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早期活动的护理研究论文_靳秀芝

靳秀芝 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安徽阜阳 236000

【摘 要】目的:分析并研究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早期活动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 年2 月到2015 年7 月收治的需要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106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 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穿刺点出血情况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2.45%,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为52.83%,且观察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采取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而言,为患者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降低造影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术;早期活动;针对性护理【中图分类号】R54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10-082-02

就当前来说,对于冠心病患者的诊断,确定患者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情况以及狭窄部位[1],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术进行在临床上一直被当做一项“金标准”[2],而且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但是患者术后常规会伴随着一系列不良反应和并发症[3],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常规的干预方法无法更好的干预患者,因此研究有效的干预措施,本研究主要分析针对性护理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早期活动的干预效果,结果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现将主要研究情况做出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在2014 年2 月到2015 年7 月收治的这106 例需要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验的患者当中,男性患者58 例,女性患者48 例,分析患者的年龄,最高年龄为78 岁,最低年龄为32岁,平均年龄为(56.7±13.4)岁。患者经过临床检验和诊断均为冠状动脉狭窄、冠心病患者,诊断符合WHO 关于该疾病的诊断标准。患者未合并其他严重肝肾功能疾病,无精神病史且意识正常,分组以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在术后采用1.5kg 的沙袋对穿刺点进行压迫,采用无菌敷料和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保持患者的平卧位姿势,使患者术侧肢体伸直24h 后再进行下床活动。

观察组患者配合针对性护理,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术前准备。对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了解,深入病房与患者密切交流,拉近与患者的关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同时对患者例行各项常规检查,准备好相关药品和仪器等;术中监护。患者术中需要建立静脉通道,并连接血压、心电检测仪等,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密切的观测和监视,防止各类并发症产生,如果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需要立即予以干预处理;术中干预。拔管之前需要予以硝酸甘油150μg 经鞘管注入,拔管30min 内对患者的各项指标强化监测。患者取平卧位,采用1.5kg 的沙袋对穿刺点进行4h 的压迫,之后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活动,使患者的侧小腿自由屈曲,并保证床头太高30°~70°,12h 后可下床活动;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介绍同种治疗情况的预后效果,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讲述相关造影知识和病情基本常识,教会患者一些预后方法和自我干预方法等;生活干预。对患者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和指导,使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助于患者早期恢复。

1.3 观察指标对患者的穿刺点出血、并发症和不适感(腰背疼痛、排尿困难、失眠、腹胀等)进行观察和统计,并记录。

1.4 效果评判如果患者的穿刺点无渗血、局部无肿胀、无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且满意度≥80%,说明护理显效;如果患者的穿刺点有轻微的渗血、局部血肿范围较小,无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满意度<80%,且≥60%,说明护理有效;否则护理无效。[注:护理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1.5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有涉及到的数据均采用IBM SPSS22.0 统计学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的计数资料均采用X2 检验,组间比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P<0.05 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否则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 穿刺出血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穿刺点出血情况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患者的出血原因,可能和患者的肥胖有必然关系,与活动无关。

2.2 护理效果观察组有效护理49 例,护理有效率为92.45%,对照组有效护理28 例,护理有效率为52.83%,且观察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请参见表1 所示。

3.讨论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而这也为各类疾病的发生提供了更好的环境,近些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4],早已经开始成为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一大类疾病。特备是冠心病患者,冠状血管出现狭窄,这已经成为造成人类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心血管疾病[5]。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术能够更好的确诊患者的病情,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但是冠状造影术后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本研究主要基于此进行分析,从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早期活动干预效果更好,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有效率更高,说明针对性护理对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早期活动具有更高的干预价值。经过分析可以得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首先属于一种优质护理,对针对患者的个人情况提供可行的、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和护理计划,同时针对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相关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予以预见性干预,从根本上避免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本干预方法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和生活方式,并指导患者早期进行相关活动,可以增强患者的舒适度,减轻护理人员和患者家人的负担,促进了患者的预后,有助于患者更好的接受治疗。综上,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临床上对于采取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而言,为患者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降低造影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邱利秋,陈宗宁,杨雪花.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连同肾动脉造影技术的临床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21(23):1451-1452.[2]殷广利.妇产科术后98 例未早期活动运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3,22(29):563-564.[3]赵霞.影响高龄患者腹部术后早期活动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24,03(26):6342-6343.[4]张海伟.剖宫产术后早期活动对乳汁分泌和肛门排气时间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3,07(05):527-459.[5]须雅英,夏文兰.两种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观察与护理[J].上海护理,2014,28(06):363-364.

论文作者:靳秀芝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0月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

标签:;  ;  ;  ;  ;  ;  ;  ;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早期活动的护理研究论文_靳秀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