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萍
(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 318000)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梗塞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平均肌力4.1级,对照组平均肌力3.6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P<0.05);出院时,观察组生活自信度有信心42例(89.4%),没信心5例(10.6%),对照组有信心34例(72.3%),没信心13例(27.7%),观察组患者对出院后生活的自信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1,P<0.05)。结论 对脑梗塞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水平。
【关键词】脑梗塞 综合护理干预 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2-0281-02
脑梗塞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该病起病急,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偏瘫、失语等[1]。脑梗塞多发于中老年人,发展迅速,致残率高,多数患者会留下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负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促进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康复,是改善预后的保障[2]。本研究选择的对象共94例,均为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回顾相关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的对象共94例,为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4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相关诊断标准,并经MRI或CT检查证实。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67.6±3.2)岁,平均病程(57.5±10.1)d。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3.6±2.8)岁,平均病程(59.5±13.0)d。排除严重心肺疾病及精神性疾病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偏瘫患者常规护理方案,对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 专业的心理护理 专业心理护理观察组由专业护士进行专业心理护理:①心理接受法:耐心、无条件地接受患者对疾病的各种痛苦体验,以获得患者的信任使其主动配合治疗。②同情和理解病人: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了解病人需求,谅解病人的言行,用和蔼的语言与病人交谈,耐心细致地劝慰。③做好心理安抚,消除自卑心理,加强早期语言锻炼,护士不厌其烦地对病人进行语言训练,像和正常人交谈一样进行,语速要慢,语句短。当病人发出语言时给予鼓励,激发其积极性,使其主动配合治疗。④解除其思想顾虑,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1.2.2 积极的康复训练 ①患肢功能位摆放:入院后即协助患者将患肢于功能位摆放,每日按摩2次患肢软组织,行床上翻身训练。②主、被动运动指导:患者生命体征经监测稳定,无进展性神经系统症状,可行床上被动或主动运动训练,如手指屈仲、分开,屈曲肘关节,接物、梳头、更衣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③站立、行走训练:入院14d后,可在护理人员协助下行坐位训练,后扶持站立,站立可保持平衡后,向跨步练习过渡。④语言训练:第1w鼓励患者发音,锻炼舌头伸缩,指导运用简单字句或数字重复训练方法,向患者示范口型,行正确发音练习,从字到句,循序进行。
1.2.3 强化健康宣教 住院期间反复讲述基础护理、服药治疗、功能锻炼等相关知识,解答病人疑问。向病人发放《脑梗塞患者生活指南》健康手册,并定期组织学习。由于脑梗塞偏瘫患者长期卧床,活动量少,导致身体的代谢降低,因此护理人员要注意偏瘫患者的饮食要增加蔬菜和水果,适当减少热量,以调节患者的新陈代谢,提高身体抵抗力。且要叮嘱患者尽量多咀嚼。脑梗塞偏瘫患者出院后仍需加强日常康复训练,需要患者家属的协助和监督。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出院指导。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康复训练知识宣教,帮助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等,且要注重后期的随访,帮助适时根据患者康复情况修正康复护理计划。
1.3 效果评价
1.3.1 两组患者出院时肌力测验结果比较 肌力评定方法:肌力分0级~5级。0级:肌肉无任何收缩(完全瘫痪);Ⅰ级:肌肉可轻微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不能活动关节);Ⅱ级:肌肉收缩可引起关节活动,但不能抵抗地心引力,即不能抬起。Ⅲ级:肢体能抵抗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Ⅳ级:肢体能作抗阻力动作,但未达到正常;Ⅴ级:正常肌力 [3]。
1.3.2 两组患者出院时生活自信度的比较 出院时请患者对今后自身疾病的康复锻炼及对生活质量提升的自信心按有信心和没信心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进行统计描述,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两组出院时肌力测验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平均肌力2.7级,对照组平均肌力2.9级,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均肌力4.1级,对照组平均肌力3.6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P<0.05))
2.2 两组出院时生活自信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均存在较大程度的心理压力,生活自信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观察组有信心42例(89.4%),没信心5例(10.6%),对照组有信心34例(72.3%),没信心13例(27.7%),观察组患者对出院后生活的自信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1,P<0.05)。
3 讨论
3.1 积极的康复训练,是患者达到理想康复效果的保证。据文献研究报道[2],认为对于脑梗塞行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脑功能的恢复,通过功能训练,使感受器官接受的传入性冲动促进大脑皮层功能的可塑性发展,使丧失的功能重新恢复,康复训练还能有效的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认为,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即可以治愈脑梗塞,不重视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甚至有的患者由于心理悲观因素的影响,拒绝接受康复训练或者不愿意配合训练。因此,临床工作者应积极了解患者情况,并进行指导宣教,端正患者思想,运用临床实例现身说法,给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训练注意事项:(1)训练前告知患者训练的内容,让患者了解训练的顺序、方法、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充分配合;(2)安排训练的时间不宜过长,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和恢复情况安排训练计划,应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不可急于求成,不可使患者感觉到劳累及训练之后有长时间的疼痛或者是疲劳感,一旦发现过量训练,应立即减少;(3)训练过程中发现患者面色苍白、出汗,应立即停止训练,并注意观察脉搏和血压的变化;(4)注意保护措施,主要是防跌倒和体位性低血压。
3.2 重视心理护理,协同促进护理综合干预效果。由于疾病的特殊性,脑梗死患者容易产生悲观消极心态,致患者在康复训练时主动性差,影响肢体功能锻炼的顺应性和效果,延长肢体功能恢复时间甚至达不到满意的恢复。因此心理护理对于脑梗死患者的全面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了相应的心理治疗策略,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树立患者康复的信心,使患者在良好的情绪中,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增强了患者肢体功能锻炼的主动性,以最大限度提高肢体功能锻炼,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出院时,强化心理干预的患者对今年生活自信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结果提示,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预后起着重要的影响,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训练中,心理护理对康复训练具有正相协同作用,能调动患者的情绪,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加病人对医务工作者的信任度,使病人心情舒畅的接受各种治疗及功能恢复的训练,促进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康复。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612.
[2] Sharma N, Pomeroy VM, Baron JC, et al. Motor imagery: A backdoor to the motor system after stroke [J].Stroke,2006,37(7):1941-1952.
[3]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92.
论文作者:张慧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4年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4
标签: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功能论文; 脑梗塞论文; 肢体论文; 心理论文; 两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4年第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