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街武汉置业有限公司 武汉 430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对低碳的理念也越来越重视。城市公园已经成为如今城市建设的主要项目之一,它同时是城市景观以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休闲生活的心理追求,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本文主要基于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低碳;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引言
城市公园在一个城市的整体规划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够调节与美化城市环境,还能通过公园中的绿化等元素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可以说城市公园的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市的文明程度。目前国内也有很多城市公园绿地面积并不大,人均绿地更是不容乐观。所以,在当前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进行城市景观设计,对于整个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公园规划设计的基本形式与内容
(1)规则式。又称整形式、几何式、建筑式和图案式。它是以建筑或建筑式空间布局作为主要风景构成,有明显的对称轴线,各种园林要素都是对称布置,具有庄严、雄伟、肃静、整齐、人工美的特点。若过于严整或呆板,是有缺点的。(2)自然式。这种风格又叫风景式、山水式、不规划式。这种形式的公园无明显的对称轴线,各种要素自然布置,这种创造手法是效法自然、服从自然,但是高于自然,具有灵活、幽雅的自然美。其缺点是不宜与严整、对称的建筑、广场相结合。(3)综合式。综合式是把规划式和自然式的特点融为一体,而且这种形式与内容在比例上是相近的。总之,因地形、水体、土壤、气候的变化和环境的不一,在公园规划实施中很难做到绝对规划式和绝对自然式。往往对建筑群附近及要求较高的园林种植类型采用规划式进行布置,而在远离建筑群的地区以自然式布置。如在规划中,若原有地形较为平坦,自然树木少,面积小,周围环境规则,则以规划式为主;如原有地形起伏不平或丘陵,水面和自然树木较多,面积较大,周围环境自然,则以自然式为主。
2低碳理念下城市公园规划的设计
2.1低碳城市公园的选址
在低碳城市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在选择位置上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保障整体景观设计的规范性,同时保证公园的划分和城市发展的统一性。一般情况下,生态公园对整个城市景观起着优化的作用,因此要把特定的自然条件作为城市公园选址的首要条件。比如说一些绿地、名胜古迹、湖泊等一系列固有的场所。在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度的开发以及合理的布局。在自然现有环境的前提之下,要确保其不被破坏。要根据人民群众的利益进行低碳生态公园的修建,同时还要注重公园位置避难、防火、防震等设施的建立,并且充分的考虑到交通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总的来说,在整个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的过程里,要综合考虑公园生态、公园人文等因素,以完善城市系统以及生态系统,体现出低碳产能对于生态公园的重要性和功能性。
2.2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规模
城市公园绿地规模的确定可以在参考传统公园服务半径的基础上,结合周边其他绿地分布情况与汇水情况进行分析。首先,根据公园的具体位置,划分周边街区、社区的雨洪汇水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根据汇水面积(公园面积与周围汇水区面积之和),运用雨水流量计算公式:Q=0.001QΨAH其中Ψ为径流系数,按照城市地区土地利用的性质,城市下垫面分为不透水地面、透水铺装和绿地类,其径流系数分别为0.9、0.38和0.15,如汇水区下垫面类型较多,其综合径流系数可根据加权平均法计算;A为汇雨面积(m2);H为降雨量(mm),不同地区可参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的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布图与对应设计降雨量。经计算得出公园绿地需要渗透、净化、调蓄的雨水量。最后根据不同控制目标以及不同功能的雨水设施,选择容积法、流量法或水量平衡法等计算方法,确定不同设施的设计规模。由于需要综合各个因素,不同的场地条件也会存在不同的算法,而且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也较少,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因此笔者这里提出的公园绿地规模设计算法,其结果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2.3城市湿公园的生态设计
首先,在进行上述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生态设计中,其生态化设计理念就是以遵循自然环境作为湿地公园设计的前提条件,同时在湿地开发与规划设计中注重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湿地公园中自然和资源环境的干扰影响。充分发挥湿地环境的自然资源优势及生态效用的同时,通过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生态设计理念,充分发挥该人工湿地公园景观的生态原则与特征。比如,在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设计中,由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类型及数量相对多样化,不仅植物群落复杂多样,也同时成为一些野生动物或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成为一些鸟类或者两栖动物繁殖、迁徙、越冬的场所。因此,保护及恢复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对湿地公园生态平衡以及循环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湿地公园生态设计中,要保护和恢复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不仅要加大对湿地公园生物多样化的监管,针对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特征,对其生物类型以及品种进行有效控制,在发掘本地区特色动植物品种的同时,对外来引进动植物品种及其属性等进行充分考虑,控制有害生物对动植物生态系统发展的破坏影响。此外,湿地公园生态设计中,还需要从减少人为破坏以及坚持“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与要求上,对湿地景观生态设计进行把控。比如,对于人口较为稀少的湿地公园开发区域,在公园开发设计中,尽量避免或减少在公园规划中加入人工雕琢等因素,使之形成具有自然魅力的生态湿地公园,实现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保护。其次,结合上述湿地公园景观特征,在进行湿地公园的生态设计中,还需要从科学性、艺术性、实用性以及文化性等设计原则上对湿地公园的生态设计进行把控。通过不同原则的相互协调与综合把握,达到较好的城市景观生态设计效果。比如,上述湿地公园设计中,为了实现科学性的生态设计原则,会在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置过程中,避免出现南方景观中设置北方植物造景,从而对植物多样性或正常生存环境造成破坏影响,甚至导致整个湿地公园生态系统受影响。同时需要对自然环境下南北动植物属性与特征进行了解,并在本次景观设计中巧妙运用,以达到较好的城市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效果。
2.4城市公园植物品种的选择
对于乔木,不能选择规格太小的,因为规格太小的植物与原有的大规格植物不协调,而且也不能达到一定的景观效果;同时也要考虑原有的植物位置,使其与原有植物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协调的景观。对于绿篱色带,要清除原有的死株,在其位置上补种相同品种的植物,在缺株的位置上也要补种缺失的植物品种,避免有裸露的地面而影响景观整体效果。在景观节点处,点缀一些在当地驯化成功的新优外来园林树种,比如造型优美,可观花、观果或者观叶的树种,从而提升节点景观效果。通过植物的合理选择和搭配,营造春花秋实、四季有景的植物景观。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公园规划可以通过公园的选址、生态优化以及保护系统、生物的多样性、尊重自然法则、合理进行植物配置等方面进行设计。并结合社会的发展状态,进行有利于提高低碳生态城市公园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的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吴伟锋.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2(16):119-120.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1:121-148.
[2]梁辰鑫.低碳理念城市公园生态规划设计研究[J].山西林业,2016(3):41-43.
[3]吕伟娅,管益龙,张金戈.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J].中国园林,2015(6):16-20.
论文作者:任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7
标签:公园论文; 湿地论文; 城市论文; 生态论文; 自然论文; 景观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