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领导权理论是葛兰西在总结十月革命胜利和西方社会主义革命失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革命理论,其理论内核有三个方面,即市民社会“自愿的”同意的阐述、“有机的”知识分子的培养、阵地战的合理运用。历史是营养剂,有效应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面临的现实挑战,全面加强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不仅需要我们从历史的深处把握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更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其理论内核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关键词: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现实启示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强调“三个事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成熟。我们今天重读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葛兰西的著作《狱中札记》,全面探讨其文化领导权思想,深入挖掘其文化领导权思想的理论内核及其当代意蕴,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针对性。
一、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理论内核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在意识形态斗争日益复杂的今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理论内核概括起来主要包括文化领导权的前提与基础、组织与传播和夺取与运用等三个方面。首先葛兰西认为文化领导权的确立不是统治阶级单方面自上而下的“文化操纵”过程,而是一个在从属阶级积极参与过程中不断获取他们同意、认可的过程,市民社会“自愿的”同意是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的前提与基础。其次,葛兰西认为,文化领导权的获取与巩固离不开知识分子,特别是“有机的”知识分子的组织与传播。他强调“知识分子是统治集团的‘管家’,用他们来实现服从于社会领导和政治管理任务的职能。”最后,葛兰西强调,在市民社会如此发达的西方国家,无产阶级采取大规模的运动战是行不通的,必须通过长期而艰苦的阵地战,在市民社会领域对资产阶级思想阵地不断实施“分子式入侵”,逐步从外围攻克一个接着一个的市民社会机构,最终彻底瓦解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夺取资产阶级的政治领导权。
二、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面临的三重挑战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向前进,中国的发展已经由过去相对封闭转为全面开放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外开放以及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交流与碰撞的过程中,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和错误理论带来的结构性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西方社会思潮以及各种错误理论向我国民众进行宣传的方式和内容上呈现出较以往不同的结构性和隐蔽性特征。从传播方式来看,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不仅包括思想政治层面的理论宣传,还包括学术层面的思想交流、教育制度层面的隐性渗透、大众媒体层面的无形影响等等。从内容来看,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包括思想上的“普世价值”、政治上的“宪政民主”、经济上的“新自由主义”、文化上的“历史虚无主义”等等。
(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发展存在的回应性挑战
改革开放前,党内存在“两条路线”的斗争,片面调阶级斗争扩大化,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偏离正常轨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话,市场经济条件下,共同的利益追逐成为了不同阶层、不同集团团结的基础,但它却难以满足人们对道德价值的追求,无法起到深层次的凝聚人心、社会整合的作用。
(三)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面临的技术性挑战
互联网作为美苏冷战的产物最初在美国诞生,因而美国在互联网领域中也处于主导地位。全球13台根服务器中,有10台位于美国,也就是说美国控制了世界上三分之二以上的跟服务器,也就相当于控制了全世界的互联网。可以说,当今世界谁掌握了网络技术谁就掌握主动权的信息时代。我国由于信息技术的相对不发达,导致东西方信息不对称,使得西方各种负面社会思潮、价值观念见缝插针,从而加剧了国家对民众的理想信念、政治信仰的有效控制和引领,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危机日益严重。
三、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对我国加强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现实启示
在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想加强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就必须充分立足国情,透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视角辩证、科学地借鉴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中适合中国国情、利于中国发展的理论精华。
(一)聚焦深化人民群众的自觉认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社会结构的分化和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使得人们的主体需求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一方面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与精神追求,把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广大人民群众“立言”作为我国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价值追求,让人民在解决矛盾和获得利益的过程中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情感认同和自觉信仰并转化为不断追求的实际行动,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坚持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我国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价值目标,不断完善民主法治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实现共享发展。
(二)注重意识形态主阵地的掌握运用,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导力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凭借自身优越的经济实力强势植入西方社会价值观念,妄图颠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通过借助新媒体和互联网的技术优势侵蚀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通过文化扩张和文化霸权渗透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企图弱化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环境,取消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地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加强我国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一方面,要敢于亮剑,运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旗帜鲜明的同一切企图削弱中国共产党政权合法性基础,颠覆党的领导的西方错误言论和思潮进行斗争和批判,对其蔓延和传播做好监控,消除其对思想文化领域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灵活运用各种宣传方法做好文化宣传工作。做好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监管与督查,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理论、方针和政策,使广大群众了解党的理论和各项主张并积极转化为自觉行动。
(三)着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创新,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解释力
在当代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意识形态能否有效进行话语转换,发挥其凝聚人心、整合资源的功能,推进党的理论传播创新,增强党的意识形态的传播力,是关系到政权合法性基础能否得到巩固的关键。一方面,意识形态话语转换要走基层、接地气,从“高冷”走向通俗,少用公式化、概念化的宣传用语,多用鲜活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老百姓语言,将理论说教变为思想见面和思想互动,让理论走入田间地头,走入工厂学校,走入网上网下,真正走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另一方面,意识形态话语转换要注意传播方式和传播媒介的创新,我们的话语表达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论坛等新媒体平台来实现。例如,人民日报、新华网、学习小组等微信公众号,网易社区、天涯社区、新浪主题社区等论坛以及新近出现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MOOC。
参考文献:
[1]任洁.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研究[J].东岳论丛.2008(03)
论文作者:刘海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0
标签:意识形态论文; 领导权论文; 理论论文; 西文论文; 文化论文; 思想论文; 社会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