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实践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质量论文,高职高专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监控与评价的目标及意义
目前,各地高职高专院校都有或正在积极制定各自的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国家教育部也已出台“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在此情况下,本文所制定的监控与评价,是基于高职高专院校日常教育教学的一种自然常态下的监控与评价,即力求使监控和评价更具有可操作性,能取得实际效果,成本更低廉,更能够及时反映出学校办学过程中的问题,并通过建立“预警机制”这一平台,使校长和学校管理部门能够比较多地知道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情况和及早防范出现的问题。这在当前院校间差异性增大、部分学校教学质量失控,以及大范围、大规模开展评估成本高且成效不大的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根据上述目标和架构教育教学质量体系的原则要求,我们制定以下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1.一般与重点相结合原则,但更加注重于突出重点。指标体系的设计既要考虑系统性和覆盖面,更要根据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状况充分突出重点,特别是要针对当前的一些重大问题,如骨干教师流失日趋严重、教材落后陈旧等,必须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
2.理论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但更加侧重于可操作性。指标体系的设计既要遵循和符合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规律,经得起理论上的推敲,更要具有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可操作性。
3.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原则,但更注重动态性。一方面,一些指标的评价标准随着影响高职高专院校的内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不同地区和不同性质学校的评价标准也不尽相同。对此,在设计预警指标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地区因素和学校的不同属性,做到静态和动态的有机结合,切不能追求一成不变、不符合实际的评价标准。
三、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框图结构
四、指标的监控评价和预警系统构建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属于评优学校,这类学校大多是省(市)级重点院校;第二类是一般的普通院校,属合格学校,这类学校占有相当比例;第三类属于基本不合格院校,这类学校大多数是条件比较欠缺的新办院校。除特别说明外,本课题设置的预警线一般是指大多数普通院校所要达到的合格标准。
(一)专业建设
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建设应以就业为导向来展开,其监控与评价主要包括专业设置、专业实施和专业考核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现分述如下:
1.专业设置的监控与评价。一般来讲,对高职高专的专业设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社会需求,二是资源准备。其中社会需求包括经济需求和大众需求;资源准备包括软件和硬件两部分。
由教务处统一负责,分别对社会需求和资源准备进行调研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预警指标:
——经济需求。即某一专业满足行业企业等社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程度。教务处每学年必须开展专业设置与调整调研,就业办公室及时掌握情况,当有1/3及以上的相关用人单位表示不需要此专业时,需要及时向主管副校长汇报预警。
——大众需求。即学生及其家长对某一专业的认可及就读取向。教务处或招生就业办公室每学年对考生填报志愿情况进行统计后排序,第一志愿填报人数少于专业计划招生数的专业,应及时向主管副校长汇报预警。
——软件资源。包括专业师资、课程等。教务处通过对专业师资和课程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如当专业师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专业设置要求、课程建设也比较落后时,需要及时向主管副校长汇报预警。
——硬件资源。包括各种各样的教学设备和设施等。教务处需要对专业设置所需的教学设备和设施进行监控和评估,当有1/3设备设施的数量或先进程度达不到专业设置要求,则需要及时汇报预警。
2.专业实施的监控与评价。对某一专业的实施进行监控和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指标,如图1所示:按箭头所示方向,由教务处顺序完成各指标的监控与评价,并反馈到主管副校长,就形成了专业实施的监控与评价循环。
——教学目标监控。当专业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发生偏离,人才培养的类型规格不符合专业要求时,应及时预警。
——教学计划监控。当教学计划的制订与专业教学目标发生偏离,如实践性教学课时的比例偏低时,须及时预警。
——师资配备监控。在专业实施过程中,当专业教师和实习实训教师的数量和能力水平低于专业设置标准时(参见“师资”部分),应及时预警。
——实训设施监控。在专业实施过程中,当生均实验实训设施占有率和使用率低于专业设置标准时(参见“教学资源”部分),应及时预警。
——课程标准监控。当课程标准制订的工作程序、原则等不适应专业需求时,如没有及时引入行业标准或职业资格鉴定标准等,要及时预警。
——重点专业监控。当重点专业学校配套的资金投入总量少于政府专项经费的一定比例(如80%)时,要及时预警;当重点专业按计划实施的各项主要工作中出现未通过年度考核的现象时,要及时预警。
(图1)
3.专业考核的监控与评价。对某一专业的考核,按考核因素可分为社会满意度、学生满意度和政府主管部门的满意度:
——社会满意度。指用人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在工作态度、操作技能、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等方面的满意程度。由教务处负责,每学年对以往毕业生工作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当1/4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方面指标评价较低时,则应该及时向主管副校长预警。
——学生满意度。指某一专业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对本专业的评价。由教务处负责,每学年组织教师对在校生和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当有1/3以上的学生表示对本专业不满意时,需要及时向主管副校长预警。
——政府部门满意度。指政府主管部门对相应专业的评价。当某专业在政府主管部门或由其委托的专门机构对学校举办的各类专业进行系统评价时,有1项二级指标或2项三级指标需较大整改时,则应及时预警。
(二)课程开发
多元整合的课程开发,其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对象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学计划的重点监控指标是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教学大纲的重点监控指标是教学内容和教学的深度、广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涉及课程开发的宏观发展方向和实际应用性,因此,对其实施监控应由课程理论方面专家、学校相关学科的教师及部分行业专家三方评价人员组成。
1.教学计划的预警机制。上述三方评价人员组成的专家组中,有40%以上的人员认为课程内容达不到知识目标的要求,该课程的设置应预警;有40%以上的人员认为课程内容达不到能力目标的要求,也应预警。
2.教学大纲的预警机制。专家组中,有40%以上的人员认为课程内容达不到教学目的要求,应预警;有40%以上的人员认为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也应预警。
3.教材的预警机制。教材的监控和评价因素主要包括教材的时效性、规格、创新性、先进性和学生的满意度。而监控的重点是教材的时效性、规格和创新性。
——时效性监控。目前,高职院校教材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使用过时教材,这些教材以借用教材居多,既缺乏科学性、先进性,也缺乏实用性和合理性。这好比买假药给学生吃,坑害了学生,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对此应建立教材时效性的预警机制:五年前出版的教材超过10%应预警;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面达不到30%应预警。这项工作主要由学校教材科负责,教务部门协助监管。教材科每学期末应及时上报所有教材出版年份的统计报表给校一级领导,由校方决定整改处理措施。
——教材规格的监控。高职院校教材主要分为国家级统编教材(A类)、省部级或行业统编教材(B类)、校本教材(C类)和自编讲义(D类)四大类。为保证课程的整体质量,在此我们建立教材规格的预警机制——A类或B类教材合计数低于教材总量的40%,应预警;D类教材(不包括实验实训类及多媒体电子科教类教材)超过教材总量的30%应预警。这项工作同样由学校教材科负责。教材科每学期末上报有关教材的信息给校一级领导,便于校方及时更换教材。
——对教材创新性的监控。教材的创新性如何直接影响到毕业生所掌握的职业技能的先进性,对此要实施对教材创新性的监控。以教师和学生为主组成评价团体,根据他们的反馈意见建立预警机制——团体中的一半以上成员认为甲教材与其它教材的重复度达到或超过四分之一,则应预警;团体中的一半以上成员认为甲教材的内容有三分之一已经学过,或认为甲教材的知识和技能落后陈旧应预警。
(三)教学过程
本课题所指的教学过程是广义的教学过程,重点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其监控与评价体系包括生源情况、教学管理和毕业就业的整个流程,主要由招生环节、日常教学工作环节和毕业环节组成,分别由学校的招生办公室、教务处、院(系)就业指导办公室分别负责(见图2)。
(图2)
1.生源的监控和评价。这个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建立生源的监控和评价机制,一方面有利于保证学校生源质量,另一方面有助于维持学校良好的形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生源的监控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招生规模的监控和预警。当总体招生人数或某一专业招生人数低于预算招生指标,招生部门需要分析各种因素,并就有关学校内部问题予以报告;另一方面,根据国家教育部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评估指标的规定,当招生后的一些指标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时(参见“教学资源”部分),招生和财务、教务等部门要及时提出预警。
——录取分数线的监控和预警。对招生分数线的监控和预警,是保证学校生源质置的重要举措。学校招生办公室可在每年秋季招生之前,通过对比学校自身近几年的招生分数线,和对比本校与当地的平均录取分数线,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的规定和招生指标决定学校录取分数线。当录取分数线与学校以往录取分数线相比连续几年(如2年)呈下降趋势时,或与当地分数线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如相差30分以上)时,需及时向学校校长报告并预警。
——横向比较情况:入学新生的平均成绩连续几年(如2年)低于本地区同类院校的平均分数线,应及时预警。
——纵向比较情况:入学成绩在专科录取分数线以下的新生比例,与历年来的同一比例进行比较,如果这一比例连续两年扩大,则应及时进行质量预警。
——学习困难学生情况:线下最低分数与录取分数线的“距离”连续两年拉大,应及时进行预警。
这一任务主要由学校招生办负责实施,学校招办应在每次招生工作完成后及时向校一级领导汇报,以便制定相应对策措施,提高生源质量,改善学校教学质量和整体形象。
2.教学与管理的监控。教学与管理的监控重点是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授课情况和学生违纪情况。
——学生学习情况。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学业成绩的监控是实施学习质量监控的重点。对学业成绩的监控包括对理论课程学习质量的监控和对实践课程学习质量的监控(见图3)。
(图3)
理论课程学习质量的监控。主要通过考查和考试建立起学生学业成绩的预警机制。平时考查两次出现有30%以上的学生不合格,应预警;学校组织的期中、期末考试两次出现有20%以上的学生不合格,应预警。此项统计工作由教务部门主要负责,同时教务部门要及时把考试情况汇报给校长,以便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原因(是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教师的教学问题、还是学校的管理方面原因?等等),总结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改进。
实践课程学习质量的监控。主要通过技术实习、岗位实习或毕业实习实施监控。与理论课程相比,实践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分散性和流动性,学生实习往往不是同一时间聚集在同一个地方由同一教师教学。因此除一般的技能考试外,“出勤率”是对实践课程学习质量实施监控的重要指标。例如,在“非典”时期,一些学校由于没有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导致在关键时刻找不到人就是一个例证。应建立起学生“出勤率”的预警机制:学生在实习期间三天缺勤应及时预警;另外,对学生技能考试情况也应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技能考试达不到一定标准(如一次通过率不到70%)应预警。这项工作由学生科、师资科协同教务部门或企业有关部门共同负责实施。
——教师授课情况。对教师授课情况的监控分课堂教学监控和实践教学的监控。
课堂教学的监控。在课前,当出现有教师教学资料准备不充分(如缺教案、缺授课计划、缺讲课笔记等)时,应及时预警;在上课时,当出现有教师授课内容或进度不符合计划、教学方法一味灌输、从不使用信息技术等,应及时预警;在课后,发现缺少明确的辅导答疑时间安排或执行不到位,作业批改量不足总量的一半或马虎潦草无评语或不作集体讲评等,应预警。这项工作由院(系)督导负责实施,学生配合进行。
实践教学的监控。在实践环节中,由于一般的教学组织比较松散,因此对教师的出勤情况考核可作为监控的重要指标。在实践教学期间,当教师连续缺勤两天,应及时预警,这项工作由学校教务部门配合相关实习企业的有关负责人共同实施监管。
——学生违纪情况。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形象和声誉,对此建立学生日常行为档案是实施对学生日常行为监控的重要手段。学生日常行为档案主要纪录学生违反校纪校规等的情况,并应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当学生违纪次数累计达到3次时,对该学生应以警告处分;累计违纪次数达到5次时,应以留校察看处分;累计违纪次数达到6次时,应以勒令退学处分。建立档案和记录主要由学生处负责,当需要实施纪律制裁时,由学生科及时上报教务处和校办,由校一级领导最后裁决。
3.毕业就业的监控。毕业就业的重点监控目标是各类资格证书的获得情况、毕业率和就业率。
——对职业资格证书的监控。对职业资格证书的监控主要包括对外语、计算机和本专业能力的监控。
外语考试监控。各地区一般对高职学校学生的外语都有一定的要求,如上海市要求通过英语三级统考。对在英语统考中连续两次达不到80%的通过率,应预警。
计算机考试监控。一般高职高专学生要求通过计算机初级证书的考核,部分专业要求达到中级水平。对计算机考核有要求的地区应对考试合格率设立预警。如:初级证书考试连续两次达不到85%的通过率,应及时预警;中级证书考试连续两次达不到规定人数的75%的通过率,应预警。
专业资格证书监控。高职高专院校应对每一专业资格证书的获得作出要求,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同时,要制定各专业资格证书获得的预警机制——某个专业的学生中,获得专业资格证书者所占比重连续几年(如2年)呈下降趋势应及时预警。由毕业办协同教务部门共同负责对职业资格证书的监控。
——毕业率。毕业率从一个方面能反映出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毕业率的重要途径是建立毕业率的预警监控机制:当毕业率达不到一定要求(如90%以上),应预警;连续两年毕业率呈现下降趋势应预警。对毕业率的监控主要由教务处负责,当毕业率需要预警时,应及时向校办汇报,便于校长作出整改决策。
——就业率。就业率是反映一所学校办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对就业率实施监控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举措。对此应有效建立就业率的预警机制: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所在地区同类学校就业率的平均水平,应预警;就业率连续两年呈下降态势,也应及时预警。同时要对各个专业进行具体的比较分析,设置专业预警系统。这项工作原则上由学校就业办(或市场部)负责,同时,就业办(或市场部)应及时把每年的就业情况和市场动向等向校长汇报,以便校长组织人员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更新教材、开发新的企业合作伙伴等。
(四)教学资源
1.师资。对师资的监控与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监控与评价的主体。由人事部门、教务部门、科研部门和行政部门构成。二是监控与评价的指标。由五类监控指标组成。人事部门主要对师资流动和师资培训进行监控,教务部门主要负责兼职教师监控、教学水平监控和师资培训监控,行政部门主要进行教学事故监控。三是监控与评价的反馈。主要由主管副校长负责。在人事、教务、行政等部门提供的监控报告基础上,主管副校长对预警结果进行分析并将整改决策反馈到上述各个主管部门(见图4)。
(图4)
——师资流动监控。主要是对骨干教师的流动进行预警,由学校人事部门负责,每3个月对骨干教师的互流情况进行一次统计分析,当骨干教师流出大于流入,或当骨干人员流出申请比例超过一定标准(如5%)时,应及时预警。
——专职师资监控。教师的数量监控主要通过师生比进行,当师生比低于教育部规定的标准时(参见“教学资源”部分),需及时预警;师资质量主要通过教师的学历构成、年龄构成、技能构成等表示,由学校人事部门或教务部门在教师互流时进行统计,每学期一次。当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超出一定的范围(如降到15%以下,或高于30%)时,应预警;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达不到15%时,应预警;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比例达不到20%时,应预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不到50%,应预警。
——兼职教师监控。兼职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与学校专业设置要基本相适应。当兼职教师数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之比不到10%,或兼职教师中中级技术等级及以上的人员比例不到80%时,教务部门都要及时预警,并向主管副校长汇报。常态下每学期报告一次,特殊情况则随时汇报。
——师资培训监控。本年度教师参加各类培训进修活动的人数和考核情况作为实施培训监控的重要手段。当学校投入的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少于一定数额(如人均500元以下),或每学期教师学习和进修提高活动的人数比上年度有显著下降,或培训教师的课程考试合格率和文凭、证书获取率情况与以往相比有明显的下滑趋势,或培训后的教师岗位变动大于一定比例(如20%),人事部门就要做出仔细的分析,说明原因,发现任何异常情况都要向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委员会作出监控报告。
——师资奖惩监控。学校行政部门应对教师校外各类奖励或获奖情况进行及时的统计,当累计一学年的成果数量明显低于上一年时(如不足上一年的80%),应及时预警,并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在教学过程中,当累计各级教学事故(包括一级、二级和三级)达到一定次数(如3次)时,学校行政部门应及时预警,并配合校方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
2.经费。对高职高专经费的监控主要包括财政拨款、专项经费、科研项目、社会资助和学生学费等。
——对财政拨款的监控。当本年度的财政拨款经费总额比去年有明显下降(如下降10%)时,应预警。这项工作主要由财务处负责。
——对专项经费的监控。当本年度专项建设项目总数或经费总额(指学校申请后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立项和拨款的部分)有明显下降(如10%)时,应预警。这项工作主要由财务处、教务处和科研处共同负责。
——对科研项目的监控。当学校承接的纵向、横向课题总数或课题研究经费总额与上一年相比呈明显下降趋势;当教师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编辑教材等的数量和质量与上一年相比呈明显下降趋势,科研部门应及时预警。
——对社会资助的监控。当社会、企业、团体和个人赞助的专项经费、设备、奖学金和奖教金等预算外资金比上一年有明显下降(如下降20%)时,应及时预警。这项工作主要由校办和财务处负责。
——对学生学费的监控。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是学生的学费,因此学费收缴情况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普遍不是很好。我们对上海市部分高职院校近5万名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作过调查,结果发现,40%以上是工人家庭,与本科院校学生家庭存在明显差距。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势必影响到学校学费收缴工作,因此应建立学费收缴的监控和预警机制:超过20%的学生未缴纳应交的全部学费,应预警。这项监控工作由财务处主要负责实施,最后由校一级领导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3.设备。实施对设备条件的监控和评估是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保持高职特色的重要前提。监控的重点是校内实验实训条件、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及辅助用房、人均教学资源占有量等。
对校内实验实训条件的监控。各专业都必须具有必要的实验实训条件。当出现某一专业缺乏必要的实验实训条件时,教务部门应及时预警。
对校外实训基地的监控。学校的主干专业和其他大部分专业应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当某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发生变故时,学校教务部门应及时预警。
对教学及辅助用房的监控。教学及辅助用房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生均建筑总面积和校舍建筑面积低于教育部公布限制招生的黄牌指标,教务部门应提前预警。
对学生人均占有教学资源量的监控。根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的规定,当生师比超过20∶1、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不到3000元、计算机跟不上每8人一台的标准、语音室达不到平均每千人30座等要求时,学校教务部门要及时提出预警。
标签:教务处论文; 预警机制论文; 高职高专论文; 课程评价论文; 实训报告论文; 教学评价论文; 教师评价论文; 实训总结论文; 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