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夕阳——门户网站的未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门户网站论文,夕阳论文,未来论文,门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快速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应用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传统意义上的门户网站已经悄然从新媒体沦为“旧媒体”了。随着最初那些从门户网站开始上网“冲浪”的60后、70后网民渐渐老去和上网习惯的改变,门户网站的未来开始令人担忧,其未来走向也值得思考。 从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用户习惯的变化和现有门户网站存在的弊端来看,未来的门户网站将可能面临以下几种转型方向: 一、基于用户习惯与需求的精确性、智能化和个性化转型 目前信息技术发展,特别是大数据技术在用户习惯统计和挖掘方面的应用,使得互联网为用户提供更加精确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服务有了可能性。这为传统门户网站的自我革命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技术条件。 传统的门户网站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提供信息和其他服务的综合性大仓库,不论是什么年龄、性别、需求和习惯的用户都要从同一个仓库门进去,都要在浩如烟海的物品中翻找自己需求的“物品”(信息或服务)。有的仓库在入口处放置了导购地图,简单点的,就是传统门户网站的“导航条”,详细点的类似于门户网站的“网站地图”,有的入口处还设置了常用或者仓库推荐商品的展台、展柜,这就是门户网站的“首页”,有的还会提供仓储商品的目录册供用户自由翻找、检索,这就是传统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 传统门户网站这种仓储式信息和服务的陈列方式,对于提供者——门户网站更加便利,但并不利于满足用户需求。其信息和服务看似井井有条,用户寻找起来却费时费力,十分不便。虽然有些传统的门户网站认识到这种仓储式信息和服务的陈列弊端,也进行了一定的优化和改良,但至多是将仓储式门户网站升级成了自选超市式的门户网站。门户网站的思维方式并没有根本改变,信息和服务仍然是以提供方为中心,只是对信息和服务的陈列方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架构优化,用户获取信息和服务仍然是拿取式的。 而基于用户习惯与需求而设计的精确性、智能化和个性化门户网站,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于用户习惯和需求进行深度挖掘、分类和分析,在准确把握用户需求、心理和习惯基础上提供的更加精准式、个性化的服务。用户打开门户网站,将不再是目前千人一面、统一呆板,毫无表情特色的门户网站,而是不同的用户将会看到一个自己所需要的、个性化的门户。用户寻找起自己需要的信息和服务将会更加便捷、高效。门户网站提供的服务和信息不再是被动式地坐等用户上门翻捡寻找,而是主动推介用户需要的各种信息和服务。 当前,这些初步智能化的推介技术已经在京东、淘宝、亚马逊、当当、搜房、365地产家居网、新浪、腾讯微博等购物、房地产网站和微博网站中有了初步运用,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的首页,也会根据用户的搜索习惯,进行偏好性新闻和常用网站的主动推送服务。但是,这些推送服务的精准性和智能化程度还不高,在门户网站中也未见有较为成熟的应用。这将成为未来门户网站脱胎换骨、留住用户的一个发展方向。 二、基于移动用户需求的移动化、轻型化和微门户转型 传统的门户网站是建立在传统互联网和台式、笔记本计算机应用基础上的,以其内容全面、容量庞大为特色,而移动互联时代的门户网站由于使用设备的限制,无法承担、运行如此庞杂的内容,其界面显示也需要更加简洁和瘦小。这要求移动时代的门户网站必须要对传统门户网站进行较大程度的“瘦身”,要向小型化、轻型化的微门户转变。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门户网站不再是以大而全为特色,而是以小而精为优势。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4年1月16日在北京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目前使用移动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台式设备和笔记本的上网网民比例,而且还在呈增加趋势。截至2013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亿,年增长率为19.1%,继续保持上网第一大终端的地位。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比例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远高于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手机依然是中国网民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不仅如此,在农村网民中,由于经济发展和互联网发展的阶段性原因,早期农村网民难以承担台式和笔记本设备较为昂贵的费用,加之农村互联网的落后和不便,农村网民已经直接跨过传统的依靠台式机和笔记本的上网方式,直接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资料显示,农村新增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远超过城市新增网民比例。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新增网民规模为2656万人,其中新增农村网民占比54.4%,达1445万人,延续了2012年农村新增网民数超越城镇网民数的增长之势,成为中国互联网的重要增长动力。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的门户网站必须尽快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变化和网民上网方式的变化,及时向移动门户网站转型,向更加符合移动互联网、移动上网设备需求和移动网民习惯的需求转变。门户的日落-门户的未来_移动互联网论文
门户的日落-门户的未来_移动互联网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