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湖南邵阳 422000
【摘 要】目的:探讨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取CT辅助下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于2017年8月~2018年7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对象,按照所采取的不同治疗措施分为手术组和药物组,每组分别为45例患者。手术组采取CT辅助下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药物组采取保守的药物治疗,收集并对比手术组和药物组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以及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手术组的治疗有效率42例(93.33%)显著高于药物组35例(77.78%),手术组并发症的发生几率4例(8.89%)显著低于药物组12例(26.67%),两组治疗前的NIHSS评分并无差异(P>0.05),治疗后手术组NIHSS评分(9.74±3.54)分显著低于药物组(12.86±4.75)分,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结论: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取CT辅助下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效果十分显著。
【关键词】CT辅助;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基底节区;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外科疾病,其中,基底节区作为发病几率最高的部位,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脑出血疾病一旦发生,将会形成血肿,压迫患者脑神经系统,进而使得患者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具有极高的发生几率和死亡几率,若未进行及时的治疗,将会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2-3]。本次研究抽取于2017年8月~2018年7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45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取CT辅助下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疗效显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经过患者同意,抽取于2017年8月~2018年7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对象,按照所采取的不同治疗措施分为手术组和药物组,每组分别为45例患者。其中,手术组男性30例,女性25例,最大年龄74岁,最小年龄52岁,平均年龄(63.84±2.87)岁;药物组男性32例,女性23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52岁,平均年龄(64.04±3.05)岁。两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手术组采取CT辅助下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局麻后,使用CT技术以及立体定向仪进行扫描,准确定位患者血肿位置和面积后,进行穿刺引流,手术过程中避开患者基底节功能组织,等到引流液颜色呈现暗红色后,将10号硅胶引流管放置于血肿腔内,抽吸血肿,同时,使用1ml的生理盐水进行血肿腔的冲洗,进而减轻引流阻力。术后,常规留置引流管,采取低位引流法清除残余血肿,经过CT复诊后并无出血,于30min内将250ml的甘露醇进行静脉滴注,同时将1ml生理盐水以及1万IU的尿激酶引入血肿腔。等到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控制闭管时间,通常为3h,1~2次/d,CT复查确定引流完毕,将引流管拔出。
药物组采取保守的药物治疗。对于急性期患者而言,则需要给予硝普钠泵注,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对于稳定期患者而言,则需要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同时,注射血凝酶以及氨甲环酸控制出血量。
1.3临床观察指标
收集并对比手术组和药物组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以及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的统计学分析,计算结果显示P<0.05,则为存在明显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手术组的治疗有效率42例(93.33%)显著高于药物组35例(77.78%),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对[n(%)]
2.2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几率
手术组并发症的发生几率4例(8.89%)显著低于药物组12例(26.67%),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比对[n(%)]
2.3对比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
治疗前手术组的NIHSS评分(15.42±5.74)分,药物组为(14.58±5.36)分,T值=0.718,P值=0.475,两组治疗前的NIHSS评分并无差异(P>0.05)。治疗后手术组NIHSS评分(9.74±3.54)分显著低于药物组(12.86±4.75)分,T值=3.533,P值=0.001,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
3讨论
当患者脑出血量<20ml时,给予保守药物治疗,能够达到降颅压、抑制血肿含量、稳定血压的治疗效果,但是脑出血量达到30~50ml时,则需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但是常规的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等特点,并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4]。手术过程中一旦出现操作不规范的情况,将会导致继发性颅内感染的发生,严重危害患者的预后质量[5]。近几年来,伴随微创技术的发展逐渐成熟,临床上通过采取CT辅助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采取CT诊断技术,能够准确定位患者的血肿部位,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能够减少对于患者基底节多种神经的损伤,更加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6]。本次研究认为,手术组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均优于药物组,手术组NIHSS评分(9.74±3.54)分显著低于药物组(12.86±4.75)分,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因此可见,对于基底节脑出血患者而言,需要以清除脑血肿、减轻颅内压作为治疗关键,清除血肿前,采用CT定位技术以及立体定向仪,准确定位患者血肿位置,能够有效避免再出血或者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更加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采取CT辅助下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的治疗方法,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张军,吕建光,廖启伟,et al. 神经内窥镜与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48(3):283-286.
[2]杜庆林. 小骨窗经外侧裂微创术与立体定向微创术对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34(5):745-747.
[3]胡世颉,吕超,胡学安,et al. 不同引流方案治疗大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对比[J]. 医学临床研究,2016,33(11):2140-2142.
[4]李庆志,王鹏程,黄垂学. 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3):113-115.
[5]官卫,王强,马涛,et al. 经额定向穿刺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出血的前瞻性对照研究[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7,33(2):169-172.
[6]聂晓枫,杨军,吕智龙.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对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脑水肿及血清AQP4的影响[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18):1838-1841.
论文作者:巫文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8
标签:基底论文; 患者论文; 脑出血论文; 血肿论文; 手术论文; 药物论文; 两组论文; 《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