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策略探究论文_邵雅琴

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策略探究论文_邵雅琴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邵雅琴

地学所组成的一种和谐的教育活动。本文结合初中历史学科的特点,介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阐述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旨在从源头上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历史 有效教学

历史是一门能够让人们更好的了解过去,应对现在,创造未来的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以及与其他学科紧密相关的学科。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中国古语中也有“以史为鉴”等典故。而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历史却有一定难度,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对历史真正产生兴趣,就需要历史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本,改革授课的方式、方法,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吃透教材,进行有效教学

历史教材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是教师教学的参考,是编者倾心编著的精华,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地钻研教材,在钻研教材方面,由于考虑到初中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教材中的很多历史事件只是精选出最重要的部分,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充分查找相关的音频、文字、图片等史料,搞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次应该抓住本课与本单元、本册书之间的相关联系,不能割裂课与课之间,子目与子目之间的联系,只是单独地讲授每个历史事件,那样讲授的历史知识是孤立的、片面的。所以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材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孤立地讲授子目间的历史事件,应该找到一条历史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二、精心设计,实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教师只有在对教学内容准确把握,并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了解的前提下,才能确定准确的重难点。突破重难点就需要教师将查找的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影像资料进行充分整合,并注重科学性、层次性以及引导性等原则。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有很多,结合学情和每课特点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历史比较法

通过比较相似历史事件,能够使学生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例如,在讲授郑和下西洋中,如何体现他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可以将郑和与麦哲伦在时间、规模、人数等方面进行比较,使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其特点。

2.补充历史材料,包括图片、视频、文献

由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很多知识较难,仅依靠教材不能突破难点,就需要教师查找丰富的资料,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历史情境假设法

虽然历史代表过去,本不应该假设,但在历史教学中,为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可以对历史事件进行情境假设。例如,在讲授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可以铺垫背景,然后将学生带入情境,假设学生是北魏时期的大臣,该为孝文帝改革提出哪些建议呢?使枯燥的历史改革变得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三、有效的课堂互动

教学的定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向互动过程。由教学的定义就可看出,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互动的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没有师生间的积极互动,就是一个好无生气的课堂,教师只是讲,而不与学生互动,学生的听课效率就会降低,学习积极性也会下降。因此,在上课前,每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备课,认真研究学生,了解初中生的特点;除了研究学生,也要研究教学内容和方法。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采用他们容易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通过平等的师生对话,构建起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师情感的渗透应该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自身情感的投人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只有摆正自身的位置,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服务。总之,建立一个高效的课堂,要有充分积极的课堂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认真充分的备课。

四、练习设置梯度化

实施有效教学,要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在制定具体针对性的训练时,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编制三类训练题:

(1)导学训练题,就是将学习目标具体化,情境化。在学生研读材料中,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去预设问题,让学生根据导学思考题有目的地自学,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能力训练题,每个知识学完后,要配以适量的题目进行训练,题目应少而精,突出重难点、易混点、易错点和易漏点,要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

(3)能力提高题,是针对学习程度好的学生而设计的,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该部分训练题对一般学生可以不做要求。

五、用心记录教学反思,捕捉师生共同的灵感和顿悟

新课程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在历史教学中,同样也需要这种独特的教学设计,经常记录自己的教学反思,一点一滴地捕捉每一次的“灵感”与“顿悟”。这是一种平凡的豁然开朗,但它绝非一时之功,需要每一次的教学实践,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停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本身就是一种感人的变化和发展。

写下自己的教学反思,拜读同仁的作品,或心灵的感悟、或失败的教训,虽然朴实而平淡,却犹如一股清泉滋润心田,例如:“一节没有成功的历史课”、“学生谈不出体会怎么办?”、“美丽的错误“等,这些都是教师们实践的智慧,他们的体验、感悟与真知灼见为我们的课改注入新鲜的血液,汇成一种强大的力量,让我们从事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感受至深。

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一门教学艺术,需要教师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并结合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中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享受学习历史的乐趣。总之,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教师是否采用了易于学生接受、理解的方式。此外,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被调动起来,积极参与思考;是否把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是教师教学必须思考的问题。只有做到了上述这些,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杨改学.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2]符福.信息管理学[M].国防工业出版社.

[3]周彬.课堂密码[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沈德立.高效率学习的心理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

[5]付建中.教育心理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

[6]刘俊延.探究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板书设计[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学科教学.

论文作者:邵雅琴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8

标签:;  ;  ;  ;  ;  ;  ;  ;  

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策略探究论文_邵雅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