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农业科技人员作用的因素分析及对策_农业论文

影响农业科技人员作用的因素分析及对策_农业论文

影响农业科技人员作用发挥的因素分析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人员论文,对策论文,因素论文,作用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调研报告

农业科技人员是“科技兴农”的主力军。他们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发展的快慢,这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

当前农技人员作用发挥的基本现状

在我们组织调查的对象中,高级职称占1.8%,中级职称占25.7%,初级职称占72.5%;45岁以上的农技人员占27.2%,44岁以下的占72.8%。调查的结果说明:农技人员在现岗位能够正常发挥作用的仅占27%,作用发挥较好的占44%,只能部分发挥作用的占25%,认为作用基本上得不到发挥的占4%。综合以上情况,农技人员自身蕴含的能量还有很多被闲置浪费,未能充分释放。

影响农技人员作用发挥的因素分析

当前农业科技人员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陈旧观念的羁绊,导致认识上的偏差错位。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和传统价值取向的影响,目前,在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人,仍然固守农技干部是吃“公”的,无偿服务是“天经地义”,有偿收费是“不本份”、“捞外块”的传统观念。广大农技人员的劳动成果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从而阻碍了他们作用的发挥,据调查,近几年来,谷城县农技人员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活动按政策应收取必要的有偿服务费,实际上大都落空,至今仍有38项、7万多元无法收回。有些合理的有偿服务项目,甚至被认为是“加重农民负担”而取缔、遭罚款。

──技术承包“三难”梗阻,挫伤了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推行农业技术承包是新形势下放活科技人员,促进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实施科技兴农的一项战略措施。但目前这项工作还存在相当大的难度。突出表现有“三难”:一是承包合同难坚持。据统计,近五年来,全县农技人员租赁开发、技术承包合同价值在2万元以上的就有9起因发包方随意毁约而无法坚持实施。二是难兑现。91年来,全县农业系统科技人员签订集团承包、个体单项承包等各类技术承包合同174份,全部兑现的占48.2%,部分兑现的占31.7%,未兑现的占20.9%。在部分和未兑现的合同中,属不可抗拒因素和农技人员本身原因的占6.3%。三是资金、物资难配套,技术承包缺乏可靠的物资保证和资金启动,科技人员不得不因此放弃原有的承包计划。这些难度,主要来自于部分农村干部和基层群众科技意识不浓,法制观念淡薄;农技人员技术保障措施跟不上;倾斜政策不具体,部门管理体制不适应等。

──科技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技人员作用的发挥。目前,农口各部门的经费普遍不足,处于一种“养兵不足、无力打仗”的窘境。加之,信贷部门对自然风险大、见效慢的农业科技开发性贷款实行紧缩政策,导致许多科研新成果、新技术无力引进和推广,一些急需开发的科研课题难于实施,不少技术承包项目也因需要的资金不能配套,而无法开展等。这在客观上制约了农技人员作用的发挥。

──继续教育滞后,农技人员业务素质与技术进步要求不相适应。调查表明。五、六十年代毕业的中高级农技人员占全县中高级农技人员的67.4%,他们是农技队伍的中坚,但这些同志很少或根本未参加更新知识的培训,主要靠自学,难以适应农业高新技术的发展需要。年轻农技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专业知识欠扎实,近几年又大都没有继续深造过,对新技术、新知识掌握较少。农技人员的知识老化,使他们在新产品开发、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研究与应用面前显得力不从心,缺乏创造力。

──实际问题得不到较好解决,农技人员难于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通过问卷调查与座谈了解,农技人员在生活、学习、工作条件等方面存在较多实际困难。主要表现在住房困难、家庭经济负担和家属、子女就业难三个方面。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农技人员收入偏低,合理的个人所得难保证;系统内就业渠道狭窄等。

──服务意识淡化,少数农技人员的价值取向扭曲。受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和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的影响,少数农技人员的思想素质下降,缺乏献身农业科技事业的责任感,为农服务意识退化,暴露出追求“实惠”,金钱至上的倾向。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技人员自身作用的发挥。

关于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作用的对策思考

要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调动和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认为,宜采取以下对策: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对农业科技人员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必须依靠科技人员。科技人员能否充分发挥积极性,是农业科技发展和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一要树立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发展农业的整体观念,改变以往就生产抓生产、就科技抓科技的分割式的工作方式;二要树立依靠科技奔小康的新观念,摒弃“凭力气吃饱饭”的陈旧思想;三要树立技术商品化、科技也是资本的新观念,转变过去强调农技人员单纯无偿服务的传统思想,为农科人员充分施展才干创造一个适宜的社会氛围。

(二)实行“硬投入”与“软投入”并举,优化外部条件。一是努力增加科技投入。地方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在总体上要与农业发展相适应,与农业产值保持一个合理的增长比例,加大投入力度。二是进一步改善农技人员的生活待遇。目前农口部门的科技人员仍然普遍存在工资收入低、福利待遇差、工作和家庭负担重等实际困难,这个问题在基层和青年农技人员中尤为突出。由于财力有限,全面改善农技人员的待遇确有困难,但应制定相应的特殊政策,优先解决“特困户”的贡献突出的科技骨干的困难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三是为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继续教育创造条件。各部门、各单位要克服“重使用轻培训、重眼前轻长远”的倾向,把农技人员的业务培训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继续教育总体规划。四是维护农技人员的合法权益。当他们受到不公道的打击、压制和切身利益受到侵害时,组织上要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心情舒畅地去工作。五是不断提高农技人员思想素质。在农科队伍中大力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同时,加强对优秀农技人员典型事迹的宣传,宣传他们拚搏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激励广大农技人员献身科技事业。

(三)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措施,鼓励广大农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建功立业。一是配套完善放活农业科技人员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根据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修定已有的放活政策和办法,包括组织领导、放活形式、工资分配、合同规范、职称晋升、表彰奖励、考核使用制度等。二是配套完善各项科技承包制度,维护农业技术承包合同的严肃性。推行农业技术承包按照“双方自愿,互惠互利,责权明确,公证合理,依法履约”的原则进行。三是积极支持农口各部门在按政策开展有偿技术服务的同时,创办农业科技经济实体。这是深化农科体制改革,发挥农科人员技术优势,培育农村技术市场的有识之举,对此,政府有关部门要采取倾斜性的保护政策。四是建立健全各种奖励制度。以科学技术创造的实绩为标准,按贡献论奖赏,对在农业生产一线作出贡献的农技人员实行奖励或重奖,鼓励他们多出成果、多作贡献。

标签:;  ;  ;  ;  ;  ;  

影响农业科技人员作用的因素分析及对策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