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四一医院 超声医学科 710089
摘要:目的:探究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88例乳腺肿瘤患者,随机分组各44例。比较对照组(良性肿瘤)、观察组(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结果。结果:对照组的微钙化点、边缘毛刺征、肿块纵横经比>1、后方回声衰减指标,均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以II-III级血流信号居多,对照组以0-I级血流信号居多,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检查乳腺肿瘤无创、简便,良性、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超声;乳腺肿瘤;诊断
乳腺肿瘤是女性常见疾病,病因与内分泌失调、遗传、饮食、精神等因素有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身心健康状态。乳腺恶性、良性肿瘤在表面平滑度、肿瘤境界规则度、皮肤组织粘连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根据超声扫描到的边缘及轮廓、内部回声、后壁回声、组织浸润、肿物后回声结果,以及彩色多普勒检查到的血流分布情况,可有效诊断出肿瘤的性质,为疾病治疗提供了价值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88例手术病理诊断为乳腺肿瘤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为女性。其中恶性乳腺肿瘤病人44例,当作观察组,平均年龄45.3±6.8岁。其中良性肿瘤44例,当作对照组,平均年龄46.5±7.1岁。病人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O.05可比。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接触诊,初步确定肿瘤大小与部位。然后取仰卧位,上臂上举,在腋窝、乳房等表面涂抹耦合剂,利用彩色多普勒仪器,8-12Hz的探头频率直接检测,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周围进行全面扫查,比较两侧乳腺,发现疑似肿瘤后,确认并记录肿瘤大小形态、位置、边缘钙化、周围浸润等情况,按照Abler血流信号分级标准,观察肿瘤内血流变化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分析,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行t、?2检验。P<0.05,表示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D超声征象
超声扫描检查显示,观察组病灶56个,对照组51个病灶。对照组的微钙化点、边缘毛刺征、肿块纵横经比>1、后方回声衰减指标,均低于观察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超声征象比较(n,%)
3讨论
诊断乳腺肿瘤时,为提高检出率,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恶性乳腺肿瘤,通常不会被触诊发觉。由于恶性肿瘤发散,误诊率、漏诊率高,利用超声全面扫查,经过左右对比后,可进一步确诊恶性肿瘤。二是肥胖者脂肪厚,超声仪干扰大,肿瘤的敏感度直接降低,需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节仪器精确度。三是扫描血流信号过程中,超声探头不易过快转动,应当缓慢转动,确保各部分乳腺全面扫查,严格按照信号等级标准划分。四是超声检查过程中,探头按压应适度,平滑前进,避免病灶变形,影响回声效果与诊断效果[1-2]。
血路信号、血流参数、微钙化点、边缘毛刺征、后方回声衰减等指标,均为乳腺良性、恶性超声诊断的重要参照指标,尤其是后方回声衰减指标。后方回声衰减越明显,则恶性肿瘤的程度越严重。微钙化点指标同样不容忽视,通常情况下,超声分辨力较低,30.00%左右的钙化灶可显示。而高频超声的使用,将其钙化灶的显示率显著提升,达到了39.00左右,且恶性肿瘤更容易出现弧形状、短线状、块状的钙化灶。良性钙化灶,与分泌性疾病不无关系。恶性肿瘤会分泌炎性因子,刺激肿瘤的同时,促使周围组织形成新生血管;对此,观察高速高阻型的穿支血管情况,对肿瘤性质诊断有着现实意义[3]。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中,参照微小钙化点、穿支血管、后方回声衰减等指标,可有效判断乳腺肿瘤的良性、恶性,同时也观察到恶性肿瘤的严重程度;对此,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胡晓丹,肖蓉,杨昭晖.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与改良5分法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4(12):900-902.
[2]张云姣,刘志聪,蔡洁,等.超声影像特征用于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建立[J].肿瘤学杂志,2016,22(3):214-217.
[3]周玮珺,曹秋月,于鹏丽,等.声触诊组织成像与定量技术联合BI-RADS分类标准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初步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7,26(2):151-154.
论文作者:王雪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超声论文; 乳腺论文; 肿瘤论文; 恶性肿瘤论文; 回声论文; 指标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