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速。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蓬勃发展。地铁司机作为轨道交通安全执行人是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之一。结合地铁司机的实际工作,对安全驾驶和心理压力疏导的管理尤为重要。
关键词:地铁司机;行车安全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出行要求与日俱增。地铁司机作为城市化轨道交通运营中行车安全的关键点,是安全运营的基础条件,如果管理疏漏,就会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失和难以估量的影响。这就要求加大对于地铁司机队伍的安全管理,结合实际中地铁司机的工作性质,分析地铁司机的工作特性,进一步地对其安全性作出合理的措施并进行有效的保护。
1地铁司机的工作特点
(1)专业操作的技能要求高,司机作为地铁行车的关键保障,这就要求司机既要掌握熟练的驾驶技能,还应该掌握和列车运行相关的信号、通信等专业知识,进而在实际中灵活的应对各种突发性的事件。(2)安全的风险较大,这就要求地铁司机在工作中做到万无一失,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警惕性面对该项工作。在行车中,面对车辆的安全故障时候,司机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其作出判断和有效的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于运营中的影响。
2加强地铁列车运行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造成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因素包含多个方面,其中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占据相当比重。城市地铁轨道交通不仅能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的交通服务,也为社会经济的建设发展带来重要动力。地铁列车运行安全水平的高低,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质量管理指数的高低。地铁列车运行的安全还关系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企业形象。树立地铁列车运行安全意识,是构建地铁运行安全网络的前提。随着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地铁已成为城市市民的重要交通工具。随着城市人员密集程度的逐渐加大,地铁自然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枢纽,确保地铁列车运行安全的责任自然也会相应增强。地铁公司只有树立良好安全意识,真诚为市民提供贴心服务,才能增强企业竞争力。在企业获得较高社会评价的同时,也能够保持地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地铁司机应具备的素质
根据“海恩法则”,事件的发生是多个问题、隐患积累到一起所产生的,地铁行车安全事件也是如此,地铁司机被称为行车安全“最后一道防线”,这就需要地铁司机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素质。(1)准确及时汇报,在发送突发时间或行车故障后,地铁司机作为现场第一责任人,必须将现场情况反馈出去,报告给行调、车队长,通知给车站人员,得到技术支援更有效快捷的处理突发情况。(2)良好心理素质,在发生突发情况后,现场的混乱、乘客的骚动、行调的呼叫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地铁司机处理故障和突发情况的心态,作为地铁司机,不仅要具备耐得住寂寞、始终如一的耐心,还得要有处变不惊、随机应变的能力。(3)较高业务水平,地铁不像旅客列车,车厢内是没有列车员的,几乎所有城市的地铁整列车只有一到两名地铁司机。这就要求地铁司机要有相当娴熟的业务水平,不仅要熟悉车辆方面的知识,还得了解屏蔽门、轨道、接触网等设备的基本知识及各种非正常情况下行车组织、应急预案、消防知识等,今年某市地铁乘务部与车辆部联合开始尝试将校招司机首先安排到车辆部学习列车基本原理和检修知识,以更大程度的提高司机业务水平。(4)事件的总结和分析能力,地铁故障或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进行分析定责,司机所记录的时间、故障或事件的现象及总结等就成为分析定责的一个必要的内容,这就要求地铁司机具备故障事件的总结分析能力,以确保避免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地铁司机岗位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4.1增强行车安全培训力度
首先应培养司机团队的社会服务性意识。相较于其他城市交通工具来讲,地铁车辆优势明显,诸如:不拥堵、经济便捷等,因而很多人将地铁车辆作为日常出行的首选方式。而为了维护地铁车辆行驶稳定性,便需要逐步强化对地铁司机队伍社会服务意识的培养,让他们将乘客满意作为首要,确保行车安全。其次应定期培养地铁司机的职业技能。地铁车辆驾驶动作看似十分简单,但其中涉及到的内容与细节较多,因而对地铁司机的专业素养与职业技能水平要求较高。对于司机而言,除了熟练掌握必要的驾驶技能外,还应不断学习与巩固这些技能,以此来降低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最后应对司机队伍的安全行车意识进行培养。地铁车辆运行安全性是否收到保障,除了影响到社会生活外,还影响着经济发展,因而要求地铁企业应不断对地铁司机的安全行车意识进行培养,安全驾驶应排在经济利益之前,永远将“安全”放在第一位,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塑造出良好的企业形象,保护人民与国家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只有这样才能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4.2严格制定各类规章制度
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用制度约束人的行为,用制度管理企业,全力构建现代企业运营模式。有了好的制度,还要有好的执行团队,可以说,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就是团队执行力,如果一个团队缺少快速、精准的执行力,企业所有措施都无法落实,严重影响企业发展和变革。轨道交通企业要想保证行车安全,就需要制定各种规章制度,通过制度规则约束,形成一种纪律、一种习惯,使广大员工共同遵守、无条件执行。当然,制定制度的人,也要深入一线,掌握一线员工需求,了解新技术、新设备,制定出符合运营需要的合理制度,然后在实践中通过检验,再不断完善,以此指导一线员工按章操作。司机是重点岗位,对司机工作标准要及时做好“修、订、补、废”等相关工作;对乘务安全管理更新中,要结合关键岗位、关键作业、关键时间、关键人员不断进行细化;对制度的执行要加强监管,通过检查、考核等手段,提高执行力。
4.3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力度
针对地铁企业而言,逐步强化各个阶层管理力度,逐步拓展安全管理范围,是保障地铁车辆安全运行的关键。对地铁司机而言,应从自身所在岗位应当承担的职责出发,逐步引起安全管控意识,并培养自身安全风险识别的能力,因为地铁司机的一举一动都关乎着车辆行驶安全,而这便意味着企业应当增强安全风险管控力度,增派安全风险监管员,并引进先进的安全风险监管设备,以此确保地铁车辆行驶安全。
4.4合理分工,逐级负责,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
(1)合理分工,逐级负责。按照三级安全网络体系,公司主要领导抓安全、专业安全工程师负责各项安全工作的检查和监督,班组长为各自班组安全管理责任人,负责监督落实班组安全生产执行情况,圆满完成生产任务。所以,如何合理调整生产、管理人员和各自岗位配置,也是安全生产管理中一门新课题。(2)奖优罚劣是动力,也是提高一线员工执行力的一个好方法。应针对地铁司机岗位工作特点,建立各自“生产岗位工种责任制”和“电客车司机岗位作业标准”,推行绩效工资制度,奖优罚劣,加强月度考核综合管理,坚持“按劳分配”,坚持“公开”、“公平”的原则,制定奖金分配考核办法,实行绩效奖金制度,对于优秀的员工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激励其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兢兢业业,为行车安全添砖加瓦。
结语
总之,随着地铁线网的不断扩大,乘务司机的行车安全习惯管理及预警性管理对于行车安全事故/事件的预防愈发重要,良好的作业习惯加上稳定的思想状态是确保地铁行车安全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毅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15(03).
[2]邢晶晶.新时代时期地铁安全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1).
[3]戚秀卫.如何做好地铁乘务司机安全管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6):160-163.
论文作者:马佳燊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8
标签:地铁论文; 司机论文; 行车论文; 这就论文; 车辆论文; 制度论文; 列车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