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画艺术展”看博物馆陈列设计
Viewing the Museum Display Design from “Ancient Wall Paintings from the Shanxi Museum”
杜超(Du Chao)
九原岗壁画专室
山西古代壁画,从南到北绵延千里,涵盖了多个朝代,不同民族、文化、风格,它以其完整多样、典型独特、制作宏伟、自主创新且自成一体,高度反映了中国古代壁画的发展进程。“事死如事生”,墓葬壁画其实是一扇窗,透过壁画可以穿凿时空,展现千年以来社会、宗教、建筑、美术、民俗等丰富的内容,形同百科宝典。
“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画艺术展”精选了北朝和宋金元时期12组(89件)约1620平方尺的墓葬壁画,再现了北朝的社会缩影和北方平民的真实风情。这些国宝级珍稀艺术品是中国博物馆展览史上北朝、宋金元艺术史的经典之作,其中整一座水泉梁壁画墓室复原和巨幅的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是整个展览中的亮点,亦是难点。本次壁画展展陈设计融入理性的严谨性和感性的艺术性,运用新技术和新手段,从微环境温湿度控制、运输搭建、形式设计、视觉传达、空间规划、细节处理,因地制宜,推陈出新,力求带给观众一个印象深刻的展览。
1.设计理念
简约而不简单。上海博物馆陈列风格一直追求“大象无形、大道至简”的意境,讲究“少而精”。设计语言丰富且直白,追求“无为而作”的空间意境,展示文物的最佳陈设,感受古代壁画艺术的魅力所在。
针对前述问题,为了查找螺栓咬死的根本原因,对螺栓及螺孔材质及硬度,螺栓拧入的过程,最后,结合咬死的理论与现场螺纹损伤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得出本次螺栓咬死的根本原因。
根据上述分析,产业创新速度对创新效益的影响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即门槛效应。以单门槛为例,如果存在1个创新速度门槛水平τ,当S≤τ以及S>τ时,产业创新速度对创新效益的弹性系数并不一致,并呈现出显著的差异,为此引入虚拟变量Di:
2.形式设计
通常情况下,设计思维会体现在两个方面:既要追求每个环节的面面俱到,又要力求每个细节相得益彰。然而最重要的是如何诠释出展品本身的内涵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与背景。一个有温度的展览,形式设计是需要对内容再创意,从观众需求出发,抓住观众心理,在人与物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营造出人与物对话的氛围。
展线集中围绕展厅中央,展柜有序的对称排列,空间开敞舒适,展示形态直观而悟,极简的美学赋予纯粹的美感。
2.1 空间规划
首先要理解展品,只有越来越深入地了解内容以及每幅展品背后的故事,才能更加准确地发挥创意以及在视觉上求得突破。根据大纲内容,分为北朝和宋金元两单元。结合展厅的空间对内容重读与解构,我们将原本综合、繁杂的内容,取其精华,规划两个专室、序厅、展厅和视听室,烘托重点,以点概面地阐释了墓葬壁画的美学风格。
水泉梁墓室复原,从实地测量—图纸设计—现场施工—后期搭建是一整套精确设计的实施方案,是壁画展陈史上的一次高难度挑战。整个复原墓室结构分为甬道、墓顶与墓室。甬道狭窄为1.3米,墓顶为一个近4.2米的穹顶造型,采用“复原性保护”的新方式,将经过保护、揭取、修复后的壁画块,再按照原有的墓葬结构拼接而成。这种协作性搭建对本次展陈设计而言,是一次机遇也是挑战。(1)精确测量和场地选择。墓室为不规则平面,经过大量的数据收集和测算分析,对墓室内每一块壁画结构建立了尺寸数据库,提高了设计和布展的效率,对照数据找到展厅中最合适的位置,精确计算距离,避免现场搭建的误差。(2)展陈设计和文物保护。这是一次特殊的从内而外的布展搭建工作,布展前清空操作场地,待文物运抵,确保恒温恒湿的布展环境,由专业技术人员从下至上、从左到右,组装拼接整个壁画结构。先是完成左侧《鼓吹图》的搭建,紧挨着是西壁的《牛车出行图》,接着是墓室北壁的《夫妇宴饮图》和东壁的《鞍马仪仗图》,最后完成甬道搭建。全部结束后施工人员将装饰门洞与甬道无缝拼接。由于整个墓室壁画是裸置的,兼顾文物保护和安全观展,选择最佳的展示方式,沿着壁画底端形状,设计一圈高0.175米、离画心1米的蒙布展台,遮挡住原裸置结构展台,展台外檐口上参照北朝建筑风格设计一组离地0.85米的实木扶手。甬道顶部为黑彩勾绘云气纹的拱顶,两壁为绘文吏、仪卫及骑行马队,设计了一条安全防护的玻璃通道,玻璃上端两边暗藏LED灯带,均匀的漫射光线成功过渡了暗空间,只为呈现最好的观展效果。(3)细节处理和艺术展现。专室入口艺术复原了墓室门的轮廓,退进式的空间处理是为了提供观众预约参观排队等候区域,一侧同步播放发掘的3D影片,外部的另一侧展墙则是悬挂近8米长的墓室展开面油画布,加深观展印象。
2.2 艺术表现
由于壁画本身的土层、颜料非常脆弱,对光线极为敏感,加上运输、搭建等各环节,因此我们整个陈列设计与藏品保护紧密对接。展览前,两馆联合借助馆内文物保护中心的力量给展品把脉问诊,制定详细的保护及修复方案,为展览提供安全保障。遵循藏品保护的原则,给观众呈现展品的最佳状态。布展前,进行当季的温湿度预案测试,实施大环境监控,小区域计算测试,实时远程监控,充分做好预防性保护。布展时,展柜内蒙布板底端全部覆盖一层文物保护专用的铝塑膜,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可以隔绝有害气体对藏品的影响。展架底端分段均布硅胶调湿剂,巧妙地在外盖板上均匀地打一排小孔,再用布蒙上这块盖板,可以与柜内环境形成一个流动的温湿度循环保护。在搬运和搭建大件展品中,事先都做好运输预案和辅助结构的搭建,包括现场布展的工作安排、开箱点交的顺序,事实证明,合理的分工能够提升布展的效率。在形式设计中重视细节处理,第一组北齐娄睿墓壁画有一块壁画底端呈不规则形,于是为它量身定制一个展陈方案,先在展柜背板上预留好位置,借助壁画后面的挂钩为主要支撑点,再在底部沿着它的形状,反向勾画一块合适的尺寸,以便于壁画自身辅助支撑,对细节不懈的追求,让展陈手法多维度的变化与创新,力求做到藏品保护与展览效果的双赢。
上·九原岗壁画专室
展厅层高为3.4米,利用中央近6米的天顶,设计两个重点展览的专室陈列,从文保角度和展线划分上,既在有限的空间内分流了部分观众,又能营造不同的展示氛围。
下左·平面布置图
下右·参观流线图
视听室作为一个独立的过渡空间,设在两个单元的展线之间,室内有供观众休憩的几组长椅,播放介绍壁画发现、揭取、修复、保护的视频。外观设计成一个有烟火气息的小屋子,微微开启的半扇条窗带来内部功能提示,门洞是根据壁画里的原物提炼的。博物馆作为城市的“客厅”,一个视听室的设置能邀请观众坐下来,解读展品之外延展的内容,人性化设计能尽可能拉近与社会大众的距离。
九原岗壁画是本次展品体量最大的一件,生动展现了北朝建筑的风采。这幅高3.2米、宽3.2米的壁画需要10多位专业人士共同搬运、摆放到位。为了衬托它宏伟的气势,营造沉浸式的空间体验,设计了一个近70多平方米独立展厅,利用1.6米层高差,使观众一进入展厅空间顿觉豁然开朗。展厅的中央为预先固定好的后背板,呈4°倾斜,底座微倾与背板呈垂直状,这样做可以让这幅壁画的重力支撑都在加固的后背板上,以减少对壁画底部的伤害。地台两侧的黄土让场景更具真实化,四周用离地1.1米的夹胶玻璃进行安全防护,两侧渐入式地对称悬挂壁画顶部放大图样,兽首鸟身的怪兽形象、庑殿顶、复杂的斗拱,带给观众无限的艺术观感,多角度、全方位、近距离地欣赏这组气势恢宏的北朝壁画。
上·前言灯箱
中·壁画搭建的过程
下·序厅立体展开图
展厅空间呈现对称美学,壁画组根据不同展品尺寸、内涵、方位等,有序地陈列在通柜和壁柜中,量身定制的展品积木座设计轻巧隐蔽,看似简洁的装饰,与庄严、静谧、古雅的展览氛围整体统一。为了衬托、突出文物,运用色彩心理分析,从原物中提取红棕色和土黄色为展览主色调,搭配深棕色,减弱墓葬壁画对观众的心理暗示,内敛而高雅、现代而深沉。平面排版上通过组合信息资料,将大量的壁画元素设计为简洁易懂的图文,中英双语方便更多观众的阅读,以纹饰、肌理、形态等设计语言表现展品的内在,唤起观众对地域特征、文化传承和展览故事的认知。
2.3 文物保护
九原岗壁画搬运到位的过程
序厅设计源于展览内容又高于展览内容,是设计师对展览大纲理解深度的诠释与表达,在有限的区域里浓缩了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向观众传递着整个展览的基本信息。入口会标设计是将橱窗展示和场景艺术相结合,提取娄睿墓壁画中《七人宾礼图》的人物骑马元素,做成二维单片艺术景箱,辅以太原当地的黄土做道具铺设,艺术化的处理增强了展览的通俗性和观赏性。衔接会标的是几组立体的展板造型,图案选自壁画的局部,通过平面排版、明暗虚实的对比,将参观视线从室外引入室内。三幅呈递进式的前言灯箱介绍整个展览概况,入口右侧展墙中间则为山西墓葬壁画分布图,两边各是一组的半透明纱幕左右相互呼应,画面是壁画中一组吹号角人物,材质的虚实对比让展览更有意境。序厅的设计从室外延伸到室内,既表达了对古代艺术的致敬,也展示了在传承中创新的设计手法。
有一天我正在图书馆里阅读,一位中国同胞前来找我帮忙填写申请社会保险的表格。他到法国20年了,竟然连姓名性别这样最简单的法文字词都看不懂!他说自己就像瞎子或聋子一样,很不方便。这些远赴异国他乡谋生的华裔们,在生活上遇到多大的困难啊!
本次展品为墓葬壁画,灯光设计尤为重要,要把握好“适”和“度”。从保护性上来讲,展柜内照明采用了博物馆专业常用的防紫外线暖光源日光灯,3000K的色温兼具优异的色彩还原和光损保护性的双重优势。为了保证展品能均匀受光,同时避免直接照射对展品的影响,在每个展柜的顶部用5mm厚的磨砂玻璃将灯具安装空间与文物展品空间隔开,并在每个灯具边均开散热孔,再在近展柜吊顶处安装调光器,按照国家标准将照度严格控制在50lx之内,确保文物安全和光照效果。展厅内两个专室和视听室则是根据展品尺度的不同,计算和调试灯光的照射间距、高度、角度、照度和色温,避免炫光、干扰光和过滤紫外线,分别选用了中光束、宽光束以及洗墙光束。科学的光照使陈列达到特殊光环境的效果,并兼顾艺术呈现与文保要求,晕染出重点展品和空间场景。在光影转化间,达到真实还原文物本来风采的目的,服务于展品、保护展品,让展览呈现出一种安静的力量。
选购新鲜的蔬菜水果,优先选用当地、当季的蔬菜水果。尽可能选择多个品种蔬菜(叶类、茎类、花类、瓜类、根类等)、菌藻(蘑菇、木耳、海带等)类。
3.结语
通过这次展览,让珍贵的墓葬壁画再次呈现给广大观众,同时对古代壁画学术研究的专业领域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内容设计指导和再创作下,将光、色、形、材诸种形式要素在特定的空间中突破与创新,满足实用、美观、创新、文物保护等多方面的需求,让观众在有限的展览空间中得到最佳的观展体验。展览虽已落幕,对设计师而言这只是短暂的结束,也是崭新的开始。我们的工作是需要总结、反思和探索,心怀观众,敬畏传统,坚守匠心,在下一次的设计中“向美而行”!
责任编辑:孟 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