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脚运动的演变看传统体育的现代化_民族传统体育论文

从高脚运动的演变看传统体育的现代化_民族传统体育论文

从高脚运动的演变历程看传统体育的现代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历程论文,传统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脚是我国民间传统体育娱乐项目。改革开放以后,在国家和社会弘扬民族文化政策的鼓舞下,从少数民族民间走进湖南省民运会,又从湖南省民运会走向全国民运会,突破了地域和民族的界线,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分析高脚从民间走进全国民运会的历程,对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1 高脚运动的演变历程

高脚,又称高跷,古称“双木续足之戏”,是我国民间传统体育娱乐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采摘较高树枝上的野果,在腿上绑两根木棍增加身高,闲暇时,则进行嬉戏娱乐,这就形成最早的高脚活动,后逐渐发展演变成古代百戏中的技艺表演。据《列子》记载,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叫兰子的人,善跷技,用比自己身体长一倍的两根木条绑在足胫上,去朝见君主,并为之踏跷而舞。战国时,喜玩跷技的艺人游走各国,高脚发展成为一项杂技艺术。以后,高脚作为一种伎艺在历代宫廷中表演。南朝梁武帝时,宫廷49项礼乐中就有“长跷伎”。到了宋代,高脚已在较大的区域流行起来,每逢喜庆节日,城乡艺人便在舞队中踩着高脚,表演各种技巧动作,使观众惊叹不已。到了清代,高跷已成为大江南北最为常见的观赏游艺,并与人物装扮结合,作为艺术节目表演。乾隆年间,著名的秦腔花旦魏长生,把高跷引入戏曲艺术,使高脚实现了向艺术化的方向发展[1]。这样,作为技艺表演的高脚与作为戏曲艺术表演的高脚,都有各自的生命力而长期并行不悖地发展。

在运动方式上,有以木跷直接捆绑固定于脚腿上的固定型,有脚可灵活踩踏于踏镫上的手握型。固定型的优点是手可自由活动,便于进行各种表演,不足之处是上下跷不灵活,难度较大;手握型的优点是上下跷灵活方便,但人跷结合不牢,双手用于握跷杆,活动受到一定限制。固定型多流行于我国北方,如河北的跑跷,吉林的高跷台阁,辽宁的高跷秧歌,陕西甘肃的矮跷,山东的独腿跷,南方广东、湖南的高跷狮子等都以独特的技艺风格而久负盛名。手握型多流行于南方各省,特别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手握型高脚上下踩踏灵活,方便安全,其竞速、对抗等活动形式,至今仍是南方少数民族儿童少年喜爱的游戏娱乐项目。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国家弘扬民族文化政策的鼓舞下,自1982年的第二届全国民运会开始,每四年举办一届全国民运会成为一种制度,各省市区也定期举办省级民运会和单项传统体育竞赛。1986年,在湖南省第一届民运会上,手握型高脚的竞速和对抗竞赛成为正式比赛项目,首次登上了政府举办的体育赛场,初步实现了由民族民间娱乐项目向体育竞赛项目的转化。同年,湖南省代表团将手握型高脚竞速和对抗竞赛带到全国第三届民运会赛场,成为全国民运会的表演项目,第一次在国家级运动会上展示其独特魅力。后来又经历了湖南省第二、三、四届民运会和首届大众运动会的比赛,以及全国第四、六届民运会的表演,高脚运动的竞赛规则不断完善,运动技术基本成熟和定型,并不断地被赋予竞技、健身、娱乐和教育等现代体育的价值,其独特的运动方式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接受。

2001年6月,经国家民委和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全国高脚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和全国首届高脚竞速邀请赛在湖南的吉首大学举行。其间,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协会技术委员会的领导和专家对项目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并作出了肯定的评价。2001年8月,在全国第七后民运会筹备会上,高脚竞速被确定为全国民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2003年9月,在银川举行的全国第七届民运会上,来自全国16个省市区代表队的64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了高脚竞速200m、2×200m、4×100m接力的激烈角逐。至此,高脚运动突破了地域和民族的界线,实现了由民族民间娱乐项目向规范化体育竞技项目的转化,成为全国性的运动项目。

2 传统高脚运动与现代高脚运动的差异

传统高脚运动与现代高脚运动的差异问题,实际也就是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差异问题。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差异是什么?这是民族传统体育研究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也是传统体育现代化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然而,长期以来,体育研究偏重技术,偏重应用生物科技关注体能的增长,体育史研究也只进行对历史的描述,缺乏从哲学的角度关注各种形态体育文化的差异。由于没有找到科学的研究方法,致使今天的体育比较学研究仍处于混乱的局面。要理解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差异,必须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谈起。我们知道,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之后,已迎来了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在农业经济时代,各种生产都要依靠人体的肌肉所提供的动力或畜力,人类这种全身性身体活动的体力劳动,客观上具有健身的功效。因此,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农业经济社会里,大众并未产生强烈的体育健身意识与需要。同时,由于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没有开展经常性大众体育活动的条件,体育只是在上流社会中开展。在人类劳动被机器代替甚至在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工业经济时代里,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这一方面提高了劳动效率,使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来参与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另一方面,由于人类全身性肌肉活动机会的减少,各种文明病日渐增多,产生了体育健身的意识与需要。因此,在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工业经济时代里,体育健身成为大众的普遍需求,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体育思想与理论逐渐明朗和系统化,体育方法与手段逐渐丰富和多样化,促进体育发展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文化。

我们常说的传统体育一般指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体育,现代体育则指以工业经济为基础的体育。从文化形态学的角度看,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传统体育和以工业经济为基础的现代体育是前后相继的,或者说其发展是一个历史递进的过程。也就是说,现代体育由传统体育发展而来,较传统体育成熟和完善。传统体育体现出较强的民族性、地域性、娱乐性、季节性特征,缺乏竞技性、规范性和精确性的特点,而现代体育则突破了民族性、地域性和季节性的局限,具有鲜明的竞技性、规范性和精确性特点,并有较完备的制度保障体系,如全民健身制度、学校教育制度、运动会竞赛制度等。以奥运会为典型代表的现代体育体现着“更快、更高、更强”的拼搏与进取精神和为“人类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的人文价值。因此,传统高脚运动与现代高脚运动的差异,即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差异在于现代体育具有传统体育所没有的组织制度和以奋发与竞争为核心的精神价值,以及由这种制度和价值所规约的更加趋于规范和精确的技术体系。

3 高脚运动现代化的启示

从高脚运动由民间走向全国民运会的现代化演变历程,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关于传统体育现代化的启示。首先,中国社会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现代化转型是传统体育现代化的现实基础。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动力,导致社会、经济、文化形态的全球转变的过程。我国学者认为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的世界现代化进程包括两大阶段,第一次现代化以发展工业经济为基本特征,促使社会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第二次现代化以发展知识经济为基础特征,促使社会由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转化,每一次现代化又分为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过渡期。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是原发性的现代化,第一次现代化已经完成,第二次现代化正如火如荼,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是追赶性的现代化。由于全球化带来的特殊历史环境,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都是不可回避的挑战。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共同参与“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的科学家认为,我国已经进入第一次现代化的发展期[3]。这就是说,中国正在由以农业经济为基本特征的社会向以工业经济为基本特征的社会转型。这个转型使得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中国传统体育失去原有的社会文化背景,而适应工业文明社会的中国现代体育应运而生。由于中国现代化的追赶性特点,决定了中国现代体育的形成必然以向世界现代体育学习为主题。具体表现为,一方面直接对世界现代体育思想、价值观、制度、内容、方法与手段的积极引进,并参与其不断革新与发展的过程之中;另一方面借鉴世界现代体育的优秀成果对本国传统体育进行改革与创新,使传统体育具备现代体育的基本价值与特征,适应工业文明时代的要求,融入现代体育体系之中。高脚运动从民间娱乐走进全国民运会,就是一个借鉴现代体育的经验与成果,在不断创新中走向现代化的过程。

其次,国家着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政策是传统体育现代化的良好契机。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民族传统体育工作,把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事业作为民族工作和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提出了“积极提倡,加强领导,改革提高,稳步发展”的方针。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挖掘与保护、继承与弘扬。一批民族传统体育的志书与教材、研究专著与论文相继出版;每四年一届的全国及省级民运会成为制度;体现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竞赛和文体结合的表演活动成为全民健身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部分学校特别是民族地区学校开展了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和竞赛活动;民族传统体育学被列为体育学二级学科,高校设置民族体育本科专业,开办研究生教育;旅游区特别是民族地区旅游区将民族传统体育竞赛与表演作为旅游产品进行保护与开发。高脚运动就是借助国家和社会着力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契机,特别民运会这个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经历着挖掘、整理、普及、提高,不断提高其竞技性、规范性、精确性,突破了一定区域和民族的界线,从民间娱乐走向全国民运会,走出了一条传统体育现代化的成功之路。

再次,学校教育和全民健身的实践是传统体育现代化的桥梁。经过挖掘、整理和改造后的高脚马,被不断地赋予新时代的竞争、健身、教育、娱乐等意义,使其既保持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具备现代体育的价值特征,成为新时代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引入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育的实践中,成为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育和全民健身的重要内容。学校是体育的摇篮,是原生、次原生体育形态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普及化的必由之路。从欧美各种球类活动到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无不以学校教育为中介完成改造,在国内发展完善的同时积极向国际推广,才得到国际奥委会承认而成为世界性体育项目[4]。高脚马由民间引入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实践,使之在学校中获不断完善与规范的发展,继而走向全国体育赛场的历程告诉我们,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体育的强烈冲击,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学校教育的实践,不仅可以让青年一代从小就接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有利于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同时,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与发展,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在新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实现现代化转型,与现代体育接轨,具有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最后,竞赛制度的健全和竞争价值的介入是传统体育现代化的核心。分析高脚走进全国民运会的历程,结合当前武术推向奥运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克服地域和民族的局限性,接受现代体育奋发与竞争的价值理念是传统体育得以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实现现代化转型的关键。事实上,无论是传统体育还是现代体育,在形式上都是由走、跑、跳、投、攀、爬及格斗与各种器械的使用方法构成。但是,现代体育以工业文明为基础,在近代西方人文主义思潮和工商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推动下,形成了传统体育所没有的组织制度,被赋予工业时代的教育、竞争、健身、娱乐等意义,具备了以奋发和竞争为核心的精神价值。可见,借鉴现代体育的组织制度,接受现代体育的精神价值成为传统体育现代化的核心与关键。因此,只要接受现代体育价值观,实现功能的转变,任何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都会发生向现代体育的转化。

传统高脚运动无论作为百姓技艺、戏曲艺术,还是作为游戏娱乐活动,都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季节性特征,缺乏作为体育项目应具有的竞技性特点,而且,活动的开展没有健全的制度保障,随意性和自发性强,更没有现代体育作为一种独立文化形态所倡导的价值观。现代高脚运动在国家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在弘扬民族文化政策的鼓舞下,以全民健身、学校教育,特别是运动会竞赛为制度保障;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吸收了现代体育奋发与竞争的精神价值,成为用于培养青年积极进取、奋发图强、拼搏竞争精神的体育手段,实现了价值层面的现代化;其技术体系在严格的规则和激烈的竞赛实践中更加趋于精确和规范,最终突破了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局限,成全国各民族广为接受的新兴运动项目。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有许许多多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以民运会为理想途径,实现从技术层面到制度层面直至价值层面的现代转化,不断突破地域和民族的局限,出走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体育文化财富。

标签:;  ;  ;  ;  

从高脚运动的演变看传统体育的现代化_民族传统体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