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市市立医院 山东 安丘262100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的治疗方案、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进行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拉贝洛尔口服治疗。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情况、用药安全性及两组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舒张压和收缩压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头晕、口干、心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略高于对照组的7.32%,但是两组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15%(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子痫前期有助于控制患者的病情,改善妊娠结局,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痫前期;拉贝洛尔;硫酸镁;血压、并发症;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产科常见多发的并发症,在病情进一步进展的情况下可对产妇和围生儿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需采取合适治疗方案和分娩方式,保障母婴安全[1]。目前产科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综合治疗为给予镇静、扩容、利尿、降压和适时终止妊娠治疗,而其中降压药物的选择非常重要。目前该病主要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具有松弛骨骼肌、解除血管痉挛、改善血管内皮损伤的作用,但是单一使用硫酸镁疗效并不理想。研究发现,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子痫前期疗效显著,但是该结论有待验证。本课题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82例,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的治疗方案、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例,其中初产妇28例,经产妇13例;年龄21~39岁,平均(27.53±4.76)岁;孕周29~40周,平均(33.51±2.63)周。观察组41例,其中初产妇26例,经产妇15例;年龄22~40岁,平均(27.61±4.72)岁;孕周28~39周,平均(33.57±2.59)周。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子痫前期临床诊断标准;(2)伴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眼花、血压升高、水肿、蛋白尿等症状;(3)单胎妊娠者;(4)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自愿参加。
排除标准:(1)恶性肿瘤患者;(2)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3)伴有其他妊娠合并症者;(4)语言和神经功能障碍,无法进行有效沟通者。
1.3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先完善相关检查,给予充足的休息,严密监测母胎情况,同时进行镇静、解痉、利尿等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给予25%硫酸镁注射液(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峰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43957)首次剂量20ml,以2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进行静脉注射,于30min内注射完,然后将60ml硫酸镁注射液加入100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维持滴注,注射速度控制在1.5g/h,每日用药量不得超过30g。观察组采用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硫酸镁用法同对照组,同时给予口服盐酸拉贝洛尔片(北京万辉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1022393),100mg/次,Q8h。如疗效不佳,可以采用静脉给药。
1.4观察指标
(1)血压。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和收缩压,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情况;(2)不良反应。记录并统计两组恶心呕吐、头晕、口干、心悸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用药安全性;(3)妊娠结局。记录并统计两组胎儿窘迫、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1.5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x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x±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舒张压和收缩压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舒张压和收缩压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恶心呕吐2(4.88%)、头晕1(2.44%)、口干1(2.44%)、心悸1(2.44%)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略高于对照组恶心呕吐2(4.88%)、头晕1(2.44%)、口干1(2.44%)、心悸1(2.44%),总发生率为7.32%,但是两组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3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胎儿窘迫发生率为1(2.44%)、早产1(2.44%)、产后出血2(4.88%)、新生儿窒息1(2.44%),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2.2%,明显低于对照组胎儿窘迫发生率为2(4.88%)、4(9.76%)、产后出血5(12.20%)、新生儿窒息%,总发生率为34.15%(P<0.05)。
3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多数研究认为妊娠期高血压和高血压家族史、被动吸烟、紧张情绪、高龄、肥胖以及钙平衡失调等相关,以全身小血管痉挛、局部出血和血管内皮损伤为主要表现。其中全身小血管痉挛可导致局部血流减少和胎盘灌流减少;血管内皮损伤后,胎盘血管可产生急性粥样硬化,降低胎盘功能,容易引发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孕产妇可能出现产后出血、肝功能异常和胎盘早剥等[3]。
基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害性,需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改善妊娠期高血压产妇预后。目前妊娠期高血压治疗关键在于控制血压,预防子痫前期和子痫发生,改善重要组织器官血液循环,以改善孕产妇和围产儿结局,保障母婴安全。在妊娠期高血压确诊后需立刻进行镇静、扩容、利尿、降压和适时终止妊娠,并在保证母婴安全基础上最大限度延长孕周以及妊娠结局。本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舒张压和收缩压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拉贝洛尔生物利用度高,吸收速度快,且95%能被肝脏代谢,因此不良反应轻微,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本研究中,观察组恶心呕吐、头晕、口干、心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血压得到稳定控制后,能够有效避免高血压造成的多组织损害,减少了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中,观察组胎儿窘迫、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将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用于子痫前期患者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利于患者恢复。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特有疾病,严重时会出现抽搐、昏迷、心肾衰竭等,严重威胁孕妇与胎儿生命,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发病原因,国内发病率为10%。子痫前期病史、糖尿病等都是高危因素。发病生理为小动脉痉挛官腔狭窄,致使周围阻力增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直接导致高血压,或是体液蛋白质渗漏,导致血液浓缩或蛋白尿水肿等。血压≥140/90mmHg,无蛋白尿,妊娠20周后首次出现血压,在产后12周恢复正常称为妊娠期高血压。硝苯地平属于钙离子阻滞剂,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钙离子在细胞内的浓度,促使心血管平滑肌舒张,增加肾血流量与尿量达到降压目的。卡托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降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舒张小动脉达到降压目的,同时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病症有改善作用。联合用要可起到优势互补作用,放大降压效果,改善心功能[2]。
综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产科综合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和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改善妊娠结局。但目前关于产科综合治疗的方案尚无统一方法,在临床中需根据产妇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助于控制患者的病情,改善妊娠结局,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艳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5(21):35-36.
[2]王晶,郝瑞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产科临床治疗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53):65.
[3]吴珊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产科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8,26(05):60-62.
论文作者:1路爱臻,2李春林,3刘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高血压论文; 硫酸镁论文; 对照组论文; 妊娠期论文; 两组论文; 收缩压论文; 并发症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