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产妇实施循证护理的观察论文_周源涛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8

【摘 要】目的:观察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产妇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50例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50例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术后排气时间、阴道出血量、子宫恢复时间、泌乳时间及恶露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总满意率为98%,对照组产妇的总满意率为70%,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产妇实施循证护理能明显降低术后感染,促使产妇早日康复,提高其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产妇;循证护理;效果

伴随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剖宫产指征逐渐得到改进,剖宫产已成为当前产妇分娩不可或缺的方式。对于前置胎盘孕妇来说,剖宫产是其重要生产方式,相对于健康孕产妇来说,前置胎盘孕妇围生期的不良情况发生率更高,并且剖宫产造成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也不低,同时还能够加大母婴近期、远期并发症的危险,对此给予该类产妇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循证护理为新护理模式之一,该护理模式以循证医学模式引导为基础,并通过查找有关问题的资料及总结经验方式来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法,应用在临床护理中能取得明显的效果[1]。为了观察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产妇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00例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作出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50例作为观察组,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7.34±4.16)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46±2.34)周;按产妇类型分:初产妇31例,经产妇19例。同时将我院同期收治的50例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设为对照组,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7.36±4.17)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67±2.53)周;按产妇类型分:初产妇32例,经产妇18例。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基础护理、病情与胎心监测、健康宣教、母乳喂养以及饮食指导等。

予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循证护理,具体如下:(1)循证护理准备。医院应科学构建循证护理小组,并且选择护士长担任组长一职,组员由科室内资历深厚、经验丰富的护理骨干组成,同时配备低年资护理人员进行辅助。护理人员应该在产妇入院后马上构建健康档案,对其基本信息、孕产信息、心理状况及家庭关系情况等进行详细的记录。同时循证护理小组全体成员还需要对在剖宫产围术期产妇机体、心理特点及注意事项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仔细分析现存或者可能产生的问题[2]。(2)护理讨论。护理人员需要按照患者处所收集的有关信息与组内讨论涉及内容,对剖宫产术后护理相关循证问题(包括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及预防感染等)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再由组长带领组员且给各组员分配任务,深层次循证论证所总结的问题,并且经关键词在各重点文献数据库中查询最近几年有关的文献资料。汇总相关资料后再对其可行性及科学性进行分析,并且再与医院现有情况与资源有机结合,同时还适当参考总结现有对有关问题的处理经验,最后再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制定适合的护理实证方案。(3)护理措施实施。护理人员应按照所查资料论证结果对常规护理对策进行调整,同时积极与产妇沟通护理方案,并且对产妇的护理要求及详细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合理制定出一个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循证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是饮食指导。因为产妇术前禁止食物、水,术后恢复速度较慢,较容易产生低血糖症状,从而对产后哺乳及母乳喂养造成严重影响,对此护理人员应对产妇饮食进行适当调节,可将术后禁食禁水时间减少到6h内,并且将产妇的饮食从牛奶等流质逐渐转变为半流质,产妇通气后可马上恢复正常饮食,初期饮水量应适当减半。第二,活动锻炼。术后护理人员应早期将尿道管拔除,并且早期进行被动向主动过渡的功能性锻炼,同时开展早期下床活动。第三,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需要将术后感染预防注意事项告知产妇,积极推动配合护理对策的落实,并且将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作用告知产妇,促使产妇使用母乳喂养。此外,责任护士还应该通过亲自示范途径将自我乳房与穴位按摩方法传授给产妇。第四,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在床旁陪伴产妇并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同时按照产妇具体的心理活动特征开展心理疏导,帮助产妇克服害怕、紧张及抑郁等消极情绪,促使产妇积极参与到术后康复中。第五,疼痛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加大疼痛护理力度,帮助产妇克服对疼痛的恐惧,促使产妇对疼痛的观点。此外,护理人员还应该将减轻疼痛的方法(比如放松肌肉及深呼吸)传授给产妇,让产妇采取正确姿势缓解腹部肌肉紧张,预防切口被牵拉。同时按照产妇具体病情主动给予镇痛护理,或者配合微波理疗及红外照射等措施加快切口愈合速度。

1.3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及记录两组产妇的术后排气时间、阴道出血量、子宫恢复时间、泌乳时间、恶露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感染发生率。同时运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产妇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三个等级。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两组产妇的数据资料处理分析均使用专业医学软件SPSS16.0以及excel软件进行,其中计数资料使用率方式来表示,并进行 检验;患者计数资料含量应用( )方式来表示,并进行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术后排气时间、阴道出血量、子宫恢复时间、泌乳时间及恶露时间对比

据表2可知,观察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感染发生率为2%;对照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感染发生率为6%;将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

2.3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产妇的总满意率为98%,对照组产妇的总满意率为70%,将两组产妇的总满意率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产妇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可见表3。

3.讨论

循证护理为目前临床常用新护理模式之一,伴随循证医学理念逐渐应用在临床中,该护理模式也不断得到推广。循证护理模式借助循证医学评估方法对产妇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且通过研究临床护理过程从而总结出循证问题,甚至还在各大资料库中搜集有关资料,对先进的护理方法进行学习、借鉴,再与医院现有有医疗环境及资源进行结合,再适当完善护理方案,从而提高护理方案的科学性及准确性,让其更加可行及有效[3]。此外,循证护理模式还充分考虑产妇的想法与临床经验,从而制定出符合产妇要求的个性化护理方案,该护理模式在增强目的性及针对性的同时,还通过采取科学性更高的护理措施降低常规护理常见的错误现象,因此临床应用效果更明显。本研究中,循证护理组产妇的术后排气时间、阴道出血量、子宫恢复时间、泌乳时间、恶露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及总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该结果充分显示了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产妇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感染,促使产妇早日康复,值得各级医院的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晓兵.循证护理在剖宫产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0):86-87.

[2]钟郁鸿,孙培.剖宫产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干预[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8(5):519-520.

[4]尹秀文.循证护理模式在剖宫产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5(27):103-10

论文作者:周源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9

标签:;  ;  ;  ;  ;  ;  ;  ;  

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产妇实施循证护理的观察论文_周源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