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_新经济论文

新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经济论文,对策论文,国际贸易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直到2000年11月底,美国经济已连续118个月保持较快的增长,虽然近几个月因股市下跌,增长速度减慢,且今年3月20日美联储又一次宣布利率下调0.5%,使人们更加冷静理性地看待美国经济,但不可否认的是,新经济给美国带来了“二战”以来时间最长的经济增长周期。克林顿执政的时期里,美国给予新经济更多的关注,2000年11月16日,APEC第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通过了《新经济行动议程》,使“新经济”这个名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展。美国的“一高三低”(高经济增长、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财政赤字)已经显示了新经济的优势。在新经济中,毫无疑问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是信息和通讯技术的传播与普及。1993-1998年随着因特网的大规模商业化,美国IT产业占经济总量的份额从1993年的6.4%上升到1998年的8.1%,由于IT产品在质量和性能上突飞猛进的时候,价格并未相应上涨,所以实际值要大于名义值,即从1993年的6.7%上升到1997年的10.7%(注:张其仔等:《新经济:与中国无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版,第17页。)。

1987年到1996年,美国经济增长中,55%来自于出口,由此可见,商品出口在美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在世界范围中美国的出口对国际市场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0年美国的进口额增长率约为17.5%,出口额增长率约为11.3%(注:庄宗明、孙平:《世界经济2000年回顾与2001年展望》,《世界经济研究》,2001年第1期。)。美国领导的新经济产业结构不断向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倾斜,先进技术商品的贸易在美国商品贸易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美国先进技术商品的进出口绝对贸易额大,根据美国商务部资料,1996-1998年美国先进技术产品出口总额分别为2852.71亿美元、3268.25亿美元、3432.25亿美元,逐年呈上升的趋势,1997、1998年先进技术产品贸易额分别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0.58%和16.89%。第二,先进技术商品存在大量贸易顺差,冲减了一部分美国货物贸易逆差,1996~1998年美国先进技术商品贸易顺差分别为245.47亿美元、322.51亿美元和298.79亿美元,一定程度上缓冲了美国其他商品贸易逆差状况。由此可见,目前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占有绝对优势,也体现了它与一般货物贸易商品的不同之处。

一、新技术产品发展周期对各国进出口的影响

图1分别反映的是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不同的产品阶段该产品进出口的情况。图1中曲线P是一国生产的产量曲线,C是国内消费曲线,当曲线P在C的上方时,说明该国产品生产供给大于需求,多余的部分进行出口。反之为进口。从图1中可以看出:

1.新产品的研制开发需要有不断创新的技术知识,拥有技术优势的大量劳动力和足够丰富的资本,这种条件的具备只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才行,如美国1994年至1999年,研究与开发投资扣除通货膨胀后每年平均增长6%,这种增长的一大部分出现在信息技术产业。所以发达国家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创造新的需求,在其他国家不具备开发和生产的能力时,发达国家出口新产品,占有绝对优势,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而此时其他国家只能从发达国家进口。

2.当一种新产品以大量生产为目的时,它就变成了成熟产品,这一段时间会经历出口先扩大后缩小的情况,因为新兴工业化国家逐步赶上差距,这种商品也从技术优势转化到资本优势,但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生产还不足以满足国内需求,仍需进口,这时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贸易条件会慢慢改变,进口会减少,发达国家的出口减少。

3.当这种产品投入标准化生产时,就成为标准商品,技术和资本都失去了优势,转而为劳动力优势,发展中国家产量增多,到最后出口,而此时发达国家已经把生产量减少,开始进口,并有可能开发出其他新产品,如此周而复始,新经济中发达国家总是占有资本和技术的优势,进而成为贸易经济的领头羊,而其他国家更多的是跟随者。

二、新经济时期影响贸易条件的其他因素

图2是1996~1999年各类国家贸易条件变动的景况,从IMF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发达国家1998年贸易条件为-0.8,1999年为2.2,成为唯一一类贸易条件改善的国家;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1997年贸易条件为3,是当年贸易条件最优的一类国家,但1998年降为0.6,1999年猛降到-6.4,是发达国家的1/4;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从1997年的0.7降到1998年的-0.7是一次较大的波动。

总的说来,发达国家的贸易条件现在是大有改观,新兴工业化国家贸易条件恶化,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影响不大。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因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贸易条件普遍恶化,亚洲新兴国家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受到重创。1999年发达国家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贸易条件形成鲜明的对比。尤其在新经济中,发达国家形成了技术密集型产业优势,新兴工业化国家还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资本为比较优势生产要素,所以亚洲金融危机的一些影响,使NIE国家的资本一部分流向发达国家,作为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资本的减少,根据罗伯金斯基定理,资本密集型要素产业的产出减少,贸易条件恶化。

2.近几年发达国家信息产品发展迅速,发达国家的新产品和成熟产品总是处于出口地位,由于新产品的摩尔定律,具有更优性能的高科技产品出口价格P[,x]不会有太大的变动,而每次新产品的开发生产都会引起新的需求,出口数量O[,X]扩大。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的“劣质产品”的劳动力转移到信息技术产业中,导致其“劣质产品”产业缩小,需要增加进口数量,这时,发达国家所得贸易条件改善,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处于被动地位。

3.发达国家拥有大量具有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能力的专业化知识人才,对于信息技术比较优势的产业来说,竞争力就取决于:是否能不断地创造新知识以及是否能将这些知识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在美国25岁以上的人口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占46.5%,日本、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分别是20.7%、21.6%、21.4%、21.5%、21.1%(注:《199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版,第907页。)。1998年,信息技术生产行业的工作人员以及在其他行业的信息技术从业人员总数为740万,占美国就业人数的6.1%。1992~1998年,需要教育程度最高、报酬最高的信息技术职业增加了将近100万个职位,增幅将近80%(注:国家信息中心编:《2001中国经济展望》(上),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年版,第429页。)。正是因为这些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应用资本进行技术创新,反过来这些新技术又会进一步增进资本。美国经济学家罗默(Paul M.Romer)1986年就得出结论,一般知识产生规模经济效益,而专业化知识产生要素递增收益,其资本和劳动要素的收入也产生递增收益。

我们可以从图3中得到一些证实。这是美国一些行业雇员附加值和工资增长速度的比较:每个雇员生产的附加值实际上反映了产业中资本(K)和劳动力(L)的贡献,L对产业的贡献反映在其工资的增长,K的贡献是由机器设备科技含量来体现,附加值超过工资增长的那部分就是科技含量的提高。美国1996年商品制造业附加值平均每人5109美元,而我国只有258美元,赶不上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284美元)。(注:张祥主编:《知识经济与国际经济贸易》,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9年版,第74页。)

4.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如果是进口替代型的资本减少,进口产业生产部门的劳动力生产率增长速度小于出口部门,使一个单位出口竞争品单位数表示的单位进口竞争品的国内交换价值上升,在国际交换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对外贸易条件改善。如果是出口扩张性资本减少,那么出口产业部门的生产率增长降低,进口产品用出口产品表示的数量增多,贸易条件恶化。

三、新经济对我国贸易的启示

(一)新经济时期我国高新技术贸易概况

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成长,初具规模。如图4所示,1993年至1999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产值年均增长22.7%,高于同期全部工业产值年均增长5.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1993年的538.6亿元增加到1999年的1590.72亿元,1999年的增加值为1993年的3倍;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从1993年的1875.2亿元增加到1999年的6496.42亿元,1999年的总产值为1993年的3.5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从1993年的5%增加到1999年的10.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93年的1.56%增加到1999年的1.98%。如表1所示:

2.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情况。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1993年为205.85亿美元,1999年为623.02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24.8%,其占全部商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93年的10.5%增加到1999年17.3%。出口总额由1993年的46.76亿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247.04亿美元,比1993年增长了4.3倍。出口额占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也由6.2%上升到14.1%。同时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额也在上涨,从1993年的159.09亿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375.98亿美元,占工业制成品进口额的比重由1993年的17.7%上升到1999年的27.1%。总的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一直是进口大于出口。1993年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逆差超过100亿美元,1994年达到历史最高点为142.6亿美元,1999年仍然在100亿美元以上,见表2。而世界银行1998年的资料显示,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新加坡等国1996年高新技术商品出口金额分别为1980亿美元、1510亿美元、1100亿美元、850.35亿美元、737亿美元,分别占各国全部货物商品出口的44%、39%、25%、40%、71%。

3.虽然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但目前我国仍处于劳动密集型优势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还十分薄弱,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技术水平上,在品种、质量、档次上,同工业发达国家,甚至同新兴发展中国家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如1998年美国和日本生产的集成电路平均每人达到100多块,而我国每人平均才合1块多。我国除少数高新技术产品能够设计制造外,多数只是进入高新技术产业下游领域,即只能从事加工装配,许多核心技术我国尚未掌握,特别是网络产品的大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整件和零部件,均需依赖进口。尤其是预计入世后,进口产品关税降低,价格也随之下降,国内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也更加旺盛,而我国又不足以具备满足消费需求的能力,必然会引起大量的进口,所以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会比出口增长得更快,其贸易逆差会进一步扩大。

(二)我国的对策

1.根据国际产品生命周期所揭示的产业转移趋势,推动技术成熟度高的企业抓住机遇,加强出口,创建品牌。随着产品生命的递移,生产中的优势来自于不同的生产要素。如计算机产业在导入期的比较优势来自研究和开发的科学技术这个要素;在成长期的比较优势来自于资本和高新技术劳动者的充足供给;成熟期除了继续需要资本以外,还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不同国家由于生产要素供给情况不同,可以在某一产业的不同阶段相继形成出口优势。如钢铁、造船等产业的比较优势正在转向我国,对于在国内市场上已趋于饱和的产品来说如彩电、冰箱等完全可以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变迁,把多余生产能力转移到发展程度比我国差一些,对家电产品有大量潜在需求的国家中去。

2.加工研究开发费用,改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品出口的融资条件。据国家统计局1998年3月公布的数据,1997年中国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368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0.5%,低于1993年的0.7%,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下水平。据了解,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值为1%左右,发达国家达到2%。日本研究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4%,美国为2.5%,德国为2.3%。发达国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以上,而我国仅为30%。

因此,要想在高科技产业取得优势,必须加大对科研和开发的投入,多方位筹措资金。不应仅限于政府投入,应利用民间更灵活的融资渠道,加强企业和科研机构的联系,鼓励和引导企业向科研项目投入资金并适当引入风险资本,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已经转化的科技成果中,成果转化资金靠自筹的占56%,国家科技计划贷款的占26.8%,风险投资仅占2.3%,而发达国家,风险投资在高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化方面起了关键作用。同时,国家应鼓励高科技企业积极吸收外资和从国际金融市场上融资;允许有条件的高新科技企业进行直接融资,优先安排经营稳定、条件成熟的高新科技企业上市;改善商业性金融服务,对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和产品出口在流动资金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在妥善解决风险担保机制后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及科研开发给予更大的倾斜。

3.采取各种人才政策,吸引、保留人才,并把普及在职和业余教育结合起来。我国进入90年代以来,海外人才的回归率逐年下降。1991~1995年间,我国公派海外人才回归率分别为71.3%、55.2%、47.7%、26.3%和31.2%(注:陈漓高主编:《新经济挑战中国》,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95页。)。我国第一批从事"863"计划的年轻科技人才,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一部分出国,一部分去了外企。这反映出我们缺乏合理的保护、使用和珍惜高新技术人才的措施。看看韩国和台湾地区的高科技工业,主要是依靠大批回国人员搞起来的,这些回国人员曾经长期在美国的硅谷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回国以后委以重任,起了很大的作用。

所以,我国应尽快加速高科技人才和国际经营人才的培养与交流。既要创造优惠条件在世界范围内吸引一流科研开发人才,包括吸引留学生回国参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建设与开发,更要充分利用国内现有的科技和经营人才,要针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探索用新的模式高效率使用和激励人才。可以根据高科技企业的性质,允许科技人员持有技术股、创新股,并在分配上大胆向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倾斜,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鼓励科研开发尖子人才脱颖而出。适当地引导人才从科研院所向企业流动,目前我国拥挤在科研院所的高新技术人才占高新技术人才总量的近82%,而企业R&D部分的人才仅占18%,允许一部分人才转向企业会促进我国科研技术的发展。

4.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造良好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依法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的专利、专有技术实行有效保护;积极促进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国内装备工业水平,推动扩大成套设备出口,提高传统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完善出口信用保险体制与政策,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出口信用保险服务。

标签:;  ;  ;  ;  ;  ;  

新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_新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