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辉[1]2003年在《企业生态质量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兴起了保护环境运动的高潮。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复杂关系,也成为人们讨论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人们对此争论的焦点在于:是环境保护优先于经济增长,还是经济增长优先于环境保护。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答案是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利益兼顾。然而,作为社会经济活动基本单元的企业,如何才能寻求环境保护和企业经济利益之间的平衡呢? 我们认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在管理领域中引入与环境有关的理论和实践。质量管理自20世纪产生以来,经过质量检验、统计过程控制和全面质量管理叁个阶段的发展已日趋完善。目前,几乎所有的企业越来越重视质量管理对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性.。然而,质量管理理论和其他经济管理理论一样,都是以可以无限地索取自然资源为前提的,有其内在局限性。因此,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角度对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本文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分析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产品生态质量及其控制的概念,并阐述了生态质量控制和传统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以及其他一些环境管理手段如清洁生产之间的异同。其次,本文对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进行了分析,提出叁阶段生态质量控制模式。对应每个阶段,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对控制重点和控制方法进行了说明和论证。再次,本文给出了企业生态质量控制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用实例对之进行了验证。最后,本文对企业融合IS09000族标准和IS014001系列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依据质量管理的过程方法和PDCA循环方法,编制了生态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实施指南。
蒋婷[2]2009年在《企业生态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实现企业能够建立一个适合自己特点的生态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这个目标,通过对传统的质量管理及目前企业生态性管理信息系统现状的分析研究,在众多理论基础的基础上,为目标系统构建了相应的逻辑模型,该模型包括四个子系统和一个管理评价辅助系统,除了在个子系统中注重系统的生态性之外,针对系统的效用即实现生态质量管理的效用进行了评价,可以客观的反映出企业生态质量管理水平,使企业能够自觉自己的生态质量管理水平,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有助于企业的发展,这些都是本文的创新之处。为了验证这个模型是可行的,文章后一部分为一个大型矿山机械制造企业构建了一个逻辑模型,并通过生态学及数学理论对模型的效用进行了理论性的证明,得出结论:根据本文模型构建的企业生态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必将为企业乃至全社会带来巨大的收益和长远的发展。文章的最后对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
隋丽辉[3]2007年在《企业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过程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绿色在内涵上意味着经济发展对环境和健康是友好的,在时间上意味着未来不比现在差。自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以来,全球绿色意识不断高涨,世界经济发展朝向更加绿色的方向前进。经济发展的绿色化趋势必然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未来的发展前景。质量管理自20世纪产生以来,经过质量检验、统计过程控制和全面质量管理叁个阶段的发展已日趋完善。然而,质量管理理论和其他经济管理理论一样,认为可以无限地索取自然资源,并且忽略环境保护,面对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需求,传统的全面质量管理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因此,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绿色化角度对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观念融入质量管理之中,在传统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方法基础上,将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保护和企业的质量经济效益有效结合起来,是企业以及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正是围绕这一问题的解决,将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应用于质量管理的理论研究,构建绿色质量管理的内涵、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绿色质量集成管理与控制,采用科学方法对绿色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有效的评价。本文首先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绿色观,在传统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企业绿色质量管理的概念,分析绿色质量管理的特征及其形成的理论基础,阐述绿色质量管理实施的原则,进一步对比分析绿色质量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的关系以及与环境质量管理的关系。为了企业有效的实施绿色质量管理,必须构建绿色质量管理体系。基于ISO9000的过程方法原理,在传统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兼顾企业和社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构建绿色质量管理体系。在体系的运行过程中,注重对质量成本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绿色化管理。绿色质量集成管理是对绿色质量管理体系有效管理与控制的手段和方法,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指导下的集成质量管理作为绿色质量集成管理与控制的基础,绿色的质量理念贯穿于纵向集成的管理层,节约、环保、和谐的绿色方法融入横向集成的物流循环层,通过质量信息决策系统,将纵向与横向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对绿色质量体系的有效管理与控制。绿色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通过管理评审和网络分析评价法对其进行评价。管理评审是企业通用的一种体系评价方法,为了实现有效的评价,在创新的绿色质量指标体系下,在管理评审定性评价基础上,综合运用网络分析定量的评价手段,实现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评价。本文最后以一家公司为案例,运用绿色质量管理理论分析该公司的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和绿色销售的特征,在运用网络分析法评价其绿色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提出公司的的发展对策。
吴玉海[4]2015年在《限额与交易机制下企业生态质量的模糊层次综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对自然资源与化石能源的使用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速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碳排放量增长所带来的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城市生态文明与居民生活健康。在此情况下,京都协议提出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限额与交易”机制,其凭借排放管制和排放权交易双重手段达到有效减排目标的作用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和认同。然而在实际过程中,通过“限额与交易”机制达成的生态经济发展目标,将最终落实到各运作实体——企业组织。换而言之,企业组织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不仅是自然资源的主要利用者,同时也是生态环境的主要破坏者;因此,在“限额与交易”柔性减排框架机制下达成的生态发展目标应落实到企业产品质量目标上,即应从生态角度切实关注和提高企业产品质量。随着2011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落幕,全球各国逐渐重视气候环境对人类生存与生活的影响,大会决定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与此同时,2014年4月我国十二届人大第八次会议通过并出台的“史上最严环保法”,也昭示着我国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因此,在“限额与交易”机制与最新环保法的双重背景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兼顾各方要求,特别是产品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方面所应达到的标准,不仅要关注生产技术改进对减排的作用,也要关注企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对企业减排的影响,并将其体现到企业产品的生态质量管理上,使得产品在适用性质量的基础上更具有生态性质量。正是基于对“限额与交易”机制背景以及企业生态质量的深入探讨,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在对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审视的基础上,建立企业生态质量观,并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构建一个基于生态质量的评价体系,以层次分析法(AHP)得出评价体系中各评价指标权重,以期为企业节能减排、改进生态质量提供依据。
史保金[5]2013年在《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企业生态质量控制模式研究》文中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质量的提高,质量的提高反过来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清晰、系统地提出生态质量及其控制的概念。并建立了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叁阶段控制模式。企业可以通过实施生态质量控制,从而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最优化。
王旭, 韩福荣[6]2005年在《企业生态质量管理模型研究》文中指出企业生态质量管理旨在实现企业与自然、社会协调持续发展,规划模型描述协调发展的目标集与约束条件,理论模型用于分析协调与可持续程度。
赵丽洪[7]2014年在《会计师事务所风险控制研究——基于企业生态位视角》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组织结构、经济业务越发复杂,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难度增加,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加大。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成为每个会计师事务所的必然课题。生态位理论是现代生态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其基本观点是某一地区的生物种群成长主要取决于资源和其他生物种群的行为影响。当前国内外对企业生态位相关理论的研究一方面是从资源获得和利用的角度,另一方面是从企业在所处环境中的地位和发挥的功能
寇晓蓉[8]2017年在《矿区复垦土地功能提升的方法与途径研究》文中认为目前矿区复垦土地的功能主要以生产型功能和调节型功能为主,而旅游型功能和文化型功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论文结合近自然相关理论、恢复生态学理论、景观美学理论等,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系统科学分析法、对比分析法、SWOT分析法等,探讨复垦土地功能提升的地貌与水系统、重构土壤、生物资源的生态改造和优化方法,分析与评价复垦土地功能提升的旅游资源,并开展复垦土地功能提升的文化设计与科研教育科普功能拓展。本研究旨在为重建矿区生态文明、保护工业旅游资源、促进人地关系和谐发展及资源型城镇转型,实现矿区复垦土地功能提升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地貌重塑方面:成型地貌的保护与改造可采用毛石墙护坡、造景建园、固墙增邑、平整地表等方法。已基本成型但还处于沉稳期的地貌可按不同类型整合成山丘、梯田等自然生态地貌。水系统建设方面:利用原有水体和改造小水体,使规划景观与原地貌景观更好结合。(2)土壤重构方面:重构土壤功能提升必须考虑土壤形成因素对重构土壤发育过程的影响,消除障碍层次及潜在障碍层次,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物对土壤及周边环境的污染。重构土壤功能提升的技术方法因重构土质类型、复垦方向而异,主要是分层剥离、分类排弃、分区整地,可实现采矿和复垦一体化。(3)生物资源方面:根据矿区地域特点及现有植物资源的分布情况,将矿区植被进行规划分区,即防风防护林、景观林、自然生态林、经济林4个分区。通过动物、昆虫自然培育、人工引种和生态养殖的方式可实现动物、昆虫类资源的功能提升。(4)从工业旅游、观光旅游、休闲旅游、会议旅游、文化旅游、度假旅游、康体(运动)旅游和自驾车旅游8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了旅游专项市场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工业观光+生态复垦+科研科普+生态农业+煤都文化”五位一体的复合型旅游开发模式。(5)立足区域文化元素,设计了生态、工矿、民俗3个文化旅游主题。形成了以文化为核心的“一带围绕、七星连珠、九区布局”的旅游资源结构。把旅游功能区规划为复垦纪念公园、民俗文化博览园、地质公园、工业旅游博览区、国际农业博览区、生态游乐园、牧草风情区、药用植物种植区等。(6)立足野外科研基地现状与特点和土地科技领域野外科研基地建设设想,明确了矿区复垦土地的功能定位、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以及解决科研教学问题的方法等,分析了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王秀丽[9]2008年在《生态质量管理在我国农机企业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生态质量管理是研究生态环境与质量控制关系的科学,将质量管理视为"自然-社会-经济"这样一个复杂生态经济系统内部的一个系统过程加以研究。本文简介了生态质量管理的涵义和内容,分析了农机企业实行生态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生态质量管理下的PDCA循环模式,给出了我国农机企业实行生态质量管理应遵循的原则和实施步骤。
韩福荣[10]2000年在《论生态质量管理》文中指出本文就生态质量管理的概念、实施、评价等方面作了初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企业生态质量控制研究[D]. 李攀辉. 北京工业大学. 2003
[2]. 企业生态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研究[D]. 蒋婷. 吉林大学. 2009
[3]. 企业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过程控制研究[D]. 隋丽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4]. 限额与交易机制下企业生态质量的模糊层次综合评价研究[D]. 吴玉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15
[5].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企业生态质量控制模式研究[J]. 史保金. 商业时代. 2013
[6]. 企业生态质量管理模型研究[J]. 王旭, 韩福荣. 技术经济. 2005
[7]. 会计师事务所风险控制研究——基于企业生态位视角[J]. 赵丽洪. 财会通讯. 2014
[8]. 矿区复垦土地功能提升的方法与途径研究[D]. 寇晓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9]. 生态质量管理在我国农机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 王秀丽. 中国农机化. 2008
[10]. 论生态质量管理[J]. 韩福荣.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2000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质量控制方法论文; 系统评价论文; 环境评价论文; 控制环境论文; 有效质量论文; 功能分析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