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车王府藏曲本》“说唱鼓词”《西游记》俗字考释举例论文

《清车王府藏曲本》“说唱鼓词”《西游记》俗字考释举例

贾梦琦/安徽大学文学院

摘 要: 《清车王府藏曲本》是清代蒙古车王府流散出来的大批戏曲钞本文献,保留了大量的清代俗字,对揭示近代俗字发展来源及其演变规律、汉字形体及结构在清代的变化特征和规律有着重要价值。本文将运用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结合、书证与例证相结合、实证与溯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清车王府藏曲本》“说唱鼓词”《西游记》中的几例具有代表性的俗字进行考释和辨析。

关键词: 文字学 清车王府藏曲本 俗字 考释

一、《清车王府藏曲本》简介及研究现状

《清车王府藏曲本》是清代蒙古车王府流散出来的大批戏曲钞本文献,包括戏曲曲目1600余种,约1700余册,是中国戏曲文献史上的重要发现,其文献价值可以和安阳甲骨、敦煌文书相媲美。迄今为止,学界对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文学和戏曲学角度,从语言学角度对车王府藏曲本进行的研究比较少,成果稀如星凤,研究方向也主要集中于词语释义、语法、校勘学角度,鲜有人从俗字形体及字形演变谱系角度进行研究。且以往成果大都集中在部分优秀剧本上,或是侧重于子弟书研究,对其它曲本作品少有问津。而“说唱鼓词”部分具有极大的尚未挖掘出的语言学方面的研究价值。可以说《清车王府藏曲本》“说唱鼓词”部分就是一个尚待发掘的俗字宝库。有鉴于此,笔者基于“说唱鼓词”中的《西游记》,对一部分俗字展开考释。

二、《清车王府藏曲本》“说唱鼓词”俗字考释举例

(一)

《清车王府藏曲本》第27册《西游记》“:猴一见心欢喜。”[1开言呼列位。”[1汉语大字典》中将“”释为“同‘匝’,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第六章:‘弱柳芙蓉,灵沼而氛氲。’按:《降魔变文》‘’作‘匝’”。但实际上《降魔变文》中原句是“帀灵沼而氛氲”,这里的“帀”才是“匝”的俗字,录为“”是形体讹变,“”和“”都是“衆”的俗体。曾良先生认为:“‘’实际上是‘衆’之俗,属于另造俗字, 从‘丿’,‘中’声。”[2]关于“”这种形体的产生是否是“另造”的,笔者认为有待商榷。在敦煌写卷敦研024(5-3)《大方等大集经》中“徒衆寂靜,名不共法”中的“衆”写作“”形。又P.2133《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经文》:“世間如有一個衆生是如來度。”其中“衆”写作“”形[3]。又如孙过庭的《书谱》:“落落乎猶衆星之列河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其中“衆”写作“”形[4]。这些行书和草书形体已经和“”这个形体十分相似,说明“”这个形体可能并不是与“衆”这个形体完全无关的另造的形体,而是草书楷化后的结果,属于张涌泉先生总结的俗字产生的类型中的“简省”,而并非“全体创造”的俗字。当然,“衆”写作“”,可能也因为人们受到了“中”的形体和语音的类化影响,使“衆”的形体向“中”靠近。

(二)

《清车王府藏曲本》第27册《西游记》:“那晓光阴如指,在世间,展眼时光久不能。休说目下多欢乐,最怕残年 衰 败 终。”[1]这 里“指 ”即“燃指”,用以表示自己信仰之诚挚,又称烧指供养,于文意淤塞。此处美猴王宴中落泪,感叹光阴易逝,生命短暂,应该是“光阴如捻指”。而“捻”又可写作“撚”,表示“揉搓,搓捻”义。“撚”、“捏”、“捻”、“拈”在明清文献属于同一个词的不同书写形式。如《古本小说集成》明刊本《古今小说》第十卷《滕大尹鬼断家私》中“撚在成大身上”一语中,“撚”即“捻”。又如宋张孝祥《菩萨蛮·立春》:“丝金缕翠幡儿小,裁罗撚线花枝袅。”现在往往写为“裁罗捻线花枝袅”[5]。上举《西游记》中“撚”写作“燃”,是因为“撚”和“燃”的声符都是“然”,且“撚”的中古音声母是泥母,“燃”的中古音声母是日母,在一些方言中日泥合流,“撚”“燃”二字读音相同,此处属于同音替代的俗字。

(三)

《清车王府藏曲本》第27册《西游记》:“自己观瞧不像样,如何行于市中。”[1]根据文意此处“”应当是“鬧”的俗体。“鬧”是一个从市从鬥的会意字,小篆形体见于《说文解字·鬥部》:“,不静也。从市、鬥。”其义符“鬥”是一个象形字,在《说文解字》中的释义为:“,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鬥之形。”后世误将篆文字形“鬧”的“鬥”部写成了“門”,其表意功能就发生了变化。《正字通·門部》:“閙,鬧字之譌。《说文》载《鬥部》、旧本音义同鬧,附《門部》,非。”[6]后“門”这个部件在草书书写中逐渐简化为“门”(左上角为两点或一点的情况都有),如东晋王羲之的《圣教序》中“門”写作“[7];又如《三希堂法帖》29册中明代董其昌的《邵康节无名公传并程朱讃》:“古语云:静处养气,处錬神。”[8宋元以来俗字谱·門部》引《金瓶梅》中出现了“鬧”的俗字形体“闹”,是草书楷化的结果。上举《西游记》中“闹”写作“”,部件“市”作“木”是形体讹变造成的,将“鬧”直接简写作“闲”,容易引起误解。

《悼亡》二首堪称商景兰文学创作真正意义上的起点。它容纳了家国之变、丧夫之痛以及诗人对自身处境的观照思考。商景兰后期诗歌的丰富内涵,均离不开这些深层意蕴的交叠变化。其对于香奁之作的变革,体现在如下两个层次。

(四)

《清车王府藏曲本》第27册《西游记》:“大王若能下海寻着老龙王,向他要件兵器,岂不趂心。悟空大,即跳至桥边……”[1美猴王大闹东海,得了如意金箍棒,心中甚,一路打出龙宫。”[1古本小说集成》世德堂本《西游记》第三回:“大王若肯下去寻着老龙王,问他要件什么兵器,却不趂心?悟空喜道:等我去来。”[11]故此处“”字为“喜”的简省俗字。此处的“”的造字方法看似为符号替代,但与其他符号替代的俗字不同,“七”这个简省符号并非单个地替代了“喜”的某个部件,而是三个“七”和下面的一横组合在一起替代了“喜”的整个字形,字形结构也由上下结构变成品字结构。赵孟頫《闲居赋》中“喜”写作“[12],唐李怀琳《绝交书》中“喜”写作“[13],可以推断“”这个形体是草书楷化后的结果。《宋元以来俗字谱·口部》引《目连记》中记录了“喜”的另一个俗体“”,应当是草书楷化的另一个形体。故“”这个形体中“七”这个部件不是单纯的、固定下来的简省符号,故“”这个俗体的造字方法应该是草书楷化而非符号替代。

(五)

《清车王府藏曲本》第27册《西游记》:“祖师早知你来到,今日个,未曾登坛法文。”[1日间与众师兄论经文,习学认字。”[1孙悟空,大叫一声说胡,判官拿薄我来看。”[1]这里的“”、“”和“”都应当是“講”的俗体。《说文解字·言部》:“,和解也。从言,冓聲。”《宋元以来俗字谱·言部》引《目连记》中记录了“講”的一个俗体写作“”,形体与本例中的三个字形相近。“”和“”这两个形体保留了正体的义符,声符上半部分分别变成了“文”和“云”。南宋陆游《自书诗卷》中:“说虽浅近,于子或有补。”[9]又明代文征明《乐志论》中:“论道书,俯仰二仪,错综人物。”[10]从这些草书形体可以看出“”“”等形体是由草书楷化而形成的俗字。而“”这个形体是“”的进一步简化,直接省略了义符,只保留了声符的一简化形体,构造上又从左右结构变成了上下结构,与原来的形体差异很大,认读起来难度较大。

(六)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1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亦称Wermer综合征,MEN1的发病率为1/30 000~1/50 000⑷,累及多个内分泌腺体。临床常根据受累腺体不同而表现各异。MEN1临床表现纷繁复杂,诊断基于以下3点:

(七)

《清车王府藏曲本》第27册《西游记》:“龙君遂引至海藏之内,只见金光道,瑞气千条。”[1上镌着一行字呌做叫做如意金箍棒,重一三千五百斤。”[1登时来至御马监,查看那,文簿复又验能行,天马驷点数目……”[1]《古本小说集成》世德堂本《西游记》第二回:“有镌成的一行字,唤作如意金箍棒,重一萬二千五百斤。”[11]结合上下文和参考世德堂本《西游记》可以推测字是“萬”的一个俗体。晋王羲之《澄清堂帖》中“萬”写作“[15];唐武则天《昇仙太子碑》中“萬”写作“[16];宋米芾《中秋诗帖》中“萬”写作“[17]。可以看出这个形体是“萬”的草书形体楷化后的结果。

《清车王府藏曲本》第27册《西游记》:“金星笑道:大王息怒,这众神将与大王素不相识,怎敢放你(擅)入禁地?”[1两旁众神心不悦,说道是,好个胆大野猴精,见驾不行参拜礼,敢称呼是老孙。”[1古本小说集成》世德堂本《西游记》第四回:“金星笑道:‘大王息怒。你自来未曾到此天堂,却又无名,众天丁又与你素不相识,他怎肯放你擅入?’”[11]故可确定“”字是“擅”的俗体。“亶”旁在字形演变中简化为“云”旁,如“壇”简化成“坛”;或简化为“玄”旁,如《宋元以来俗字谱·土部》引《目连记》中“壇”简化成“”,又如《宋元以来俗字谱·手部》引《目连记》,“擅”简化为“”。“亶”是“擅”的声符,简化为“云”就失去了原有的表音功能。唐怀素《自叙帖》中:“迨乎伯英,尤其美。”[14]又唐孙过庭《书谱》中:“考其专,虽未果于前规。”[4]上举两个草书形体可以看出声旁“亶”的笔画已类似于“云”或“玄”,故“抎”是草书楷化而形成的俗字。

(八)

《清车王府藏曲本》第27册《西游记》:“是夜三更时分,悟空了众人,不走前门……”[1古本小说集成》世德堂本《西游记》第二回:“约到子时前后,轻轻的起来,穿了衣服,偷开前门,躲离大众,走出门外。”[11]又《清车王府藏曲本》第27册《西游记》:“那些坐季天马见了他尽皆抿耳攒蹄,到养的肉膘肥。”[1]世德堂本《西游记》第四回:“那些天马见了他抿耳攒蹄,倒养的肉肥膘满。”[11]字应是“满”字的俗体。《说文解字·水部》:“,盈溢也。从水,声(莫旱切)。”此处“满”的声符简化为了一个无法独立成字也无法与其他偏旁构字的符号。唐怀素《自叙帖》中“满”写作“[18];宋米芾《吴江舟中诗》中“满”写作“[19],故是“满”的草书形体楷化后的结果。而“悟空了众人”处这个“”字,应当是“瞒”,属于同音替代的通假现象。

(九)

在《清车王府藏曲本》《西游记》中“”这个兵器屡次出现,如美猴王作法从傲来国的武库搬兵器:“口内念咒喊声变,化为数百小猴孙,一个个,搬提刀拿了个净。”[1只见有许多的的猿猴在那里抡舞棒。”[1]说明“”当是一种古代的常见兵器。现代汉语中“”是一种化学元素。故此处的“”一定不是本字,而是某个兵器名称的俗字。当哪咤三太子奉旨来花果山捉拿大圣时:“吾神前来将你斩,不挑妖猴气不平。足碾双轮往上撞,火尖举奔前心。”[1]哪吒的兵器当为火尖枪,故“”应是“枪”的俗体。《说文解字》:“,歫也。从木,倉聲。一曰槍,欀也。”是一个形声字。《龙龛手鉴·金部》记载了“枪”的一个俗体“”,是由于人们对“枪”这个字的理解角度不同,从而改换了义符。《宋元以来俗字谱·人部》引《目连记》等记录了“仓”的一个俗体“仑”,《清车王府藏曲本》27册《西游记》:“群猴一见心欢喜,齐都跳跃不消停,一个个,夺㶽抡灶拿碗盏。”[1]此处的“抡”即为“抢”的俗体。

目前,软件缺陷分析统计方法主要包括:柏拉图分析法、根本原因分析法、正交缺陷分类法(Orthogonal Defect Classifica⁃tion,简称ODC)等。其中,利用缺陷正交分类法既可以对缺陷本质特性进行分析,同时又对缺陷类型做了深层次划分,使得该方法既适用于分类缺陷,又能够用来对缺陷进行统计和分析,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缺陷分析方法[2]。

参考文献:

[1]首都图书馆,编.清车王府藏曲本27[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2]曾良.明清小说词语俗写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0,28(02):16~20.

[3]黄征著.敦煌俗字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唐)孙过庭,书,沈乐平,讲解.孙过庭书谱[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5]侯赞福,主编.古汉语字典[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2.

[6](明)张自烈,(清)廖文英.正字通[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6.

[7]孙宝文,编.集字圣教序[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8](清)梁诗正,等,编.三希堂法帖[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

[9]辽宁省博物馆,编.馆藏中国历代书画著录 书法卷[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5.

[10]何海林,编.文徵明书乐志论[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11]《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编.古本小说集成 西游记 世德堂本 第1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12]邱振中,陈政,主编.元·赵孟頫闲居赋等三贴[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4.

[13]林宏元,主编.中国书法大字典[M].中外出版社,1976.

[14]杜浩,主编.唐·怀素自叙帖[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

[15]吴澄渊,主编.新编中国书法大字典[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1.

[16](唐 )武则天书 ,周到 ,编 .唐 ·武则天书升仙太子碑[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

[17]孙宝文,编.米芾草书帖[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4.

[18]杜浩,主编.唐·怀素自叙帖[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4.

[19](宋)米芾.行书吴江舟中诗帖[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标签:;  ;  ;  ;  ;  

《清车王府藏曲本》“说唱鼓词”《西游记》俗字考释举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