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日本企业成功的动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竞争论文,动力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 尽管近年来日本经济遇到困难,回升乏力,在最近公布的世界经济竞争力排行榜中日本的名次一再下降,但日本经济在战后50年中迅速崛起并成为第二经济大国,仍然是值得人们认真研究的问题,特别是日本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扩张力、在几次日元升值中表现的非凡应变能力、忍辱负重的创业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管理方法,是值得我国企业仔细揣摩和学习的。
鉴于此,本报驻东京记者阎海防在多年观察、思索的基础上,采写了一组探讨日本企业成功之道的文章,共三篇,今天发表的是第一篇,第二、第三篇的题目分别是《社风——日本企业的无形资产》、《市场占有率——日本企业的“生命线”》。
日本经营学家认为,日本企业所以有活力,在于日本国内有一个激烈竞争的大环境,日本企业正是在竞争的磨炼中强盛起来的。
日本企业不但勇于竞争,而且善于竞争。人们研究发现,日本企业的竞争手段大体有三个特点:①无限制地追求企业的扩张;②保持比对手更强的优势;③在竞争中充分发挥这一优势。
无限制地追求企业的扩张是企业最大的目标,无论在任何领域得手后,日本企业也绝不会停下脚步,因为他们知道,停步歇息就意味着被别人追上。在众多的日本企业中,本田就是这样的企业。日本最初的摩托车市场是群雄逐鹿的时代,本田初出茅庐,人单力薄,却要面对50多家企业的竞争,最大的“东发”公司其实力是本田的数十倍。面对强手,本田将所有力量放在开发新产品上,不断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一个接一个地推出新型摩托车,从而打败了除“东发”以外的所有对手。人们以为,已经爬到“第二把交椅”的本田应该满足了,但本出并没有就此停步不前,而是向强大的“东发”公司发起了挑战,为了战胜对手,甚至不惜“超量”贷款,进行大规模投资,经过几年的争斗,终于把“东发”逼到破产的境地。本田夺得第一后,仍没有就此罢手,而是宣布立刻进入汽车市场。到了80年代中期,本田从汽车厂家的最后一名挤入前三名,甚至大有超过第二名日产公司的势头。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本田又突然宣布向美国市场进军,此举让丰田、日产等企业十分吃惊,后来,本田在美国市场的生产量和销售量都超过了其它日本企业。
日本企业在竞争中,一向善于研究对手。他们战胜对手的诀窍有两点:一是保持比对手更强的优势;二是如果没有优势,则保持与对手的差异。例如丰田公司在日本汽车领域拥有绝对的优势,令其它对手不敢正视。据分析,在技术开发方面,实际上各汽车企业势均力敌,甚至日产公司还略占上风,但丰田的优势则在于其完整的低成本战略以及强大的销售网络。如果开展价格竞争,丰田会让所有对手俯首称臣。丰田就是凭着这一优势,独霸“车坛”数十载。再如夏普公司。夏普在日本家电产业中原来属于“小字辈”,不能和松下、索尼、日立、东芝等“名将”同日而语。但是,夏普近几年采取了“差异化”战略,即避其锋芒,攻其弱点,当其它大企业在家电的性能上拼命争斗时,夏普却独自开发别人忽视的液晶市场,结果,现在市场上的电子产品显示屏大都使用夏普的液晶产品,夏普至少在这一领域拥有绝对的优势。
日本企业不但能保持自己的优势,而且能彻底发挥自己的优势。这也是日本企业在竞争中强盛的诀窍。从整体上看,日本企业在每一个经济发展阶段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
从一个企业看,这个特点也十分鲜明。例如松下公司知道自己的技术开发力量不如别人,而自己的优势是庞大的销售网络,任何一个商品只要进入松下的销售系统,就会遍及全国。于是,松下把研究开发的“重活”让给别人,自己则潜心研究市场,一旦发现某家企业产品的市场潜力大,或者立刻购买其专利,或者研制同类产品,然后进行大批量生产,推向市场。号称“技术王国”的索尼因此屡屡败在松下的手下。
从日本企业的实际运转过程不难看出,市场竞争给日本企业创造了施展才能的天地,而企业只有在竞争中才能强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