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谦道发微
李峰 大连财经学院
摘要: 《周易》尚“谦”,六十四卦唯有谦卦,六爻皆吉,无一不利,而且在其他卦经、卦辞、爻辞,《易传》中屡有关于谦道的论述,其“谦”主要有自谦、敬让之意,其内在意蕴主要体现在屈己下物,裒多益寡。谦道德用广大,内可以修身,作为一种谦卑的品性塑造君子人格;外可以服人得人,为人所信赖,进而存位建功。谦道可谓内圣外王之道。
关键词: 周易;谦道;内圣;外王
《周易》作者强调“谦”,谦卦是《周易》六十四卦里面唯一一个“非吉则利”的卦,而且在其他卦经、卦辞、爻辞,《易传》里面屡有关于谦道的论述。谦道美善,德用广大,君子以谦道内在修身,可以塑造理想人格;君子以谦道外在处事,可以为人赞许,成就精彩人生。谦道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积极的人生修养,人格塑造,同时也是一种外在的处世之道。具体而言,《周易》之“谦”主要有自谦、敬让之意,其内在意蕴主要体现在屈己下物,裒多益寡。谦道德用广大,内可以修身,外可以存位建功,可谓内圣外王之道。
本次研究中的相关数据需接受SPSS21.0软件包分析,患者计数资料为n(%),并接受X2检验,患者计量资料需要利用(±s),并利用t值进行验算。若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后结果显示P<0.05,即为存在明显意义。
一、谦道的内在意蕴
谦,《归藏》作“兼”,“谦被认为是兼的会意字”[1],兼字在金文中已经出现,它的含义是“两株禾苗中加一只手,表示一只手兼两颗庄稼,又引申为同时做两件事或同时具有两种东西。”《说文解字》:“谦,敬也。”[2]谦字在文字起源上,当与言语有关,本义为“说话恭谨,不自满”[3],引申意为自谦,即谦逊、敬让。考察《周易》中的“谦”,含有以下两层意思:
文章采用网络综合调查法,通过搜狗微信公众号搜索平台,以“中学图书馆”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得到42个中学图书馆公众号记录,通过对公众号进行有效性分析,剔除了5个无效公众号,共分析调查了37所中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对各个中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基本设置情况、推送服务、菜单功能等模块的调查分析,了解中学图书馆开展微信服务的现状,调查统计时间为2018年7月1日~7月30日。
(一)屈己下物
《谦》,下艮上坤,“地中有山”,于人道谦象,意谓内高大而外谦卑,代表着谦虚,《释文》解释“谦”为卑退,屈己下物;孔颖达《正义》释“谦”为屈躬下物,先人后己。屈己下物,自贬损以下人,也就是地位尊贵的人,降低身份,谦逊有礼,尊重他人。可见,屈己下物实含有谦敬、谦退之意,待人接物,以谦卑之心,敬让之情,先人后己。
如何选择θ(ω) 使作一对Hilbert变换?通过式(3)和式(1),可以知道θ(ω)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二)裒多益寡
周易六十四卦,谦卦居大有卦之后,说明君子谦德的前提是“有”,所谓“地中有山”,内高大而外谦卑,为谦之道,首先要培养“有”,这个“有”就是厚实的道德基础,是仁义礼智信,儒家“五常”之道。
二、谦道的德用
以2016年3月~2017年3月准备接受放射治疗的首发头颈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病理切片确诊的头颈肿瘤患者;(2)患者全身状况良好、能完成治疗和研究;(3)新原发病例、无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及放化疗史。入选对象具有良好的依从性,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一)内圣之道——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在此基础上为谦之道还要有敬慎之心,保持中心纯正。“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4]知至知终,身处尊位而不骄傲,在卑位而不忧愁,所以君子能够终日刚健振作,随时警惕慎行,即使面临危险也能免除咎害了。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物极必反,为谦之道就要心存敬慎,充满忧患意识。《易传·象·谦》“鸣谦,贞吉,中心得也。”[4]谦虚的声名广为流传,内心坚守忠贞就能获得吉祥,六二,居下卦之中位,中心纯正,象征人行中正之道。声名外闻,不骄不躁,仍内心纯正,以中道自守,那么谦道自然可成。孔颖达《正义》曰:“中心得者,鸣声中吉,以中和为心,而得其所,鸣谦得中吉也。”[4]修持谦道,内心应谦逊可靠,中正平和。
《易传·象·谦》曰“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4]表明君子考察《谦》卦之象,得知物不可持之以盈,故取多益寡,均平施物。《程传》:“山而在地下,高者下之、卑者上之,见抑高举下、损过益不及之义;以施于事,则裒取多者,增益寡者,称物之多寡以均其施与,使得其平也。”[5]于此可见,裒多益寡,意谓损有余以补不足,权衡事物公平施予,天道、地道、鬼神、人道皆是如此,正如《易传·彖·谦》所论述到的“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4]谦道亏损盈满,补益谦虚,地道变易盈满,流布谦虚,鬼神危害盈满,佑护谦虚,人道憎恶盈满,爱好谦虚,宇宙间万事万物,无不抑盈扬谦。
心怀美德,有敬慎之心,忧患之情,保持内心纯正,以谦虚、谦退、谦卑的态度自守,则谦道已成,为谦守谦之道,是谦德的积极修为与自觉塑建,亦是内圣之道。作为君子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信守谦道,成就圣人人格。
《文言》曰:“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4]《文言》阐述道,君子内心怀仁,以仁为本,那么就可以做长者;为人处世合宜就符合礼的规范;见利思义,以义利物,就符合利的要求;内心忠贞正固就可以处理好事物。而后阐述道,唯有君子怀有此四德并且身体力行。“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4],知晓自己努力的方向,并且积极去践行,可以和这种人一起去探讨万物发展的规律;知道什么时候终止而能适可而止,与这种人可以一起保全万物发展的合宜状态,知至知终,显然为智者能之;《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4],“孚”,《说文》解释为“信”,《周易》中出现的“孚”字多训为“心怀诚信”,心中充满诚信则光明亨通。由此可见,仁义礼智信,此五德可致光明亨通,君子怀此五德则为“有”,亦为行谦打下了厚实的道德基础。
2.为谦之“道”——心存敬慎,中心纯正
《周易》“谦卦”是《周易》六十四卦里面唯一一个“非吉则利”的卦,卦辞指出“谦,亨,君子有终”[4],意为谦虚待物,必致亨通,君子能够保持谦德至终。孔颖达《正义》曰“谦卦之象,谦为诸行之善,是善之最极”[4],谦道为诸行之至善,表明谦道美善可行。为此,周公旦曾借此告诫伯禽,《周易》谦道的功用广大,小可以修身齐家,大可以治国平天下。由此,谦道之德用于内在修身,守身,塑造君子的理想人格;于外在治国、平天下,成就王道。
左小龙把摩托车停在一间酒店门口,琢磨着看大局这里超不过一百元一晚上。虽然所剩下的钱不多,但好歹比搞一个小姐便宜。到了前台,左小龙问:“多少钱?单人间。”
内圣之道,此指儒家心性之学,致力于心灵的修养,拥有君子的德行,最终达到圣人人格。《易传·象·谦》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4]自牧,自治也,克己也。唯有谦之又谦的君子能够以谦道自治,信守谦道,不断加强内心的修养。《易传·系辞下》曰:“《谦》,德之柄也。”[4]孔颖达《正义》论述道,君子立身修德当用谦道,倘若修德不用谦,那么就不能立德,谦道可以说是立德的关键,“谦为德之柄,犹斧刃以柯柄为用也。”[4]也就是说谦是美德的把持者,是保持美德的关键,以谦逊、敬畏、卑微的心方能涵养德性。谦源自内心,是人心灵修养的较高层次,需要厚实的道德基础和强烈的克己精神。
1.为谦之“有”——仁义礼智信
(二)外王之道——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由内圣到外王,由内心修养到外在事功,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易传·象·谦》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4]所谓“劳谦”是有功劳而不骄傲,百姓归服于他。《易传·系辞上》:“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则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则也。”有功劳不自夸,也不居功自傲,谦德忠厚之至,说明有功劳而不以功劳自居,能够谦以待人,谦德广盛,礼节恭谨,谦虚的作用就是心存谨慎,力行恭谨用来巩固保存他的地位。所以,劳而能谦,可以存其位,使万民归服。所以君子守持谦道,不居功,把功劳归于他人,这样就能得到别人的信赖,进而成就王业。
1.以虚受人,则能容人
虚以待人,则能容人,则能感化于人,《易传·象·咸》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4]孔颖达《正义》曰:“君子法此《咸》卦下山上泽,故能空虚其怀,不自有实;受纳于物,无所弃遗;以此感人,莫不皆应。”[4]君子虚以受人,也就是讲君子为人处世要空虚其心,以宽广的胸怀容纳众物,这样就能感化众人,进而得到别人的敬仰与佩服。虚以待人是君子为人处世的态度,他是谦道的内化于心,外见于行。以虚受人,则能服人得人,最终的结果也必然是功勋卓著。
2.兴师讨逆,天下归谦
谦与骄是相互辩证的,有谦必有骄,二者是相对立而并存的,为谦之道也要适可而止,不能过谦,过谦则流于虚伪,同时容易纵容骄逆者。欲使天下归谦,必将兴师讨逆,《易传·象·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谦卦六五爻辞:“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4]“不富”指的是谦逊虚心,连同近邻一起,有利于出征讨伐骄逆,无论到哪,没有什么不胜利的。六五的位置居于上卦之下,柔而居尊,广施谦逊之道,与近邻合力,征讨骄逆,则无所不利。德高不矜,功高不居,君子为人处事,谦虚谨慎,则能感化众人,获得别人的信赖,这样就可以行师讨逆,建立功勋。由此可见,行谦之道亦是外王之道。
三、结束语
《周易》尚“谦”,其“谦”主要有自谦、敬让之意,其内在意蕴主要体现在屈己下物,裒多益寡。谦道德用广大,内可以修身,外可以存位建功。可以说,谦道是内圣外王之道。《周易》谦道也奠定了中国文化尚“谦”的传统,深深的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中国人崇尚谦道,内以谦道塑造君子人格,外以谦道建立事功,进而形成了礼仪之邦,文明谦让的中华文明。因此,可以说,谦之为德也大矣!
参考文献:
[1]窦文宇,窦勇.汉子字源:当代说文解字[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
[2][汉]许慎,[宋]徐铉校订.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3.
[3]谷衍奎.汉子源流字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4][清]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5]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