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与思考(三)_心理健康论文

预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与思考(三)_心理健康论文

防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与思考(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健康论文,对中论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教育课程论文,小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些学校在实践中总结归纳出三条途径,课堂教学、活动训练、环境陶冶。课堂教学途径主要是设置心理教育课及各学科教学的渗透,活动训练包括心理训练活动、心理辅导活动、心理咨询活动等,环境陶冶主要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使学生心理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

心理教育课如何上,专家呼吁,必须改变以往的学科课程模式,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心理学知识和概念

当前,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是,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着成人化、课程化、知识化的模式。有些学校采用简单生硬的说教,生搬硬套心理学概念,心理教育课以传授心理学知识为主,甚至大量考名词解释。有的还不恰当地、无足够科学依据地按学科知识体系的方法,规定出不同年级每一学期的训练目标与任务。对此,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傅安球指出,心理教育课的模式应当是生活经验型的,而不是知识传授型的,不应当有固定的模式,更不应当考核,应当进行行为训练,加强个别辅导。

专家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情绪调节、情感体验,是心灵的沟通、理念的认同,决不是干巴巴的说教所能奏效的。因此,要加强心理教育课的研究,心理教育课要以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需要为前提,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以辅导和训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不同于一般学科的教学,课程的目标不是单纯掌握心理学知识,而是针对学生实际,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懂得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道理,培养自信、自省、自我认识、自我调节的能力,实现优化心理品质的目的。课堂上应当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充分参与,通过情景体验、讨论分析、谈话沟通、行为训练、心理陈述等方式,使不良情绪得到控制,不良心理得到矫正。上海曲阳四小校长章本荣深有体会地说:“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设计更要从儿童实际出发,形式活泼多样,体现儿童特点,做到寓教于乐。应以班级、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以帮助、自助、互助为基本原则,以每个人的参与为目标,贯彻成功原则、和谐原则、兴趣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在心理咨询室里完成的,而是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应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活动为载体

对于在中小学应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奇教授认为,由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他们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与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亲子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等密切相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应为有机地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于日常的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之中,于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之中,并辅之适当地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结合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问题的有关活动。为此,参加他主持的“学习与心理健康促进工程”的北京市20余所学校从改善教师日常教育教学行为,改善师生、亲子与同学关系,改变对特殊学生的不恰当教育方式与过去课堂和课下偶发事件的处理方式等角度为主入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受到广大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学生的欢迎。

上海曲阳四小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总结出五条途径,一是学科辅导,他们将各学科中有关内容排列出来,确定每一课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教学目标,学科渗透因材而宜,不牵强附会,不生拉硬拽。二是游戏辅导,学校通过“小猫钓鱼”、“龟兔赛跑”、“荧火虫找朋友”等游戏,让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懂得如何与别人合作,怎样正确对待失败等道理。三是小组辅导,根据对班里学生的观察了解,发现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确定讨论题目,学生自由组合讨论“当同学有困难的时候”、“考试时紧张怎么办”、“被别人误解怎么办”。四是个别辅导,自始至终贯彻“真诚、尊重、理解”的原则,形式不限于谈话,其实像“知心姐姐”信箱、“咨询热线电话”、“读书笔记”等,只要老师运用恰当,都可以成为与学生沟通的渠道。五是对个别学生利用仪器辅之于训练,例如,通过棋类辅导对学生进行稳定心理训练,利用一些仪器进行兴奋专一训练、干扰性学习适应训练、消除紧张松弛法训练、学习迁移能力训练等。

没有自主活动,就没有心理的成熟发展,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解决问题,而应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症结及解决的办法,最后仍要“系铃人”自己来做“解铃人”。上海同济中学在进行团体训练时,让学生摸一摸蛇,边摸边谈感受,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战胜内心的恐惧;又让学生从热水中智取实物,悟出靠智慧战胜困难的道理;在练习蹲马步时,学生体会到坚持到底就是胜利。高一八班学生胡静怡说:“开始我心里很紧张,但在活动中不知不觉感悟到了许多东西。我从小就害怕黑夜,今天竟敢摸蛇,这也许会影响我的一生。”另一位男同学说:“这次成功的活动将会成为我人生的一个亮点,它使我更有信心地去战胜人生旅途的各种困难。”

团体训练以学生为主角,教师不空洞说教,不越俎代庖,而是精心设计情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矫正不良心理。同时,团体训练还特别注重学生相互之间的传感效应,通过分享各自的经历和体验,学生相互感染,在自由、轻松的气氛中,主动、积极的学生给退缩、消极的学生提供良好的示范,学生在训练中看到自己行为的实际效果,将激励他们迎接更严峻的挑战。

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例如,通过“心灵对话本”、“知心姐姐”信箱、“同龄人心曲征文”、“谈心日记”等,学生有什么难以启齿的事和话语,可以向不见面的朋友倾诉,以求得及时的疏导和帮助。石家庄市28中定期召开心灵恳谈会,心理教育专家、老师和学生一起说心里话,无拘无束、敞开心扉,两代人的心灵得到了沟通。

充分发挥隐性教育资源的作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人的情绪极易被周围环境所感染,因此,创设一种氛围,影响学生心理十分重要。第一,通过校长、教师健康的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群体心理氛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陶冶心理品质。第二,充分发挥隐性教育资源的作用,在校园景点设计、环境布置上巧于安排,以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调适好自己的心情。并在全体师生中大力提倡勤勉、健美、合作、奋进的校风,爱生、敬业、求是、自省的学风,乐学、善思、自信、志远的学风,以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第三,通过指导家长,在家庭生活、家庭教育中创造健康的家庭环境,使学生在幸福的家庭生活,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教育环境中陶冶健康的心理品质。第四,通过师生积极参与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在文明的社会环境中锻造学生的心理品质。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都应当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不仅注重挖掘教材本身有关的内容,还应当在自身的教学行为中,以高尚的师德风范,在课堂创设良好的、和谐的心理氛围。

标签:;  

预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与思考(三)_心理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