变冷,与独联体国家和中国关系变热。

1996年俄罗斯对外政策调整进一步深化,在1996年初取代科济列夫的新外长普里马科夫上任不久就宣称,俄“奉行全方位对外政策”,强调俄外交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家利益”,对外政策应符合俄“强国的地位”[④g]。针对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对俄进行排斥,挤压和遏制,特别是加紧北约东扩进逼威胁其切身利益的新态势,俄已确立抗衡西方,加强东方关系,力保独联体三位一体的对外战略。

首先,俄坚决及对美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力主世界多极化。1996年以来,俄在各种场合一再强调要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指责美坚持“冷战思维”,企图独霸世界,在行动上俄与美进一步拉开距离,积极在国际舞台上展开活动。俄外长不仅遍访了独联体各国,而且频繁出访中东欧、拉美、东盟、中东、亚太等地区,全球外交活动十分活跃,频频向美发起挑战。

第二,通过叶利钦总统在1996年4月对中国的访问,将俄中“建设性伙伴关系”,提高到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颇引世界瞩目。据国际舆论普遍评论,俄中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实质,是俄抗衡和抵制美国独霸世界的图谋,是旨在维护自身利益不受侵犯,这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多极化的发展。

第三,由于北约加紧向中东欧东扩紧逼,对独联体渗透,同俄国安全利益严重抵触,俄与美地绿利益争夺加剧。俄坚决反对北约东扩,不仅在政治上一再发出警告,强调北约东扩将会使“欧洲重新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导致出现“严重后果”,外交上力主建立以欧安组织为中心的欧洲安全新机制,以同美国力主以北约为中心的欧洲安全机制相抗衡,军事上也制订诸如放慢裁军步伐、加强两线兵力部署,要求修改欧洲常规武器裁减条约等一系列对应措施。此外,为确保独联体不受西方渗透,1996年突出加快独联体的一体化进程。俄美双方围绕东扩与反东扩、渗透与反渗透的较量日趋激烈。预计,随着1997年北约把东扩第一批对象问题提上日程,双方围绕此问题的斗争必将更加激烈。

(二)独联体加快一体化步伐。1996年独联体加快一体化进程的最重大举措有以下两项。

第一,是俄、白、哈、吉四国1996年3月29日签署《关于加深经济和人文领域一体化条约》。该条约规定,四国进一步加强联系的主要任务是“将来建立一体化国家共同体”,“在遵守各方主权、遵守平等、互利、不破坏各方现行国界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下,共同努力逐步加强在经济、科学、教育、文化、社会领域和其他方面的一体化”。同日四国总统还签订了四国海关联盟协定。关税联盟建成后,各方还将建立“支付联盟”、“货币联盟”。条约还规定,各方将“协调对外政治方针”,并“共同维护外部边界的安全”。为保证一体化措施的实施,四国决定成立一体化联合管理机构,其中包括跨国委员会、一体化委员会和跨国议会委员会。

第二,俄、白于1996年4月2日签署了关于建立《主权共和国共同体条约》。该条约使俄白两国一体化程度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国家联盟。根据条约,两国将成立三个超国家机构:一是联合体最高委员会(由两国总统、总理和立法权力机关主席组成)。二是执行委员会(政府)。三是跨议会大会。共同体还将拥有共同的预算和统一的货币,双方将共同保卫边界。分析家们认为,两国共同体实际是一个“具有统一国家性质”的联盟。据外电评论,以上两个条约的签订,大大加快了独联体一体化的步伐,一旦这些独联体国家重新“合为一体”,将使西方丧失“主要冷战成果”。

(三)在俄抗衡美国的新形势下,该地区各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均在不同程度上调整外交政策,注意搞好对俄关系。这个特点以波罗的海三国表现最为明显。如以爱沙尼亚为例,自从1995年持中左立场的维亚希就任总理后,在外交上明确提出双化方针,即与东方(俄罗斯)关系正常化加上与西方(欧洲)一体化,才能确保本国安全的新政策以来,这一方针可说是波罗的海三国共同的外交新方针。就是1996年在立陶宛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原来持向西方一边倒、同俄抗衡立场的兰茨贝吉斯也强调,赞同继续奉行与俄睦邻的政策。为了改善对俄关系,爱沙尼亚新政府不仅比过去更注意改善境内俄族人的处境,其议会也有俄罗斯人党的6个席位,而且继1995年11月主动宣布放弃对俄的领土要求后,1996年为了同俄签订边界条约,卡拉斯外长11月又宣布,不再坚持要俄承认1920年的培尔图条约[①h]。此举的确非同寻常,因为过去爱一直坚持要俄承认此条约。这就为俄爱两国签订边界条约,扫除了关键性障碍。对于身为独联体成员的乌、摩两国,1996年同俄的关系有进一步改善,如乌克兰已宣布俄是乌的“战略伙伴”,并强调乌俄关系“具有战略意义”。一年来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据报道,1996年10月24日乌、俄两国首脑在莫斯科已就黑海舰队达成协议[②h]。对北约东扩,乌、摩两国一再重申不加入北约,反对在北约新成员国部署核武器[①i],并呼吁北约要谨慎从事,要充分考虑他国,特别是俄罗斯的利益,以免加剧对抗,都强调自己的中立与不结盟立场。波、匈、捷等东欧国家在继续努力争取加入欧盟和北约的同时,也都注意与俄搞好关系,一年来同俄双边来往频繁,并签订一系列经贸等各方面的合作协定。

四、今后的发展前景与走向

前瞻俄罗斯中东欧国家形势的发展前景,在经济上,1997年该地区国家总体经济发展形势将继续回升好转,那些经济率先连年增长、走向复苏的国家(如中欧波、捷、匈、斯及波罗的海三国等国),将继续保持经济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那些经济止住下降开始恢复增长的国家(如摩尔多瓦、马其顿等国),在上年经济已获增长的基础上,将可能保持增长。那些经济仍衰退下降的国家,如俄、乌、白等国经济,1997年纵然会继续回升和好转,但预计依然难以恢复增长。如俄政府虽已制定了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的指标[②i],分析家认为,恐难以达到。而乌克兰因其经济结构严重畸形,重工、军工过于庞大,短时期难以改造,而其工农业生产所需的大量能源得不到保障,经济危机积重难返,其经济转轨在独联体国家中难度最大,因而在1997年决无可能恢复增长。可以预计,在今后一、二年短时期里它很难摆脱和走出经济危机的困境。

在政治上,可以预计,1997年该地区总体上强总统弱议会的基本特点仍将保持,政坛斗争仍将主要在总统与议会之间进行。如乌克兰库奇马总统今后有可能仿效和步卢卡申科总统的后尘,以达到其原定的扩权目标。此外,从总体上看,中东欧国家政局将继续保持目前左、中翼力量占主导统治地位的特点。预计中派力量将可能继续加强。

在外交上,1997年最大的热点问题是北约东扩问题。因为此事影响重大,直接涉及到俄罗斯和中东欧国家切身利益和安全,随着1997年北约把东扩计划付诸实施,要确定和宣布东扩首批名单,预计俄与西方,特别是同美国的矛盾和斗争必将更加尖锐,俄美关系将进一步趋冷,俄中关系、俄白联盟、独联体一体化将进一步趋热。而夹在俄与西方中间的东欧国家,将会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继续在外交上各自不断调整政策和策略,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对该地区今后形势究竟如何发展演变,颇值得继续观察和研究。

注释:

[①a] 《爱沙尼亚报》,1996年11月7日。

[②a] 布拉藻斯卡斯总统1996年11月4日答德国《世界报》记者问。

[③a] 拉通社里加1996年10月7日电。

[④a] 爱沙尼亚总理维亚希1996年10月21日讲话。

[①b]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1996年11月4日关于东欧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年度报告。

[②b] [德]《商报》,1996年10月15日。

[③b] 俄通社—培斯社莫斯科1996年11月1日电。

[④b] 《爱沙尼亚报》,1996年10月7日。

[⑤b]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1996年11月4日报告。

[⑥b] 《爱沙尼亚报》,1996年10月7日。

[⑦b] 俄通社—培斯社莫斯科1996年11月1日电。

[⑧b] 〔俄〕《经济新闻》,1996年第5期。

[⑨b] 法新社伦敦1996年11月4日电。

[①c] 《苏维埃白俄罗斯报》,1996年11月19日。

[②c] 白俄罗斯中央银行行长德瓦科娃1996年11月19日答记者问。

[③c]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1996年11月4日公布的报告。

[④c] 法新社伦敦1996年11月4日电。

[①d] 俄通社—培斯社里加1996年6月18日电。

[②d] 《爱沙尼亚报》,1996年9月21日。

[③d] 俄通社—培斯社埃里温1996年9月23日。

[④d] 法新社索菲亚1996年11月3日电。

[⑤d] 美联社维尔纽斯1996年11月17日电。

[①e] 俄通社—培斯社基辅1996年6月28日电。

[②e] 俄通社—培斯社明斯克1996年6月22日电。

[①f] 俄通社—培斯社明斯克1996年10月29日电。

[②f] 俄通社—培斯社明斯克1996年11月7日电。

[①g] 法新社布加勒斯特1996年11月18日电。

[②g] 法新社索非亚1996年11月30日电。

[③g] 俄新社维尔纽斯1996年10月24日电。

[④g] 普里马科夫外长1996年1月12日讲话。

[①h] 《爱沙尼亚报》1996年11月6日。

[②h] 法新社莫斯科1996年10月24日电。

[①i] 俄通社培斯社1996年11月10日电。

[②i] 切尔诺梅尔金总理1996年12月15日讲话,俄通社—培斯社莫斯科1996年12月15日电。

标签:;  ;  ;  ;  ;  

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的形势分析_俄罗斯总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