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税收负担转移的影响因素及社会效应_税负转嫁论文

论税收负担转移的影响因素及社会效应_税负转嫁论文

论税负转嫁的影响因素及社会效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税负论文,效应论文,因素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商品经济是税负转嫁的经济前提,税负转嫁是一切商品经济共有的现象,这是已为人知的学术论断。但进一步研究会发现,税负转嫁不只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在商品经济运行中,它还是一个影响经济的重要因素,并也受制于某些经济的和税制的因素。研究这种相互影响的意义在于:把握税负运动的客观规律,探讨税收负担的合理分布,调节生产和消费,实现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

虽然税负转嫁现象普遍存在于商品经济社会中,但能否转嫁、如何转嫁及转嫁的程度,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它具有一定的规律,即要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一)税制类型对税负转嫁的影响

税收制度中有直接税和间接税两种分类。一般认为,在商品流转过程中直接课于商品的税,即流转税或间接税,对税负转嫁的影响最大;在分配过程中课于企业利润和个人收入的税,即收益税或直接税,对税负转嫁的影响不大。间接税容易转嫁的根据是:(1)商品课税后, 会改变该商品的边际成本。依据经济学中“边际成本决定价格”的原理,课税必然引起价格提高,如果市场需求弹性较小,销路看好的话,税负转嫁即可实现。(2)商品课税发生在销售者内部, 商品购买者接受的是一个既成的价格,不了解,也不甚关心商品价格的具体构成,从而使间接税转嫁的隐蔽性较强,客观上易于转嫁。(3 )间接税以特定环节的商品流转额为课税对象,比较容易循着商品的流转方向,通过价格波动实现税负转嫁的前转。所以,从税制角度看,间接税被公认为影响税负转嫁最主要的因素。而直接税属于企业利润或个人收入的分配范畴,不会影响所提供商品或劳务的边际成本,自然不能通过价格变动来转嫁税负。另外,分配过程中社会成员之间也很少发生象商品流转那样的经济联系,其税收负担的变化不能相应量化在每一个商品的单价上,缺少税负转嫁的顺畅渠道。

不过,严格地说,不同税种转嫁的可能性只有难易之分,而无绝对能转或不能转之说。理论和实践早已证实,间接税只有转嫁税负的内在属性,如不具备价格、供求变动等条件,也不容易转嫁。而直接税在一定条件下,却可以实现一部分转嫁,如企业交纳的所得税,在可能降低工资、延长工时、提高劳动强度的条件下,就有转嫁的可能。

(二)价格变动对税负转嫁的影响

西方学者认为,典型意义的税负转嫁是和价格密切相连的。税负转嫁的基本途径是在进行经济交易时,将税款加于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之中转给他人负担。这种因价格变动形成的税负转嫁,实质上是通过商品价格背离价值而实现的。换言之,在商品价值既定条件下,税负转嫁必然表现为价格与价值的背离运动。根据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商品价值W=C+V+M。在平均利润条件下,商品价值表现为生产价格,即生产价格=成本+平均利润,而商品价格则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在缴纳税金条件下,商品的市场价格=成本+平均利润+税金。这时,市场价格已背离价值,如果该商品的市场供求弹性决定能使商品按此价格销售,则税金就能转嫁他人。反之,如果加价前转不行,那么,纳税人只好借助压低进价从而降低成本来转嫁税负。还可以企业纳税实例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如果某企业本月缴纳流转税10万元,表面上看,这笔税款从企业帐户划拨构成其税收负担,但细分析它可有三个来源,一是利用市场竞争手段,压低供给者的价格,购进低价原材料而得到的额外收入;一是采用抬高价格办法,使购买者支付高于价值的那部分价款;一是企业自己创造的价值。前两个来源是从其它经济主体转移而来的价值,企业用这部分价值支付税款,并不构成企业的实际负担。当然,税款能否转嫁出去,并不完全取决于企业,主要取决于政府价格政策所给予企业的定价自由度。如果纳税人想加价出售商品而转移税负,但价格政策不允许变动价格,税负就无法转嫁出去。所以,价格能否变动及变动幅度大小都很大地影响着税负转嫁的效果。

(三)商品供求弹性对税负转嫁的影响

在商品经济中,商品价格的变动要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受供求规律的支配。市场商品的供给与价格的涨落,并非个别生产者所能控制。商品价格一有变动,需求即随之变动,而供给也不能不寻求对策,加以适应。课税商品的价格能否抬高,税负能否转嫁,不是供需各方的一厢情愿,而取决于市场上供求弹性的经济压力。在影响税负转嫁的诸多因素中,商品供求弹性和价格一样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从需求方面看,商品需求弹性是表明商品价格变动而引起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程度,用需求弹性系数表示为:

需求变化百分比

需求弹性系数=────────

价格变化百分比

需求弹性系数的绝对值等于1为有弹性,大于1为弹性大,小于1 为弹性小,等于0为完全无弹性。一般说来,需求弹性越大, 需求数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越强,税负转嫁的可能性越小;反之,商品需求弹性越小,税负转嫁的可能性越大。需求弹性大说明,当某种商品因增加税负而提高价格时,购买者就会减少购买欲望,阻止价格的提高,或使价格回降。在这种情况下,税负就难于转嫁。需求弹性小说明,某种商品(如生产原料、生活必需品)因税负增加而提高价格时,购买者没有选择余地,仍然需要消费,因而价格提高阻力小,税负容易转嫁。

从供给方面看,商品供给弹性是表明商品价格变动而引起商品供给量变动的程度,用供给弹性系数表示为:

供给量变动百分比

供给弹性系数=─────────

价格变动百分比

供给弹性系数的绝对值等于1为有弹性,大于1为弹性大,小于1 为弹性小,等于0为完全无弹性。一般说来,供给弹性越大, 税负转嫁的可能越大;反之,供给弹性越小,税负转嫁的可能越小。供给弹性大说明,某种商品增加税负后,为维持原有税后利润水平,生产者通常要提高销售价向前转嫁税负。如销路问题不允许这样做,则力图通过降低工资、原料价格、利息等方式将税负后转给工人、原料供应商、债权人负担,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来消化增加的税收。如这些均不奏效,则同行的竞争会将那些弱小企业逐出市场,使此类商品供应减少、价格提高,供求重新达到均衡,使一部分或全部税负能够通过提高的价格转嫁给购买者。供给弹性小说明,某种商品虽然税负增加,但由于资金、技术等条件限制,转产困难,或转产要受时间限制,所以只要还有利可图,生产者就会继续生产,维持已趋饱和的市场容量,价格自难提高,从而也就难于转嫁税负。

还应指出的是,实际生活中商品供求双方对价格的影响,从而对税负转嫁的影响是同时形成的。因此,供求双方对税负转嫁的影响程度,可以组合成多种情况。如供求弹性都大,或者都小,也可能是弹性大的需求结合弹性小的供给,弹性小的需求结合弹性大的供给等等,从而使不同商品的税负形成多种多样程度不同的转嫁。

(四)课税范围对税负转嫁的影响

一般地说,课税范围越宽泛,税负转嫁越容易;反之,课税范围越窄小,税负转嫁越困难。这是因为:(1)课税范围越广, 涉及大部分甚至全部商品或生产要素,就越不易对商品或生产要素的购买产生替代效应,需求就越缺乏弹性,往往是不买不行,因此,课税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就易于提高,税负较易转嫁。(2)课税范围越窄, 对商品或生产要素购买者的替代效应越大,需求富有弹性,购买者可以去购买无税或低税商品或生产要素,课税商品价格较难提高,税负也难转嫁。课税范围对税负转嫁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就同类商品而言,如同类商品中各种商品都含税,税负易于转嫁;如其中某些商品含税,且该商品有其他代用品,则税负不易转嫁。(2 )就不同种类商品而言,对生产资料课税,税负流转次数多,转嫁较易;对生活资料课税,税负流转次数少,转嫁较难。(3)就消费品而言, 对生活必需品课税,税负易转嫁;对奢侈品、非必需品课税,税负不易转嫁。(4 )就征税区域而言,如果某税在相邻的几个区域都课征,消费者无从选择,税负较易转嫁;如果只在某一区域课征,则税负较难转嫁。

除以上主要因素外,成本变动、资本转移、课税方式、市场结构等也会对税负转嫁产生影响。所有这些因素并非孤立,而是综合地作用于税负转嫁过程中的,这也决定了税负转嫁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经济现象。

税负转嫁是一种从税款发生到税款归宿的税负运动,在这个过程中,税负转嫁将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一些重大的影响和效应。

(一)配合价格,调节市场供求关系的效应

由于市场的作用,经济总是波动的。为减缓经济震动,政府必须利用其超然地位和行政权力对整个经济进行宏观调控。调控手段有多种,其中一种就是政府有意识地利用税负转嫁原理,通过选择税负的落点,调节某些商品的供求数量,引导消费方向,促进市场供求趋向平衡。

如前所述,通过提高商品售价或压低商品进价实现税负转移,是税负转嫁的基本表现。而税负转嫁的内在机理,则是通过价格与价值的相背离实现税负的转移。例如在商品需求大于供给的卖方市场中,对于买方来说,价格的提高不一定限制住需求,买方只好被动地接受卖方市场价格,却无法通过大幅度地变动需求数量钳制供给方,卖方可以凭借高水平的市场价格将税负转给买方负担,由此导致需求数量逐渐减少,并逐渐地向供给量逼近。这说明税负转嫁通过利益的变动,改变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行为,能够使商品供求趋向平衡。举个具体例子,对于短线商品、资源性产品以及“瓶颈”产业的发展,政府要采取鼓励生产和适度消费的政策,而税负转嫁有利于这一政策的实现。因税负转嫁是通过提高商品售价实现的,商品售价的提高有利于鼓励生产,同时,由于税负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则有助于限制消费。

(二)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效应

经济稳定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是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资源合理配置,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提高配置效率,以保证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切人、财、物的运动都是表现为资金的流向和流量的。因此,资源的合理配置必然表现为对资金流向和流量的不断调整。

企业生产经营动力上的前提是经济利益,运用利益机制能诱导微观经济按资源最优配量的要求,安排生产、经营。由于税负转嫁是一种经济利益再分配的杠杆,所以税负转嫁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功能就是采用经济手段占有企业一部分经济利益,通过税收分配活动改变物质利益关系来引导被调节者的行为。也就是通过增加某种物质利益来鼓励某种行为,减少某种物质利益来限制某种行为。如某些企业生产的产品适销不对路,或不符合产业导向,属产业发展序列中应淘汰或限制的产品,但其却占用了大量的生产资金及原料资源。那么,通过对其从高征税,而其税负又不能通过提价前转,在一定程度上可促其退出市场,把资源让渡给其他企业,或降低成本、节约资源。这都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类似税负转嫁利益机制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例子还有很多,又如对开采自然资源企业课以矿产资源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源的野蛮开采、采富弃贫浪费资源的问题;对占有国家资产的企业课以固定资金占用税,能克服企业闲置不用而又多占多争国有资产(金)的不正常现象;课征土地使用税,能促使企业节约国家土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等等。

(三)影响收入分配的效应

通过经济利益的转换而影响收入分配,也是税负转嫁比较直接的社会效应。纳税形成对纳税人经济利益的一种分割,而把这份负担转嫁出去则意味着原纳税人利益的弥补,并同时伴随着他人(实际负担者)利益的损失,因而事实上属于一种利益的再分配。税负转嫁的实现往往依赖于价格、工资等分配手段,并会改变这些分配所形成的收入格局。其实质是税收分配的直接产物,是继国家与纳税人利益分配后所形成的纳税人与其关联者,以及后者再与其他关联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其分配的广度取决于纳税人与其他关联者之间的关联程度,联系越密切者利益分配的幅度越大;分配的深度又受国家性质和各种经济体制的制约,因而税负转嫁是税收再分配的一个方面,对收入分配有着一定的影响。

(四)影响企业经营决策的效应

商品或生产要素被课税后,为了取得最合适的转嫁份额,企业必然要对课税商品的市场供求状况进行周密、广泛的调研,找出适宜的提价幅度,使本企业经济效益达到最佳。另外,税负后转也能促使企业尽一切可能压低采购成本,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应该看到,税负转嫁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对经济活动当事人的影响,既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如果税负转嫁的结果,有利于社会经济活动的进行,与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相一致,则税负转嫁的影响就是积极的正效应。反之,如果税负转嫁不利于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不利于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则税负转嫁的作用是消极的负效应。比如在设计税收调节力度时,首先要处理好流转税与市场价格(商品价格与劳务价格)的关系。如果税收调节力度不适当,税收负担过重,要么大幅度提高价格(在税负转嫁成功时),导致价格与价值的背离,破坏价值规律的运行;要么大幅度地降低平均利润(税负转嫁失败时),同样破坏价值规律的运行。上述两种情况,都是对市场经济及其运行的阻碍和破坏,最终,都会形成税收调节的负效应。所以,政府在制定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改变征税的对象、数量、环节时,应考察税负转嫁的状况及其影响。这样,才能利用其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影响。

标签:;  ;  ;  ;  ;  ;  ;  ;  

论税收负担转移的影响因素及社会效应_税负转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