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中医医院;甘肃武威 733000)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骨科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使用常规防治的是对照组30例,使用中西医结合方式防治的是观察组30例,就2组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栓产生的关键因素是缺少术后的功能锻炼,患者有基础性的心血管病与别的内科疾病,术后用药不及时。全部患者通过密切观察、精心护理、及时的用药、功能锻炼加强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消失,没有别的并发症产生。结论:针对性地拟定预防性治疗方法,主动实施用药和功能锻炼,是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产生的重点。
关键词:骨科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研究表明,对于未采取预防措施的急性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患者,其DVT的发生率在所有科室住院患者中最高,高达80%~100%。Smith等对108419例脊柱术后患者的调查也发现急性SCI患者术后DVT的发生率高达81%~100%,如下肢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其中SCI死亡患者中约1/3由PE引起。DVT具有发病率高、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后果严重及治疗费用高等特点。目前国内对于脊柱脊髓损伤相关的DVT的研究仍较少,尚无可靠和规范的DVT预防指导方案。笔者对脊柱脊髓损伤患者DVT的预防进行综述。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骨科使用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把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30例患者。观察组中18例男性,12例女性;37~78岁的年龄,为(59.3±3.1)岁的中位年龄;依照骨折因素实施分类,高空坠落15例、车祸10例、压伤5例;手术种类:髋关节置换术14例、脊柱手术12例、钢板内固定术4例。对照组中16例男性,14例女性;为41~77岁的年龄,为(55.7±2.8)岁的中位年龄;依照骨折因素实施分类,高空坠落9例、车祸16例、压伤8例;手术种类:髋关节置换术15例、脊柱手术5例、钢板内固定术10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比较分析。
1.2 统计学分析
应用计算机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统计学分析,用均值±规范差代表2组患者的计量数据,用t值检测2组患者的计数数据,把P<0.05作为具备统计学差异意义的检测表规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DVT的诊断
2.1临床表现:术后出现的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显露或曲张、下肢活动障碍以及皮温改变是DVT的主要症状。有研究表明,80%的DVT和PE均无临床表现。因此,单靠临床表现诊断DVT并不可靠,对于可疑患者需结合客观的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2.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安全、无痛、无创、费用不高、简便且可重复性等优点,可清楚观察到静脉管腔内有无血栓形成并判定血栓的部位、确定病变范围、了解管腔阻塞的程度。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5%和98%。但对无症状患者的诊断敏感性低。
2.3血管造影:较其他方法技术要求高、费用昂贵、繁琐、有创性,术后还易发生继发性血栓形成等,且禁用于孕妇、肾功能衰竭、碘过敏者等缺陷,所以不常规使用。
2.4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小板功能增强,凝血酶时间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异常。D-二聚体来源于静脉血栓纤维基质的降解,其检测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5%,阴性预测值为96%,诊断准确率为85%。因此,D-二聚体阳性虽然不能说明有血栓形成,但若D-二聚体阴性并结合临床无相关表现,基本可以排除有血栓形成。
3 术后DVT的预防
3.1 基础预防
首先,对患者及家属宣传DVT形成的危害及预防的基本方法。其次,行脊柱手术后如无禁忌,应尽早活动,这有助于减少DVT的发生率。对于脊柱创伤术后患者,可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在术后可进行下肢被动屈伸活动,按摩腓肠肌,但对于已经形成血栓的患者,按摩腓肠肌是禁忌;随后开始主动行踝关节背伸、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直腿抬高运动等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另外,尽量避免在双下肢行静脉穿刺或注射高渗及对血管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同时告知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控制血糖、血脂、戒烟、戒酒等,均可降低DVT形成风险。
3.2 机械预防
弹力袜、足底泵和间歇性充气装置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并被多人接受的机械预防方法。联合使用周期性充气加压装置与低分子肝素组DVT发生率低于联合使用逐级加压弹力袜与低分子肝素组(P<0.0001)。周期性加压装置能有效预防DVT,且安全性高,目前尚无使用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国外有学者报道了74例腰椎手术患者术后应用弹力袜,3至7d后超声检查只有4例患者发现小腿静脉血栓。有文献报道下肢静脉泵可有效减少在骨科术后DVT发生率。NASS也推荐将弹力袜、加压充气装置等用于脊柱择期手术以减少出现血栓并发症的概率。机械预防原理是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阻止深静脉扩张,保护静脉内膜不受损伤的一种非侵入性、无创伤的治疗方法,其操作简便、使用安全、不会引起出血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但使用过程中仍需观察患肢皮温、颜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防止机械压迫引起皮肤坏死和溃疡。
4 结论
综上所述,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具有DVT发生率高、发病隐匿、后果严重的特点,值得临床高度重视。其预防应该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不仅要兼顾患者的整体性原则,更应该把握好个体化治疗的原则,最终根据患者的DVT危险分层和具体的神经功能受损情况确定具体的标准规范而又个体化的DVT预防方案。
参考文献:
[1] 刘海波,赵枫.曹杰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6):3.
论文作者:叶建峰 胡斌祥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上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2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下肢论文; 脊柱论文; 静脉论文; 骨科论文; 脊髓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上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