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优劣直接反映在对项目成本费用的控制和对各类预决算资料的管理上,其作用不仅在于控制项目投资不超过批准的造价限额,更在于促进了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有助于降低成本费用和投资风险,使业主方资产投资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原因分析;措施
一、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原因分析
1.缺乏造价管理意识
一是缺乏成本控制意识。部分施工企业当中,很多人员对于成本管理的概念认识不足,对于一些工程项目需要多少资金投入分析不细,投资概算不严谨,很多仅凭主管人员个人经验得出,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致使投资概算远远偏离实际。还有一些企业在材料采购中存在“只选贵的,不选对的”的问题,盲目选购高价材料,导致成本高于预算。二是缺乏责任意识。在许多企业中,人们普遍认为造价管理只是工程部门和造价师自己的事情,管理责任过于单一化。但造价师对于施工现场实况了解的局限性,使得其对造价的分析往往不够全面,特别是对于一些隐蔽工程,很容易出现审核遗漏和核算失真的问题。
2.工程方案和图纸设计经济性控制不足
对于一些工程量较大,占用资金较多的施工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经济性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而工程方案和图纸设计则是研究和评价的基本依据,也是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目前,在工程方案和图纸设计中,经济性分析往往是被忽略的一环。有的分析人员为了迎合领导个人意图,认为只要方案可行并得到领导认可,那么成本造价的多与少则是领导决策的事,认为与分析员和具体经办人关系不大,由此也容易造成建筑工程造价虚高。由于缺乏对设计方案经济性的评价与考核,很多工程项目的经济性指标只能依靠设计人员的经验和责任心来维持。而很多情况下,为了赶进度,尽快拿出设计方案和图纸,很多设计人员并没有到现场进行细致考察,容易出现图纸方案与现场情况不符的问题,经济性当然难以保证。更有甚者,个别设计人员为了获得更多设计费和拿回扣而故意加大成本。还有一些情况则是人员设计水平有限,导致工程量和使用材料增多,建筑工程造价增加。
3.设计和工程变更较为随意
一些建设单位在前期由于工期要求较紧,对现场勘察不到位,对施工设计方案没有认真审查,致使施工准备工作不足,施工中经常会出现设计变更的问题。加之业主方对招标文件、承包合同把关不严,对投资额度和建设标准要求不明确,对施工过程缺乏必要监督,致使设计变更较为随意。有的建设单位还存在“摸着石头过河”,边施工边变更设计的情况,在没有更改必要性论证和必要监督的情况下,对一些工程内容说改就改,甚至是一改再改,而成本造价也随之增长。工程变更联系单是施工过程中图纸变更的依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建设单位对变更联系把关不严,变更联系不及时,对联系单管理不善,时间一长,变更的工程内容就会模糊不清。而有的施工单位会利用联系单的遗漏来做手脚,从中故意省略或删改不利于己方的内容,以达到增加费用,牟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对于业主方来说,由于缺乏联系单为凭证,自身维权也比较困难,在未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动态化监管,各项费用未及时累计的情况下,因变更工程增加的费用自然也成为一笔“糊涂账”。
二、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措施
1.强化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意识
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为了降低投资风险,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收益,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树立成本控制意识,重视对建筑工程造价的科学管理。建立专门的造价管理部门,对每一项工程都要明确造价控制的目标和责任,杜绝盲目投资。同时,建立各部门相互协同的造价管理机制,调动各部门人员共同参与造价管理的积极性,为造价师对造价资料的审核提供便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加强对项目设计的管理和审查
项目设计直接关系投资效益,这也是造价管理的重点,对项目设计的管理和审查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推行设计图纸招标。一个成功的设计方案应当同时兼顾功能性、技术性和经济性,但设计人员对经济性考虑的欠缺,容易使设计方案的技术与经济出现脱节,难以从根本上有效控制建筑工程造价。对此,应在明确投资预算上限的基础上,采取在统一方案下进行设计招标的办法,通过对多项投标方案的技术性和经济性进行综合比较,择优采用,以此来促进设计单位对成本的重视,提高方案的经济性。二是推行限额设计。业主应与设计人员就设计方案多进行商讨,对项目的使用功能与费用反复比较,在限额设计下促进设计的优化。三是组织设计方、施工方、业主方对施工图纸进行认真会审,着重审查图纸中设计上和材料使用上的浪费,在保证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简化设计,降低成本。四是推行设计奖优制度,对于采用新方案、新技术、新材料实现成本降低的,可根据节约额度按一定比例予以奖励。
3.加强对设计变更的审查
根据设计变更,建设单位应采取动态化的造价管理方式。首先对施工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进行严格审查,会同设计单位和相关专家对设计变更的必要性和科学性进行分析,确有必要变更的,应尽量采用兼顾功能性和经济性的变更方案。设计变更后应认真填写和保管联系单,对变更后的建筑工程造价进行及时总计累加,同时对变更后造成的损失追究责任。
4.把好预结算审计关
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审核主要是审核施工签证单、设计变更单是否合理,工程量、单价的套用及费用的计取是否正确。在读懂看透施工图纸、竣工图纸的基础上,结合招投标文件、合同、会议纪要、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设备材料价格签证、工程变更签证等资料按有关规定计算核实。对于工程量的审核应仔细核对施工内容与设计图纸是否一致,图示尺寸与计算尺寸是否相符;单价套用审核应注意套用的计价表是否准确,施工项目是否存在重复套用,如在装饰工程中墙面工作内容已含扫灰水部分,则套乳胶漆单价时则应去除该项目;对于施工材料的审核应认真查看其规格型号、生产厂家等信息是否与材料单相一致,套用定额单价是否正确。对在审批工程结算过程中无法解决的一些材料定价问题,应积极上网查询和打电话咨询,弄清网络造价信息,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及时与现场人员沟通,了解现场情况,最终合理确定单价,从而杜绝施工单位虚报材料单价的可能性,为工程结算审减费用。另一方面,还要做好对预结算审计资料的接收、编号、分发和送审的相关工作,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提供翔实的可查依据。
5.加强对建筑工程造价人员的培训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实践性、经验性、理论性较强的工作,除了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摸索和积累经验,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培训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利用业余时间积极组织本单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参加网上继续再教育,参加注册造价师和造价员培训班;组织全体造价人员参加BIM技术培训、营改增培训、16G平法计价培训、算量系列软件专业操作培训等,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全面提高人员业务技能和管理方法,从而促进企业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提高,降低成本费用和投资风险,使资产投资效益最大化。
三、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科学运用多种方法,在统一目标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为确保建设工程经济效益和有关各方经济权益而对施工成本费用进行的审计、监督、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是项目投资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张海峰. 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分析[J]. 山东工业技术, 2017(13):142-142.
[2] 初艳鲲. 浅析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策略[J]. 经济研究导刊, 2017(35):180-181.
[3] 陈巧巧. 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J]. 四川建材, 2017, 43(1):189-189.
论文作者:王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建筑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图纸论文; 造价论文; 工程论文; 经济论文; 人员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