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城镇规划问题简述论文_张水丰

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城镇规划问题简述论文_张水丰

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23

摘要:对城乡统筹相关文件的发布,是我国当前城镇规划的需要,同时也意味着对城乡统筹措施方案的充实与完善。城镇规划是相关部门与单位对城市与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空间等资源的综合引导与调控的策略,明确城镇规划的策略和方案,能更好地促进城镇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科学意义。本文笔者对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城镇规划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乡统筹视角;城镇规划;问题

前言: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着不均衡的情况,城乡的差距使得城镇规划的方案难以落到实处,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我国提出了五个统筹的发展策略,其中城乡统筹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1城乡统筹视角下城镇规划的现状和问题

1.1我国现阶段城镇规划的现状

当前,我国城镇规划编制的法律法规体系被划分为城市和乡镇两个体系,城市范围内的规划编制体系是以1989年颁布和实施的《城市规划法》为核心使用的,该法规仅限于城市范围内,而乡镇范围内的规划编制体系则是按照《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为核心进行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立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发展,我国城市地区的管理规划实行了行政权力的分离,一些大城市先后建立了市级、区级的两级政府,并实行两级或三级的行政管理的规划管理体系。

1.2我国现阶段城镇规划的问题

在城镇规划法律法规体系上,主要是由城市与乡镇两个分开的城镇规划体系中,在实际城镇建设和管理中,城市和乡镇有了泾渭分明的界限,使得城市和乡镇实行不同的规划管理制度,在长期的发展中分别由两个不同的体系进行运作和管理,造成体系与体系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差异化。两个体系间的互相不兼容,使得相互之间出现管理层面的盲点,而产生的矛盾与不确定性使得执行技术出现了两个标准,造成了城市与乡镇之间差异化的加剧,从而阻碍了城镇规划的发展。在城镇规划编制体系上,由于城市和乡镇的执行法律法规的不同,使得其编制体系也呈现出两个不同的体系,两种体之间的内容深度和广度均有不同,技术标准不一,而实际上的编制规划的主体较多,具有明显的多元性,众多编制项目之间难以协调统一,使得城市与乡镇的编制体系难以相融和整合,而大部分的城镇规划都将规划重点放在了建设和开发中,缺乏了对相应资源的保护与调节,缺乏了严密的协调性。城镇规划的本质是统筹城乡、人与自然等层面的发展,而对城镇规划编制的局限性,使得城镇规划的主体职能被限制,造成了具体的执行力度大打折扣。

2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中小城镇规划的新思路

2.1 发展重点中小城镇,发挥示范作用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对中小城镇规划,首先要发展重点中心镇,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因为重点中心镇分布不够平衡而带来的弊端影响到后期整体规划与发展。不同的地区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来规划重点中小城镇。例如: 东部地区,城乡、镇、村,在目前的经验发展影响下其实界限是比较模糊的,但是城乡一体化的特征就相对来说比较清晰。针对东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在规划中小城镇时,应该以综合条件较好的县城、城关镇、建制镇这些地区重点规划与发展区域。又如中部地区,城乡差距相对来说比较大,中小城镇规划通常以城关镇与一部分建制镇为重点区域,而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条件不够发达,地广人稀,通常以实际的政策优惠情况与当地经济情况结合起来进行规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要不断的探索重点中小城镇发展的新模式,充分发挥其示范效益,改变传统的观念,抓住发展的机遇。例如: 西部地区在规划重点中小城镇时,要抓准西部大开发的机遇,采用均衡发展的模式。同时,还要培育基础条件,尤其是发展潜力较大的中小城镇。需要根据经济来规划发展机制,例如: 可以针对性的建立组织协调机构,目的是加强动态观察,做好具体调查研究的工作,还有政策拟定、督促考核,充分发挥重点中小城镇的示范作用。最后,针对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引导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理位置、土地面积、人口规模、财政收入等等方面的指标,并且有针对性的实施重点中小城镇的行政管理体制权限,力求建设成为“功能齐全、富有特色、环境优美、示范作用好”的现代化小城镇。

2 推动中小城镇经济与社会协调统一发展

第一,中小城镇规划的过程中,应该要同产业水平较高的产业发展相互结合起来,最大限度的为社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建立良好的基础条件,让中小城镇的经济更加繁荣。例如: 中小城镇可以积极打造根治性非常强的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让产业结构更加完善,不断升级形成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以这种模式发展,能够让中小城镇与社会更加协调的发展,基于我国的发展情况,在中小城镇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应该得到全力推广与实施。第二,中小城镇在规划的过程中要注重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与机制。东部地区的中小城镇,要最大限度的发挥目前已经拥有的一切优势。若要发挥这些优势,要注重中小城镇内部的服务性产业,像一些门槛较低的、资金投入不大的生产服务性产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加大投入。不仅能够做好当地经济,还能够营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从而全面提升中小城镇的经济综合实力、中西部地区应该从区域的实际情况入手,通常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要发展项目,注重“后发优势”的发挥,善于引进更多的新技术、新工艺来开发与改善当前的密集型产品。第三,中小城镇规划中要注重保障制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社保投入方面,在中小城镇这些地区不断完善并落实社保,要注重提高社保的水平,让每一个现代城镇居民都拥有一份医保、社保,能够切实享受,不仅能够保障经济长期的稳定增长,还能维持社会治安。

2.3走紧凑型中小城镇发展道路

科学合理的规划,坚持走紧凑型中小城镇发展道路。首先,要全面分析中小城镇的综合承载力,对未来中小城镇的发展做好规划,规划一定要从数据与事实出发,同时将中小城镇规划融入到整个区域发展中进行综合的评估,目的是正确定位中小城镇的功能。其次,要根据“因地制宜、节约用地、注重特色”的规划理念来建设中小城镇,最大限度避免因为规划水平不高而造成中小城镇建设出现无序、资源浪费与功能弱化等等情况。例如: 选址方面,要将原工业区有序的引导到中小城镇的边缘地区,让第三产业用地向中小城镇的中心不断扩展,逐步取代传统的工业用地与原居民居住用地。让中小城镇各个功能区的特色充分体现出来,功能区内部建设更加集中,从而实现功能区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3结语

当前,我国城乡统筹视角下城镇规划的研究还处于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阶段,应从探索和研究中不断积累城镇规划的经验。本文从城乡统筹和城镇规划的概念与内涵展开讨论,对现阶段我国城乡统筹视角下城镇规划出现的法律法规、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制度的完善和优化、观念意识的更新和转变、社会形态的关注和调查三个方面的改革策略和思路,以期促进城乡统筹事业的发展,实现城镇规划的有序展开。

参考文献:

[1]郭健.城乡统筹背景下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方法探析[J].城市规划,2011,35(9):92-96.

[2]曹璐,靳东晓.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省市域城乡统筹规划[J].城市规划,2014,38(S2):27-31.

论文作者:张水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9

标签:;  ;  ;  ;  ;  ;  ;  ;  

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城镇规划问题简述论文_张水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