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强调学生个性教育是当代教育改革的趋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要,是学生主体性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个性发展;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2-051-01
随着时代的进步,世界各国都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人们普遍认识到:当今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高科技竞争,而高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来,个性化教育由此也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
一、转变师生角色。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在新课程中,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助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师生之间的角色转换,民主、平等关系的形成是促进学生潜力、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客观条件。
1树立信心,鼓励学生参与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自信。自信是一个人个性成长的内驱力,对青少年来说更是如此。一个人的自信心,是建立在对自我能力、潜力的肯定和客观目标必定达成的信赖基础上的。教师对培育学生树立自信起着关键性的引导作用。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学生分成三组,对第一组表示信任并予以表扬和鼓励;对第二组不管不问;对第三组不断指责和批评。实验结果表明,被经常鼓励的第一组进步最快,常受指责和批评的第三组有些进步,而被忽视的第二组则在原地踏步。所以说:激励,是教育的艺术,它能激发学生自信心的增强。
美术作为一门没有标准答案的学科,它更关注学生自身情感的表达。它的这种求异性便于老师能够更好地采用赏识教育,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索,勇敢陈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2激发兴趣,启发学生参与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智能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可以使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达到较高的水平。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趣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所以说,兴趣对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对一个人的生活和活动具有巨大的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注意寻找各种途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展示自我。
(1)以新激趣。学生普遍具有一种猎奇心理。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的新意,使之有新鲜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学习《绘画的色彩》时,我把各种不同的色彩制作成许多色样,让同学们先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颜色来代表自己,并向其他同学介绍喜欢它的理由。随之,再让学生去主动寻找自己的不同的色彩伙伴,讨论这两种色彩在一起的关系,发现配色规律,得出结论。在积极、愉快的配对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到了色彩的丰富性,不同的色彩搭配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并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等一系列色彩问题,而且在活动中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参与意识。
(2)以情激趣。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绘画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包含着一定的思想性,教师要努力去拨响学生学习的“情弦”。学生动了情,继而就有了情趣。有了与教师、作品同频共振的情趣,教育效果便可想而知,从而达到以情造像,图情并茂的效果。例如,在欣赏油画《父亲》时,由于班里的学生多来自农村,我就问:“看到这幅画你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很多同学说,画中的老农形象让他们想起了辛勤劳作的父母,激起了自己对父母的热爱之情。看到同学们都沉浸在对画面的无限遐想中,我抓住时机进一步引导他们去理解作者的创作构思与作品的现实意义,他们就会在很容易地掌握了作者的情感的同时,加入了自己的情感想象。
二、注重因材施教。分层确立教学目标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为了避免千人一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特点“量体裁衣”,多渠道并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各种条件。
1观察和研究学生因先天禀赋和后天影响及发展不同而形成的各不相同的兴趣爱好、特长、特性等,选取那些最有发展前途和最适宜社会需要的方面加以培养,帮助学生选取易突破的地方,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班上有一名男生酷爱古典音乐,对美术却毫无兴趣。在准备一堂抽象绘画作品的欣赏课时,针对这类作品较难理解的特点,我找他帮忙,希望他能协助我上好这堂课,他高兴地接受了任务,为部分作品选择了相匹配的音乐。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被配上了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两者都是对法西斯战争的强烈控诉:前者画家通过手中的画笔,把法西斯空军对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的疯狂轰炸的暴行,淋漓尽致地加以表现,以体现画家强烈的愤膺之情;而后者亦是作曲家通过音乐表达对遭受德军包围,弹尽粮绝却仍坚守列宁格勒城的苏联人民的敬仰。两件作品同是对侵略战争的强烈控诉,音乐与美术相得益彰,在音乐的呼应中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绘画作品的内涵,也深化了主题,是对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一次生动的教育。在配乐的过程中这名学生开始喜欢上了绘画艺术,举办的“抽象绘画与音乐”的活动很受欢迎。由此,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的的课堂教学也在学生这种自由地、完全地展示自我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2由于每个学生的美术能力处于不同的层面上,有的学生对事物的形象感觉比较敏锐,有的则比较迟钝,因而因材施教的另一层含义就是分层提高。我把学生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小组,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分别训练,因势利导,注意保护创作个性,在观念、形态、语言、技法等各方面鼓励学生开拓创新。同时,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根据教材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自行拟定教学目标,自主选择学习目标,从而使目标更具实效,也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目标分层的基础上再实施分层教学,最终达到差异发展。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5月.
[2]《浙江省中小学美术学科教学建议》.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2009年10月.
[3]黄春燕. 作业设计要突出“四性”小学教学参考2011年19期.
论文作者:李颖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2月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美术论文; 教师论文; 兴趣论文; 个性论文; 色彩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2月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