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小汽车不断进入家庭,单位公务用车也逐年增多,且车辆档次越来越高,一旦发生事故,动辄就损失上万元之多。日常生活中交通安全,尤其因不良心理、情绪,违章驾车发生事故的居多,要想控制交通事故发生,各级就必须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把握驾驶员素质关。因为稳定的心理素质是机动车驾驶员实现车辆安全行驶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他每时每刻都会影响机动车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关键词:企业驾驶员;不良心理;风险防范措施
一、前言
在引发交通事故的三大因素中,人是导致交通事故最重要的因素,而人的因素中,驾驶员是最主要的因素。大多数交通事故的发生,都和驾驶员的不良心理活动有关,但是目前还有部分驾驶员存在着某些违章心理特征,如麻痹心理、侥幸心理、紧张恐惧心理、犹豫心理等特征,这些心理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交通安全。
二、驾驶员常见的不良心理分析
(一)侥幸心理潜藏着交通事故的危机
有的驾驶员片面地认为发生事故的人是运气不好。运气好的人即使违章也会平安无事,认为违章驾驶并不是每次都发生事故,于是抱着侥幸心理,开车挤道,违章超车,抢红灯。还有的驾驶员酒后驾车,反应迟钝而违章肇事。据调查统计发现:50%~60%的车祸与驾驶员酒后驾车有关。酒精对人的大脑起麻痹作用,让人对外界事故的感知力、判断力及综合分析能力均下降,眼睛视野范围缩小。操纵动作的准确性差,因而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刹车制动及操纵回避动作均欠准确与灵活,以致发生车祸。有的驾驶员明知车辆有故障,仍带“病车”上路,心存侥幸。这种侥幸心理有很大的冒险性和危险性,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容易导致悲剧的发生。
(二)紧张恐惧心理导致驾驶员操作动作变形
有的驾驶员未经领导批准,开车办私事,行车手续不完备,面对交通警察或其他执法人员,以及经常出现的各类交通事故现场等,都会出现恐惧心理。另外,大多数新司机存在着对复杂路况的恐惧心理及对在特殊天气(如:大雨、大雪、大雾等天气)下行车,特别是在路面有结冰和下大雾的特殊天气下行车,存在恐惧心理。处于紧张心理状态下的人们。其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思维迟钝、肌肉紧张、手脚发软、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短促、全身冒冷汗、四肢无力等。不仅如此,紧张往往使人的智力效应下降,并导致驾驶员判断不准确,动作失调。无所适从,操作不当,甚至失误等情况出现。
(三)犹豫心理丧失紧急避险的最佳时机
犹豫心理多表现在新驾驶员身上,由于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新驾驶员缺少对车速、纵向和横向行车间距、车辆的通过性能以及道路交通信息的判断经验。例如,会车时能不能安全通过心里没底;计划超车时一时拿不定主意到底是立刻超还是等一会再超;在通过交叉路口时,正好赶上红绿灯信号即将切换,不知道是加速通过还是停车等候。在这些情况下,驾驶员会左右游动手中的方向盘,导致车辆忽快忽慢,不知道是应当加油还是应当刹车,动作缩手缩脚。据有关研究统计,有70%以上交通事故属于驾驶员的责任,其中有50%的原因是由于驾驶员的犹豫不决、反应迟缓导致判断失误、采取措施不当而造成的。对驾驶员而言,犹豫不决是行车之大忌。交通情况变化莫测,车辆在行驶中不会给你足够的时间进行逻辑推理。在处理突发险情时,如果不能当机立断,快速准确地作出反应,就可能丧失紧急避险的最佳时机,导致无法弥补的损失。
三、根据“情绪”表现。掌握驾驶员的心理特征
机动车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都会对自己周围的环境表现出自己的心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愉快、忧愁、失望、悲伤、恐惧、苦恼等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变化,是外部事件在人体内引起的一系列内变过程之后出现的表情,当受到刺激时一般是通过面部、动作、眼神等表现出来。在驾驶车辆行驶过程中,当驾驶员心情愉快、满意时能感到心情舒畅、心理舒适,对事物的观察和判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常常表现出感受力强,勤于观察,反应迅速,判断准确,动作敏捷,这就是常说的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有利于车辆行驶安全。反之,要产生忧愁、恐惧、苦恼等情绪波动时,则感受力下降、精力分散、懒于观察思考,开起车来胆大气租,易开“英雄车”、“霸道车”,一但遇到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时,则反应迟钝,判断失误等不良行为。足见驾驶员的情绪和情感好坏直接影响着行车安全,所以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时,不但要有稳定的“情绪”,而且还要有较好的“情感”。
四、风险防范措施
(一)加强安全教育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交通安全教育是为了让驾驶员认识到交通安全重要性,懂得交通法律法规的有关知识,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是解决交通事故的根本途径。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宣传栏、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宣传阵地,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同时,联合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增强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其职业道德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使其具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他们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规,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培养过硬的专业技术,提高操作能力
驾驶员除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和人生观及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外,还应具备良好的驾驶技术及修理技术,这样在驾驶过程及遇到突发情况时,才能做到胆大心细、反应灵敏、判断准确、果断及时,是确保行车安全的必要条件。因此,驾驶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培养良好的习惯,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的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勤练基本功,练就一身过硬的专业本领,不断提高驾驶操作技能。车管单位定期通过各种形式(维修技术教育、驾驶技能教育等)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教育,特别是对突发情况的操作要领、处理方法,应列举一些案例进行讲解等。
(三)加强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培训
驾驶员的心理素质训练,是指对驾驶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实施有良好标准的引导,使其在情绪、意志、思维等方面,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强烈的责任心,有较强的注意力及控制力。能够冷静果断地处理突发事件。应从多个渠道切实有效提高驾驶员的心理素质。
(1)充分利用音像资料、录像等现代化教育工具对驾驶员进行心理学教育。尤其对重、特大事故录像进行心理分析,以提高驾驶员学习的兴趣,增强教育效果。针对驾驶员制定针对性心理素质培训计划。重点针对情绪、注意和意志等3项心理特征进行培训,并进一步开发研究适合驾驶员心理测量系统,更好地为驾驶员心理素质训练服务。定期对驾驶员进行安全心理测评,以确保其行车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
(2)将心理素质训练贯穿模拟驾驶训练和实车训练的整个过程,进一步提高心理素质训练的效果。
(四)增强“意志”能力。确保驾驶员的心理舒畅
在从事驾驶活动时,为达到安全的目的,充分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商,克服重重困难,正确处理路面情况,冷静处理复杂的交通矛盾冲突,这都是意志的表现。意志是意识的调节,他表现在有能力去实现有目的方向的活动和需要克服困难的行动,人的意志是在完成预先拟定目的活动行为中表现出来。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情况,当为了达到安全目的时,就需要拟定达到目的的一系列决定。例如,是加速还是减速,是超车还是让车,是避让还是停车等,并付诸实施,运用意志去完成任务。
五、结语
对驾驶员来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及其重要的,但是目前还有部分驾驶员存在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心理特征,如抢时间、爱超车和出风头心理等,这些特殊的心理特征往往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大隐患,特别是一些年轻的驾驶员要引起高度重视。
论文作者:谢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9
标签:驾驶员论文; 心理论文; 交通事故论文; 心理素质论文; 目的论文; 行车论文; 交通安全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