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国际贸易与我国对外贸易问题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外贸易论文,国际贸易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2005年世界经济贸易
(一)世界经贸概况
2005年,世界经济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与2004年相比,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有所放缓,石油价格飙升、全球经济失衡、房地产市场泡沫等不利因素令人担心,但总体情况来看并未出现衰退迹象。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5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为4.3%,比2004年低0.8个百分点,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3.0%,比上年低0.8个百分点,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4%。尽管如此,不能否认的是世界经济增长势头依然强劲。有经济学家认为,近年来世界经济仍处于扩张性周期,美国对全球经济仍具较强带动力。
从2005各国经济增长状况看,美国经济经历了高涨的能源价格和两次灾难性的飓风袭击,今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从上一年的4.2%降到3.6%,但第三季度经济增长强劲,增长率高达4.3%,远高于预期的3.5%;欧洲经济受欧元对美元汇率居高不下和油价飙升的影响,经济增长率预计为1.3%,但欧洲经济下半年也出现了明显好转,总体来讲经济增长下滑的态势并不明显;日本经济复苏虽不见大的起色,但相对保持平稳,增长率预计为2.3%。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较快,平均增长率达5.9%。其中,一些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受发展中国家经济高增长的带动,世界经济较年初预计要好。
(二)油价高企
2005年初以来,继2004年油价攀升的势头油价高企,至8月29日,美国纽约轻质原油价格历史上首次突破70美元大关,此后也一直在55—65美元高位波动。油价上涨可以用暴涨来描述,单日交易涨落幅度从过去的以美分计算到以美元来计算,起伏之大还是出乎人们的预料。从年初开始,油价总体趋势一路攀升。油价不稳,使国际石油市场动荡加剧。油价在高位上徘徊,意味着人们所说的高油价时代已经到来。然而,油价高企并未对世界经济造成过大的冲击,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表明当代世界经济已经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
(三)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
2005年第一季度,全球原材料价格一路飙升,致使全年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振荡。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原材料价格上涨持续时间;各国经济增长方式对原材料的依赖性;各国对原材料价格冲击的财政货币政策反应等。
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资源匮乏的贫困国家来冲击较大。这些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工业化末端,经济发展方式大多是高能耗、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对原材料的依赖性较高。因此,原材料价格上涨将给其带来强烈的负面影响。而发达国家处于国际分工高端,对原材料的依赖性不断下降,受冲击相对较小。尽管如此,尽管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但2005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依然强劲。
(四)西方七国财长会议
2005年12月3日在伦敦结束的西方七国集团财长会议和央行行长会议及七国集团与中国、印度等国财长的对话会议声明,多哈发展回合到2006年底谈判成功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到2015年把全球贫困人口削减一半的目标至关重要。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创造一个良好的、稳定的国际贸易、金融和能源环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各成员的共同需要,尤其是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开放、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系,推动多哈发展回合谈判和即将举行的香港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早日取得全面、平衡的成果,关系到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关系到全球减贫进程和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
世界贸易组织应该抓住香港谈判的机会,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解决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欠发达国家的发展问题,以便最终达成一致。与会的发展中国家的财长们特别呼吁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香港部长级会议
12月13日,为期六天的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在香港召开,来自150个世贸组织的成员代表(这次会议上汤加正式加入,成为WTO第150个成员),围绕多哈回合的谈判议题展开谈判,最后形成香港《部长宣言》。尽管正如事前所料,此次部长级会议难以取得多哈回合谈判的突破性进展,但围绕“发展回合”这一主题,仍取得了一些谈判成果:
1、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成员同意,2008年向最不发达国家成员的所有产品提供免关税和免配额市场准入。即使是实施这一措施有困难的国家,2008年也要向最不发达成员至少97%的产品提供免关税和免配额市场准入。自西雅图部长级会议被认为是“杀富济贫”大会导致无功而返以来,这一成果突出了发展回合要给予最不发达成员带来切实利益这一主题。
2、2006年,发达国家将取消棉花补贴。棉花贸易谈判的焦点是非洲产棉国要求美国等发达国家取消棉花补贴问题,由于美国的棉花补贴造成大量价格便宜的棉花流入中国等纺织品大国,侵害了这些非洲国家的利益。发达国家棉花产量过剩和棉价下跌也是世界棉花贸易产生扭曲的主要原因,2002年主要粮食作物价格提高时,棉花价格回升滞后,原因在于发达国家的棉花补贴。2002年,世界棉花补贴达58亿美元,美国的棉花出口补贴高达33亿美元。这些补贴削弱了非洲国家棉花的竞争优势,致使棉花产量提高,棉花出口收入却大幅度下跌。十年棉价下跌与棉花补贴存在近乎因果关系,使棉价达到30年最低。棉价低弥,对于主要依赖棉花出口的中、西非国家经济影响巨大。
3、2013年底以前,平行取消各种形式的农产品出口补贴以及与出口补贴具有同等效果的支持出口措施。农产品问题是多哈回合的主要议题,坎昆部长级会议谈判破裂,农业补贴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此次香港会议期间,发展中国家要求在2010年取消农业补贴的提议遭到欧盟的抵制,直到会议最后时刻才同意在2013年底前取消农产品的出口补贴。然而,就整个农业谈判来说,这只是“迈出了一小步”,削减扭曲农产品贸易的国内支持和降低市场准入壁垒是两大难题。
总之,香港部长级会议为多哈回合谈判前景注入活力,带来了前景,各成员部长在香港宣言中声明:“我们重申决心在2006年全面完成多哈工作计划,并成功结束在多哈启动的本轮谈判”。但由于多哈回合多项主要议题难以在近期最终达成协议,根据WTO以往的谈判表现,多哈回合在2006年能否结束还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二、2005年我国贸易概况
(一)我国对外贸易总体情况
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继续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进出口总值达10245.06亿美元,同比增长23.7%;其中出口5464.22亿美元,增长31.3%;进口4780.84亿美元,增长16.0%;累计贸易顺差683.3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大幅上升。
据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5年秋季》预计,2005年全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将超过14000亿美元,增长20%以上。其中,出口额达7500亿美元左右,增长26%左右;进口额6600亿美元左右,增长18%左右;进出口贸易顺差900亿美元左右,将创历史新高。
2005年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发展。今年前三季中国GDP增长达9.4%。专家预计,2005年中国GDP总额将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超过意大利列居世界第六;2005年我国外汇储备将达到8000亿美元。
(二)宏观调控取得成效
2005年宏观调控取得了较大成效。鉴于能源、基础原材料等价格持续上涨,煤、电、油、运供应紧张局面未得到根本性缓解,出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需要,我国取消了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出口退税,甚至开征出口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出口总量的快速增长。加之我国国内的劳动力成本呈上升趋势,使传统产品生产企业的出口成本有所提高,也减弱了部分传统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使对外贸易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有所减缓。这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平衡,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我国同国外可能发生的更多的贸易摩擦。此外,随着宏观调控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增速明显下降,表明我国引进外资已由数量逐渐向质量方向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投资带动贸易效应,减少了资源、能源消耗型产品的出口。尽管数据尚未见到,但有迹象表明,第四季度我国对外贸易增长已开始减缓。
(三)人民币汇率改革
2005年7月21日,中国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以参考一篮子货币为基准的人民币汇率改革。此次人民币汇率改革主要是汇率机制改革,是中国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世界经济贸易发展变化形势做出的自主决策。汇率机制改革使人民币汇率小幅上浮,从整体上看有利于中国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提高企业的出口效益。
有人认为汇率上浮势必影响企业的出口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将削弱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我国出口产生不利影响。有人甚至认为受国内宏观调控的影响,2005年以来中国的投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致使国内对生产资料的进口需求大幅下降,导致中国的贸易顺差增加过多。贸易顺差的大量增多,又在客观上增加了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压力,使我国对外贸易在国际上处于被动局面。
事实上,近几年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一直存在,汇率小幅度上扬有利于汇率机制改革为人民币汇率自主浮动提供一定的空间,也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的灵活调整。人民币升值还有利于促进进出口贸易平衡,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进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促进我国的产业升级。
(四)自贸区谈判取得收获
2003年签署了内地与香港、澳门两个CEPA,在货物服务方面全面确立了内地与这两个特区的紧密贸易安排。2004年签署了CEPA《补充协议》,进一步扩大了输往内地的零关税产品的数量,并进一步确定了内地服务业的开放领域。今年10月份,再次签署了与香港CEPA的《补充协议二》,自2006年1月1日起,对输往内地的货物全面实行零关税;服务贸易方面,在10个领域原有开放承诺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
2004年11月29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自今年2005年7月起,双方开始对原产于对方的7000个税目的产品相互给予优惠关税待遇。今年签署的自由贸易协议还有《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定》、《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协议》等。此外,中国正在谈判的自贸区一共有9个,涉及27个国家和地区。
(五)纺织品贸易成为焦点
2005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对外贸易摩擦成为焦点,从4月到11月近大半年的时间里,中欧、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举世瞩目。
2005年世界纺织品取消限制,推行贸易自由化,但中国纺织品却遭受到了来自美、欧的强力抵制,它们利用我国入世承诺的纺织品“特保条款”,试图通过重新设限来限制中国纺织品。经过几番周折和多轮谈判较量,目前,中欧纺织品贸易已达成协议,中美在纺织品贸易方面也已初步达成部分协议,但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并非终结。
2005年也是中国加入WTO以来贸易摩擦显著增多的一年。除纺织品贸易争端外,鞋类等其他贸易摩擦也急剧增加。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美国337调查等案件都有所增多。据统计,2005年前三季度中国遭遇各类贸易摩擦的涉案金额高达近90亿美元。有专家指出:贸易摩擦由产品、企业等微观层面转变到政策、体制、行业等宏观层面。而未来中国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在表现形式上除了传统贸易之外,还会朝着环境保护、劳工标准、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要求等领域发展。
从目前来看,虽然2005年中国与欧盟在纺织品问题上初步达成协议,但摩擦的根源并未彻底化解。中国与美国的纺织品谈判仅仅暂时告一段落,可以预期,尽管中美双方暂时达成协议,今后双方的争执或摩擦仍将会继续。中国加入WTO后,贸易保护主义就开始并且将继续对中国对外贸易制造障碍。
三、2006年我国对外贸易形势展望
(一)2006年世界经济环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与今年持平,继续保持发展态势,其增长率预计为4.3%。根据2005年的表现,一些经济学家预计,美国经济增长率在2006年仍可保持3.5%左右。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欧盟各项经济指标出现明显好转,有人预计明年欧盟整体经济增速将有所加快,平均增长率可达到1.8%。从日本来看,在2005年尽管油价上涨使其贸易顺差大幅度下降,但其海外投资受益却在不断提高。预计2005年日本经济增长将超过2%,2006年其经济将继续平缓复苏。
总之,2006年,美、欧、日三大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总体上仍然都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势头,亚洲、拉美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也将保持较好势头。
2006年导致世界经济不稳定的一个最不可预料的因素将是石油市场的动荡。如果油价继续油价攀升,将对世界经济将构成较大的威胁。世界银行11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认为,石油供求关系紧张,燃料价格可能进一步升高的潜在威胁以及利率提高的可能都会危机全球经济增长。货币基金组织也认为,高位和不稳定的油价仍然是全球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
据有关机构预测,2006年世界贸易增长速度还将有所提高,预计将由2005年的7%增至7.4%,其中,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增长强劲。
(二)做好对外贸易“十一五”规划的开局
2006年是中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等需要一个良好的开局。为此,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都要从体制上、政策上和经济运行环境上对经济工作全力以赴,从而在制度层面上保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有国内专家指出,“十一五”期间,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将发生出口产品商品结构更加优化的“拐点性”变化,汽车、发电机等更多高附加值商品的大量出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商品出口的扩大将有可能成为这期间中国对外贸易两大重要变化。因此,在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里,结合宏观调控,对外贸易应当由量向质过渡,减少低附加值和原材料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降低出口产品生产的原材料和能耗。
2006年也是我国入世的第五年,根据入世承诺,我国还需要在市场开放方面作出多方努力。根据入世承诺要求,2006年我国还将降低100多个税目的进口关税,使平均关税下降为9.9%;在服务贸易方面,商务、通讯、分销、金融、旅游和运输等服务领域均将有相应的开放。
(三)防范石油价格居高不下
2006年如果石油价格继续攀升,居高不下,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将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2005年以来,中国进口原油价格较上年平均上涨近40%,极大地增加了国内生产企业的生产和出口企业的换汇成本压力,国内物价水平也有显著上升。此外,由于我国对原油进口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进口油量接近总油量的40%,油价高企将促使中国进口付汇大幅增加,从而降低我国对外贸易的整体经济效益。随着中国能源的对外依存度逐步上升,我们必须密切关注2006年和中长期世界油价的走势,尽量减少或避免其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负面冲击。
(四)对外贸易将面临贸易摩擦加剧
2006年,我国同国外的贸易摩擦有可能进一步加剧,除发达国家外,我国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也会急剧增加,对外贸易将进入贸易摩擦的高发期。从近几年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情况看,不仅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对我国实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等案件不断增加,印度、墨西哥、巴西、土耳其等发展中国家也与我国频繁引发贸易争端和摩擦。目前,同我国发生贸易摩擦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国家数量多,案件数总量也超过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同我国的贸易摩擦与发达国家还有许多不同:一是虽然涉及金额不大,但案件数量较多,较频繁;二是依据WTO规则模仿发达国家做法对我国产品进行限制;三是法律法规不健全,办案官员的自由裁量权较大,使我们应诉胜诉的余地较少。因此,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应当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五)积极争取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
我国已经成为铜、铁矿石、大豆等诸多原材料第一大进口国,但作为大买家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却不具有国际定价权,这与我们的地位严重不符。2005年铁矿石价格上涨71.5%使中国钢铁企业吃了大亏,中储棉事件、国储铜事件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所以,争取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问题应当尽快提到日程安排。正在进行的2006年铁矿石谈判是我们争取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的一个契机,如果谈得好,也将为我国其他大宗商品争取定价权积累经验。
标签:世界经济论文; 贸易摩擦论文; 对外贸易政策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发展中国家论文; 经济论文; 棉花论文; 发达国家论文; 油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