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的一点尝试论文_陈育华

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的一点尝试论文_陈育华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关中学 723200

美国哲学家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他把书对人的影响力、对人的心灵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的确,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在阅读中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的学科,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构成语言能力的核心问题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对于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在形成时期的中学生,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分量最重、变动最多、改革力度最大的是有关阅读教学的条文。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学步骤过于程式化,教学手段过于形式化,琐碎的分析一统天下,学生的阅读普遍处于被动、无序、低效的状态。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尽可能创造优美抒情或感人动情的气氛,把学生这个审美主体愉快地带进教材所提供的审美空间,并恰当地使用激情的方法,激活学生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与课文中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使学生“获得各方面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呢?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以及自己对阅读教学的不断反思中,我对语文高效阅读教学进行了一点尝试。

一、激发阅读兴趣,促进积极思维

兴趣是认识事物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享受。阅读也不例外,要想在阅读中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促进积极思维的前奏。教师要竭力探求新颖的教学艺术,摒弃呆板的教法,创设宽松乐学的氛围,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如巴金《月》一文的结尾就可以这样设疑:“作者在前面描写了月光,但为什么还要写最后一段?这对表达主题有何作用?”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自然会掀起思维活动的波澜,同时也会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再如,在教学诗歌《雨说》的时候,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当时诗人写作此诗的历史背景?如何让学生感受到雨的那份关爱?这时可以为学生放几段春雨的片段,同时再放几段文革灾难不久后关于孩子们的影片,借用文史资料,引发学生共鸣。这样的情境导入,形象、生动,富有知识性,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进入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

二、根据教学目的,灵活运用泛读、精读、研读

语文阅读的过程应是系统而完整的,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它应起始于学生对课文的“感知”,而发展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目的是让学生能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自己分析、解决问题。因而,从学生认知方面,是个由“感知”到“理解”进而“运用”的过程;从教师教学方面来说,则是要求学生从“泛读”到“精读”再到“研读”的教学指导过程。语文阅读的感性认识阶段,就是要学生弄懂文章的基本内容,即文章写了些什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则是指导“泛读”。要做到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就必须“精读”,即明白文章为何要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何在,从而达到领悟文章中心、结构、线索等问题的目的。因此,“精读”有别于“泛读”,它是在“泛读”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比较和理解。阅读教学的第三阶段,是要求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由此及彼”运用掌握知识的目的。与此相适应的则是“研读”的阅读方法。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通过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主题。边读边想,圈点勾划,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然后,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力争做到“知识的迁移“。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

三、让阅读插上想象的翅膀,激发创新思维

在中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想象式阅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式。这是认知研讨基础上的创新,是学生把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延伸、联想,提炼出某种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在教学时,教师要引领学生进入或摇头晃脑、或念念有词、或凝神遐思、或神游四海心骛八极的吟咏状态,进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细嚼慢咽地品味原始文本,更好地品出其景其情、其意其感。如学习《天净沙·秋思》时,学生边诵边吟,边吟边品,诗中之景物便活了起来:藤,树,鸦,马,道……纷至沓来,映入眼帘,挥之不去,在学生的大脑中就会形成一幅完整的图画。再吟再品,景物愈发活灵活现,图画愈发栩栩如生,藤想象“枯”,树想象“老”,马想象“瘦”,道想象“古”……一股凄凉之情顿时油然而生,满眼萧瑟欲断肠,与作者达到心灵会通,品出了诗情。接着,景越来越模糊,情愈来愈悲,自己仿佛就是断肠人,心中凄凄惨惨戚戚,心神迷迷离离,达到物我两忘。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对“原像”添枝加叶、充实丰满,补充与此相关的画面。由于每个学生对课文内容、思想底蕴感悟不同,出现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同的“新象”。最后,指导学生把自己大脑中经过创造性想象产生的图画口头表达出来或书面描述出来。这样一个从图画到文字的过程,实现了读、想、写的有机结合,必然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张扬师生的自主与创造精神,科学地运用对话方式去优化我们的阅读教学,定能改变阅读教学中耗时、低能的现状,增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性。

论文作者:陈育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7月总第24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  ;  ;  ;  ;  ;  ;  ;  

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的一点尝试论文_陈育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