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堂时事教育应用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思想政治论文,时事论文,课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时事教学一直以来就是政治课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政治课历经新课改洗礼之后,我们如何对这段时间的时事教育作一个总结和反思,并使其成为对未来的指导?本文试图就时事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实例来加以探讨。
一、政治课堂渗透时事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1.在政治课堂渗透时事教育,是新课标本身的要求
新课标的指导理念是贴近生活,从生活中导出学科知识,高中政治现有四个必修模块,无不以“生活”为名。它通过摆脱旧教学理念中知识脱离实际、理论脱离实践的倾向,来彻底扭转整个教学的被动局面。新课标的生活化,使时事教育在政治课堂中已成为必需。
2.政治课堂具有与时事政治相结合的天然优势
高中政治科知识所研究的对象本身就是人类的活动。比如:经济生活研究的是人类的生产、消费、交换、分配等活动及相关的制度安排,其内容来源于人类物质资料生产实践,而又在现实中需要随着生产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理论或者将理论应用于新的经济现象。这样的需要就赋予其关注时事、研究时事、应用时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可以说,政治知识只有紧贴时事政治,才能充分展现其生命力。
3.信息化教学的飞速发展,为我们进行时事政治教育提供了历史的机遇
现代信息化条件下,我们所需要的有关时事的信息视频、时政分析,几乎在瞬时即可传遍整个世界。通过网络,我们能便利、快捷地获取教学资源,这既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也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及,推动着整个教育教学的与时俱进,为时政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二、政治课堂渗透时事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应始终贯彻时事政治教育为政治教学服务的原则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政治学科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任何多样化的教学形式都应当是为这个目标服务的。所以,时事政治不仅为时事政治而教,更为整个课程而教。
2.应坚持适度原则
实际教学操作中,时事政治由于具有时效性和新鲜感,迎合了学生的需要,因而学生积极性较高。于是,有些教师深受鼓舞,将各种各样的时事政治都搬进政治课堂,耗时过多,而真正的课标教学则由于时间等原因只是粗略带动过。这实际上是本末倒置的。因为如果把时事政治教育理解为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操作为用大量时政治信息材料来保持课堂的表面活跃,这本身就是违背新课标要求的。
新课标不再片面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但这并不意味着知识在教学中不重要。相反,新课标仍强调知识,只是重点转向了学生作为主体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这一方向。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建构,而不能只用时政材料搪塞学生。
因而,时事政治教学的渗透应重质而不重量,坚持适度原则,切合新课标要求,注重教学实效。
3.应坚持导向性原则
时事政治现象纷繁复杂,缺乏人生阅历和学科知识素养的学生容易迷失方向。他们可能只是满足于猎奇。这就要求政治学科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引导学生逐渐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世界。
比如对当前国际秩序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要看清不合理秩序的存在其背后代表着国家利益的争执。因此,要改革秩序,维护国家利益,需要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后盾,从而引导学生化心中的不平为努力学习、积极进步的动力,树立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三、运用时事教育服务于政治教学的操作实例
2010年,美国借助“天安”号事件,制造紧张局势,拉拢韩国、日本、越南等国举行联合军演。甚至扬言将派遣“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参加在黄海举行的韩美联合军演。看上去已经在中国周边形成了一个军事包围圈,而航母直接开进黄海的表述更是对中国的一种挑衅。不仅造成巨大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威胁到中国的国防安全。
在网络上有数派意见,激进派主张要划清红线,要敢于和美国再来一次“抗美援朝”,借此扬我国威,以免让美国得寸进尺,不断挑衅中国。这些观点在思想不太成熟、全面的中学生里面是很有市场的,学生们往往难以理解中国政府处理此事件的做法,认为中国外交部的发言是无用的“抗议”。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一事件,在学习知识、了解时政的同时,提高认识,增强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认同,是我们思想政治课教育的一大任务。
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使学生认识到这些纷繁现象的背后,隐藏着综合国力竞争这一国际竞争的实质。当前中美间综合国力差距仍然相当悬殊,激化矛盾的结果可能是:中国要面对更加严峻的国际环境、发展过程会碰到比原来大得多的困难。要想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根本还在于提高自身综合国力。
(2)引导学生全面地看问题。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当前美国对华政策既有因担心推动亚洲主导权而急于压制中国的一面,导致它拉拢韩国、越南、日本等国搞军演,挑衅中国,这是对中国的挑战;又要看到,美国由于好战政策陷入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泥潭中难以自拔,短期来看尚无法集中全力对付中国,而中国对周边国家强大的经济影响力和长期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使中国的国际环境尤其是周边环境仍然保持良好。这是美国的“军演”所无法改变的。我们仍有抓住机会发展自己的历史机遇。
(3)引导学生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既看到美韩“军演”造成中国周边紧张的不利情况,又看到美国的步步紧逼,不可能得到渴望稳定与发展的亚洲人民普遍支持,终会遭到爱好和平人士的强烈反对。
中国较为灵活的应对措施,既向世界表明中国不随意挑起冲突、热爱和平的立场,树立和谐国际形象,又能教导国民团结统一、艰苦奋斗,化紧张时局为爱国进步的力量,将坏事变成好事。
(4)政治冲突的背后有文化差异的因素。美国人那种认为“美国应当而且有能力担负起维护世界秩序的领导者”的看法,实际上往往表现为国际政治上的霸权主义。它在文化上企图用美国的民主、自由文化取代世界多种文化,将美国人的“秩序”强加于全世界。
而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在文化上表现为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反对将一国文化强加于他国,反对使用武力手段推销自己的文化。故而中国提出“和谐世界”观念,大家和而不同。
两种不同文化战略,注定会产生冲突,一种渴望征服全球,一种坚决捍卫文化主权。我们应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的立场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