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紧缩与政策调整相结合--1999年上半年价格形势分析及全年展望_物价水平论文

市场紧缩与政策调整相结合--1999年上半年价格形势分析及全年展望_物价水平论文

市场挤压与政策调节相结合——1999年上半年物价形势分析与全年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物价论文,上半年论文,形势分析论文,政策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通货紧缩在持续发展

1999年上半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滑落,我国的通货紧缩也在持续发展。以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代表的价格总水平,仍然处于逐渐滑落的过程中。上半年两个价格指数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3.2%和1.8%,已经连续第21个月和15个月出现负值。表示上半年新的价格变动状况的环比价格指数,扣除上年滞后负值因素,零售价格指数与消费价格指数上半年新的降价幅度均为3.7个百分点(表1列出了今年1至6月的价格指数变动情况)。

由于长时间持续地价格下降,使我国目前的价格总水平已经下降到较低的水平。按近两个月的价格指数测算,目前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仅相当于1995年上半年的平均水平,消费价格总水平仅相当于1996年4 月份的水平。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出现负值的同时,居民消费价格中的服务收费等项目仍然处于价格上调的过程中,因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回落幅度较小。

二、通货紧缩是宏观经济继续紧缩的反映

上半年的统计结果表明,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运行继续处于相对紧缩的过程中。今年1—6月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7.6%, 尽管比去年同期高0.6个百分点,但比1998年下降0.2个百分点。它表明,1998年由于国家出台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在相当程度上提高了1998年下半年与全年的国内投资需求,从而延缓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下降速度。这种作用在第一季度继续有所反映,但在第二季度明显减弱,因而使宏观经济运行重现紧缩的趋势。

表1 1999年1至6 月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表(单位:%)

1999年零售同比累计同比零售环比累计环比

1月份

97.2 100.01

2月份

97.297.2

101.3

3月份

96.897.199.1

4月份

96.596.999.0

5月份

96.596.898.7

6月份

96.696.898.196.24

1999年消费同比累计同比消费环比累计环比

1月份

98.8 100.02

2月份

98.798.8

101.2

3月份

98.298.699.2

4月份

97.898.499.0

5月份

97.898.398.7

6月份

97.998.298.296.35

表2 1999年1至6月投资、消费、出口指标

1999年

投资额(亿元)增长率(%) 消费额(亿元)

1月份

2662.0

2月份

845 28.3

2538.4

3月份 2203 22.7

2403.1

4月份 3270 18.1

2357.0

5月份 4750 17.6

2364.0

6月份 6687 15.1

2428.5

1999年 增长率(%)出口额(亿美元)增长率(%)

1月份

5.9

113.9-10.8

2月份

10.6 110.0-10.2

3月份

5.8

148.8 -3.6

4月份

5.7

148.0 -7.3

5月份

5.3

155.3 4.2

6月份

5.1

154.6 -1.3

注:①今年公布的投资额与投资增长幅度均为前几个月的累计数值

②根据1至6月份消费额与消费增长率推算。

表3 1999年1至6月货币供应量指标

1999年M[,1]余额(亿元)增长率(%)M[,2]余额(亿元)

1月末39010.8

9.6 105500.3

2月末38749.216 107778.3

3月末38053.6 14.9 108438.2

4月末38053.0 14.1 109218.0

5月末38004.0 13.3 110061.0

6月末38821.8 14.9 111363.5

1999年增长率(%)M[,1]/M[,2](%)

1月末14.4

36.98

2月末18.0

35.95

3月末17.8

35.09

4月末17.9

34.84

5月末17.2

34.53

6月末17.7

34.86

表4 1999年1至6月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指标

1999年 存款余额(亿元)增长率(%)居民储蓄(亿元)

1月末95970.218.7 54293.7

2月末97229.120.2 56767.5

3月末99438.118.1 57814.7

4月末

100215.018.7 58369.0

5月末

101474.017.8 58968.0

6月末

102761.618.3 59173.5

1999年 贷款余额(亿元)

增长率(%) 存一贷差(亿元)

1月末

86533.015.6 9437.2

2月末

87057.216.0 10171.9

3月末

87825.615.7 11612.5

4月末

88400.015.5 11815.0

5月末

80921.015.1 20553.0

6月末

90620.315.0 12141.3

上半年三大需求的变动状况,也说明国内需求总体上仍然处于萎靡不振的状态中。

从表2中可以看出,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从1—2月份的28.3%下降到1—6月份的15.1%,下降13.2个百分点; 全国商品零售总额绝对水平与增长幅度都处于缓慢的下降过程中,5月份比1月份下降0.6个百分点;出口需求增长率下降速度有所减缓, 但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上,1—6月份比去年同期下降4.6%。

在这种宏观经济形势下,绝大部分商品在市场上继续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中,国家国内贸易局对1999年上半年605 种商品供求状况进行排队的结果是,供不应求的商品只有1种,占0.17%;供求平衡的占27.6%;供过于求的占72.23%。

经济运行紧缩在货币供应与全部金融机构的存贷款中也表现得十分明显。如表3、表4所示,代表即期支付能力的M[,1], 其增长率虽然处于较高的水平上,但余额的绝对值却在不断下降;作为货币供应总量指标的M[,2],其绝对值与增长率都处于较高的增长状态中。 在这两个货币供应量指标的相对变化中,货币流动性在不断下降,已经到了十分低下的水平上。这种状况充分反映在全部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中。随着居民储蓄存款与企业存款的增加,全部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不断上升,增长速度十分迅速,尽管6月份由于第7次降息及股市分流的影响,居民储蓄存款增长速度有所缓和,但仍然不能阻止全部存款余额与增长率继续攀高。与此相对照,银行的贷款增长速度不仅低于存款增长速度,且在逐月下滑之中。因此,造成了今年以来银行巨大的存差, 6月份仍然达到12141.3亿元。

经济运行与货币供给的实际紧缩态势,导致商品价格走势不断趋低,且出现加速下滑的局面。

三、价格运行趋势短期难以转向

由于当前与通货紧缩态势的加速发展,价格总水平继续下行的趋势在下半年难以转向。但如果没有较大的外部因素干扰,价格下降的幅度会有所减小。

短期内对价格运行趋势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是市场有效需求。市场有效需求的增长,是价格总水平止跌企稳的基本前提。从宏观经济的运行趋势看,目前还没有源于市场自身的有效需求增长迹象。

下半年尽管我国政府还将推出提高商品出口退税率、增加出口信贷等政策措施,但出口大幅度回升并对国内市场需求增长作出较大贡献的可能性,在近期内难以出现。市场有效需求的增长主要仍将依靠扩大内需。

消费需求本身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而在目前则处于逐步萎缩的状态中,由于两个方面的限制,无论如何消费需求在短期内都不会有较大的增长。一是由于下岗人员逐渐增多,企业总体效益状况不理想,农产品价格下降,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水平必将有所下降,这是一个毫无置疑的趋势。目前国家可能出台提高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政策,放宽对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政策的限制,对增加市场需求会有一定作用,但这种补偿性收入增加政策不可能改变目前收入增长水平总体上下降的趋势。二是居民的支出预期随着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制度改革而增强,特别是目前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已使居民的支出预期变成一种支出计划。与强烈的支出预期相比,庞大的居民储蓄存款也将变得十分渺小。近期国家可能出台提高职工最低生活保障费用等政策,不断完善对居民的消费信贷政策,这些政策措施都是必要的,对缓和社会矛盾和提高部分市场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这些增加的消费需求,显然最多只能减少消费增长速度下降的幅度,不可能使居民消费行为发生趋势性变动。可以预料的是,在正常情况下,城乡居民仍将保持较高的储蓄倾向,消费需求只能保持平稳运行的态势。

国内市场需求增长在下半年仍将倚重于扩大投资需求。但扩大投资的重点应与去年有所不同,除了一部分投资还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外,国家将重点增加在建项目投资,使其早日投入使用,尽快发挥效益。同时要大幅度增加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加投资虽然不是治理通货紧缩的根本办法,但在短期内能缓和市场需求下降的幅度,为经济结构调整造成必要的条件。

由于宏观经济运行没有出现重大转折的迹象,商品市场供求也将保持原有的发展趋势。据国内贸易局分析,1999年下半年605 种商品的供求状况继续朝供过于求的方向发展,供不应求的商品将完全消失,供求平衡的商品将减至20%,供过于求的商品则将扩大到80%。

从具体的商品结构分析,下半年引起价格回升的是仍然由国家管理的服务收费项目。其中主要是公有住房房租、居民用水、居民用电及教育收费等,价格水平会有所提高。对价格指数影响较大的农产品价格,则基本上将朝着价格下跌的方向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农产品在总量上已经出现过剩现象。据报道,今年夏粮在总体上继续丰收,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粮食丰收只能进一步导致粮食价格水平与整个商品价格水平的进一步下跌。从粮食政策上看,许多地方已经调低粮食定购价与保护价水平,国家出台粮食结构调整政策,推行优质优价、劣质低价政策,但粮食结构调整有一个时间滞后。因此,粮食与农产品的政策导向也决定了农产品价格在下半年继续出现小幅度下降。

综合判断,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从多种角度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将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市场需求的自发下降程度,但市场需求总体上仍然处于萎缩状态;1998年市场价格下降的滞后影响在今年下半年还会有一部分,下半年新的价格下降幅度会小于上半年,加上一部分负值将滞后反映在明年的价格指数中,相应减少反映在今年价格指数上的负值影响,预计1999年全年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将比上年下降3.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将比上年下降2%左右。

四、宏观经济政策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由于通货紧缩是在整个经济增长速度逐步下行的基础上产生的,因而对通货紧缩问题的认识及其政策选择,也应放在宏观经济环境中来说明。

从历史上看,我国目前的通货紧缩是高速经济增长阶段结束后,经济向下调整的延续影响。在经济增长速度向下调整的过程中,商品市场需求与价格水平自动随之回落,并进一步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如果没有人为的干扰或干扰力度不够、时间较晚,这个过程将直接导致价格水平出现严重的负值状态,直到出现比较合理的经济结构,商品价格水平与其成本水平大致相当,才会停止发展,在较低的水平上形成商品供求基本平衡的局面。

因此,按照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这个过程,第一,在一定历史时期,经济增长速度与商品价格水平的回落,既是一种客观必然性,也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第二,在回落到一定程度,至少是在价格水平出现负值现象时,就应该进行政策干预,否则就会产生对社会经济的不利影响;第三,只有采取相反的宏观经济调整政策,才能缓和、阻止甚至扭转经济增长与价格水平回落的势头,但这需要有一定的时间,使宏观经济政策发挥应有的作用。

上半年国家投资对扩大内需作用的减弱,并不能证明这些政策本身是错误的,而是说明要进一步加强投资的力度,但在投资方向上要作适当的变动。客观上看,价格水平下降本身也是对经济结构的一种调整,它既能淘汰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供给,又能扩大现有的市场需求。只是这种自然的调整过程在短期内对社会的震动太大,所以需有宏观经济政策来加以缓和。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作用的累积,对经济结构的调节作用会逐渐显现出来,在新的经济结构基础上,达到新的市场供求平衡。

对当前通货紧缩形势的上述判断,能使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在当前通货紧缩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国家还需要加大政策调节力度,通过扩大内需来缓和通货紧缩形势。扩大内需的重点仍然是加强投资力度。

第二,扭转通货紧缩局面的根本出路,是调整经济结构,建立新的供需平衡关系。经济结构调整是市场挤压与政策调整共同作用的结果,二者不可偏废。

第三,市场挤压就是在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和价格下降的压力下,淘汰无效供给。淘汰目前庞大的无效供给商品与商品生产能力,是走出通货紧缩必须要经历的第一步。显然,只有顺应经济发展趋势,通过市场淘汰,才能形成能够进入良性循环状态的新的供求平衡基础。

第四,宏观经济政策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政策调节的主要方向有三个:一是与市场挤压的目标一致,通过行政的办法,加速减少无效供给能力,如目前压缩产量与落后的生产能力;二是扩大需求水平,缓和减少无效供给过程中产生过度的社会震动,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投资规模,推行积极的消费政策,引导居民适度增加即期消费;三是进行积极的结构调整,重点是支持建立新的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生产能力。

在坚持上述政策并对上述政策加以细化的前提下,扭转通货紧缩发展的局面,必须要有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如果没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今年比较严重的通货紧缩,在2000年就有望得到缓和。

标签:;  ;  ;  ;  ;  ;  

市场紧缩与政策调整相结合--1999年上半年价格形势分析及全年展望_物价水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