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中心医院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4
摘要:目的:研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其康复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6年 6月,选择这一时段内所在科室收治的2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床号奇偶数分为2组,对照组(n=100)实施常规的临床护理,而研究组(n=100)则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而后对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展开对比。结果:研究组遵医治疗行为上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FVC、FEV1、PEF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促进疾病的恢复,并且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依从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的老年呼吸系统的疾病,在临床上有着较高的发病率,据WHO评估表明,在我国已经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首要疾病,而且该病每年的发病率呈逐年 上升的趋势,且容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长期的治疗中很多患者不能够很好的遵从医嘱,影响治疗效果[1]。本次研究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其康复依从性的影响展开,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6年 6月,选择这一时段内所在科室收治的2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床号奇偶数分为2组,对照组(n=100)中男70例,女30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3.8±7.2)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3.6±1.8)年;研究组(n=100)中男72例,女28例,年龄51~80岁,平均年龄(64.91±6.8)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3.8±1.6)年。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下资料可比。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临床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做好用药指导,并给予患者氧气吸入。
研究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认知干预:很多患者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的认知不够,很难遵从医嘱,因此,护士要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基本的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症状、常见诱发因素以及疾病发展等,保证患者对疾病基本知识有一定的掌握,适当的纠正他们以往认知上的误区,包括戒烟限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2]。(2)用药干预:主要是向患者讲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和用药方面的知识,而且这类疾病的用药要根据患者个体的不同,并随着病情变化调整的,其次要将常用药物的的名称和用法以及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在治疗期间加强综合预防措施,并将不遵医用药可能会导致的后果告知患者和家属,以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3)心理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病程较长,而且容易反复发作,表现为呼吸困难、活动无耐力等,受到疾病影响,患者很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因此,护士要注重患者情绪变化,并及时开导其负性情绪,增强治疗的信心[3]。(4)饮食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疾病持续时间较长,很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而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大多是老年人群,同时合并多个系统的疾病,因此,指导患者进食一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的饮食,多吃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忌冷饮冷食。(5)坚持肺康复锻炼:由病区护士每周二下午组织患者及家属进行肺康复锻炼的指导,指导患者进行呼吸操的锻炼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也可以通过趣味活动来提升锻炼的有效性,如组织患者展开吹蜡烛、吹乒乓球、吹气球的方式来增强他们锻炼的依从性,以提高患者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肺功能指标
治疗依从性包括:戒烟、坚持氧疗、合理饮食以及情绪稳定等4个方面。
肺功能指标包括:(FVC)用力吸气时肺活量、(FEV1)1秒用力呼气容积所占预计量的百分比以及(PEF)最大呼气流量占预计百分比。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输入到SPSS20.0软件中处理,计量资料(平均数±标准差),行t检验;计数资料(%)率表示,行卡方检验。将P<0.05作为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
2.结果
2.1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研究组遵医治疗行为上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多见,起病缓慢但病程较长,主要临床症状有:慢性咳嗽、喘息、胸闷以及咳痰等,反复发作且呈进行性加重的表现,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患该病的大多为老年患者,大多合并其他系统的疾病,而且,由于该病病程比较长且容易反复发作,更有甚者会出现提质量下降和食欲减退的表现[4-5]。而且有很多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呼吸困难时会采取气管切开或者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情况,给患者的身心在成很大的负担,降低了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在其护理的过程中首先要让患者掌握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其次要学会自我监控,主要是指在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上,比如戒烟、限酒等,同时要鼓励患者建立信心,能够配合医生各项治疗,以促进疾病的康复。本次研究显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FVC、FEV1、PEF等肺功能指标和遵医治疗各行为上具有明显的优势,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原因包括:(1)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是现代医疗体制改革所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医院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能够主动、积极的贯彻“以患者为中心”且全面落实到工作中。(2)通过对患者展开全面的评估,而后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包括认知干预、心理干预、用药干预等,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6]。
综上所述,采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的提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遵医治疗依从性,并显著改善了肺功能指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丽君,黄勍栋.延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5,14(3):233-235.
[2]钟柳芳.人性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哈尔滨医药,2017,37(3):294-295.
[3]石斐,吴云,王淑芬,等.延续护理对农村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4,13(4):393-395.
[4]谭结仪,曹秀芬,伍琼文,等.循证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训练依从性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2):174-175.
[5]沈月娟,杨文红,郭云,等.延续护理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5,35(12):2117-2120.
[6]谢玉珍,李海燕,韩丽丽,等.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8):233-234.
论文作者:陈爱香,石春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2
标签:患者论文; 疾病论文; 阻塞性肺论文; 病程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差异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