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灌南县供电公司 222500)
摘要:现代文明发展的亮点,在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诸如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于推动现代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现实作用。当前,我国电力事业现代化发展不断推进,实现电力系统智能化,对于深化电力事业发展,提高电力生产、运输及管理效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神经网络控制技术、线性最优控制技术、专家系统控制技术,等等。这些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提高了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价值,强化了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对智能技术的现实需求。
关键词:智能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分析
1引言
电力系统自动化,提升了电力行业的运行水平,在监控、调度等方面实现了有效的自动化,确保电力行业的稳定性。智能技术的应用,辅助解决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传统问题,提供非线性的控制方式,有利于电力系统的成熟化,保障各项技术能够稳定的应用到系统自动化运行中,体现智能技术在系统控制中的作用,改善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状态。
2 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技术应用的意义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技术的应用中,主要包括几种智能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结合让电力系统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经济效益更高,为电力公司节省了资本投入,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为电力公司提高竞争实力提供了保障。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技术的应用让人们的生活品质提升,满足了人们对电力需求。同时智能化的应用解决了传统电力系统中的很多问题,让电力系统能够进行远程监控,对电力系统的管理工作效率也提升。电力系统虽然复杂多变不稳定,但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技术的应用让电力系统工作更为轻松,管理控制更加可靠。现在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技术应用越来越成熟,其可靠安全性能越来越高,整体的控制效果都大幅度提升。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技术的应用让电力输送过程中的能量损失降低了很多,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中,并且成为了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电力系统提升稳定性能必不可少的。我国电力事业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技术的应用中有了很快速的进步和发展,让电力系统更加完善和规范。
3 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智能技术的应用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提高电力系统日常运行质量和效率,使电力资源得到良好的运用,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对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已经相对迅速,广泛应用控制方法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线性最优控制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进行远距离输电的过程中,想要改善发电机电压的控制效果或想要强化控制力度时,通常采用最优励磁控制的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最优励磁控制的控制原则是应用线性最优控制,对比发动机测量电压和给定电压,再根据PID法求出偏差,最后得到控制电压。最优励磁控制主要是调节控制电压使其最优化,同时相应的调整电压相位转移角,确保控制电压转换为输出电压,使控制操作过程更为高效。通过线性最优控制原理得到的最优励磁控制方法实现了发电电压控制和控制器控制,使局部线性化模型控制内容得到了优化。但是线性最优控制也有一定的弊端,它一般只适用于局部线性化模型中,对其他模型体系进行控制时效果不理想。
3.2 综合智能系统的应用
综合智能系统是智能控制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的融合,同时也是多种不同的智能控制技术的结合。电力系统作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其具有复杂的内部构造与组成,运行过程中规律较难寻找,这就需要通过综合智能控制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研究和分析,保证电力系统得到更好的发展。
3.3 神经网络控制技术应用
此类技术主要建立在人脑思维模式基础上革新发展的,作为一类创新型智能控制技术,其时刻彰显出显著的非线性特征,能够针对不同组织管理事务、信息处理规则等进行快速掌握。具体功用细节则如下所示:首先,神经网络技术可以很好地替换传统人工控制模式,随时针对电力系统内部一切弊端问题加以直接疏通调试。其次,神经网络技术本身层面上仍归属于计算机系统,确保不同类型数据演算工作得以顺利交接延展。最后,该类技术对于电力系统内部其余程序有着较好的适应性,能够随时快速提炼电力系统一切新生故障问题,同步处理好相关参数优化事务,最终令系统运作可靠、安全性发挥到极致状态之上。
3.4 专家系统控制技术
专家系统控制技术指的是通过在智能计算机内输入相关的程序,一旦电力系统遇到问题,就可以模仿专家分析和解答相关问题。面对复杂的问题时,该技术所起的作用更加明显。但是,专家系统控制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系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专家库密切相关,专家库中的知识不可能兼顾到各方面,一旦出现本行专家无法解决的问题,系统就无法充分发挥其功能。通常,系统能解决的都是较为简单和常见的问题。
3.5 模糊控制技术
模糊控制技术作为以数学为理论基础建立的一种智能技术。传统上的电力系统,无法满足动态模式下足够的精确度,这也就使得控制技术的效果受到了影响。事实上,动态模式下的精确度测量难度较大,控制系统中存在大量的变量,这也就使得动态的变化情况掌握难度较大,模糊控制技术则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效的解决和控制。模糊控制系统主要通过了对先进的智能技术的应用,将全面完整的数据进行输入,由系统中的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到相应的结果,保证系统运行过程中动态模式下精确度的测量和提升。模糊控制技术通过模型的建立,实现更具有针对性的操作,得到了电力系统的广泛应用。
4 电力自动化中智能技术的发展
4.1 多样化发展
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虽然提出了综合智能技术理论,但是仍旧存在发展的空间,按照电网自动化对信息技术、控制措施的要求,智能技术应该朝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积极融入多样化的智能技术,综合应用到电力自动化内,利用多样化技术之间的互补特点,完善智能技术的实践应用。
4.2 协调性发展
电力系统中的智能技术,存在技术与系统缺陷的问题,两者达不到相互融合的标准,无法实现电力资源的相互共享,进而制约了电网的自动化发展,由此,积极推进智能技术的协调性发展,有效融入到电网系统内,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促使智能技术能够成为电网自动化的基础支持,提升实践性控制的水平。
4.3 规模化发展
智能技术的规模有限,没有实现大规模的发展,致使其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规模受限,不能满足电网自动化的发展需求。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规模越来越大,智能技术中应该落实规模化的发展方式,确保智能技术应用的全面性。
5 结束语
智能技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部分之一,其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能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当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电力系统面临新的挑战,只有将多种智能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才能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使电力系统提供更安全、更稳定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智能技术的应用分析[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6):151~152.
[2]王艳.浅谈人工智能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0(26):89~90.
[3]叶干洲.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0(15):95~96.
论文作者:陈浩,彭程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2
标签:电力系统论文; 技术论文; 智能论文; 最优论文; 系统论文; 电压论文; 电力论文; 《电力设备》2016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