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的影响效果分析论文_王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北京 100029

【摘 要】目的:探讨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选择延续性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06月收治的104例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选择抽签法分组后进行心衰护理方式的研究;参照组(52例):选择一般护理方式合理展开;研究组(52例):选择一般护理方式+延续性护理方式合理展开;最终就两组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饮食依从性、用药依从性、生活作息依从性、运动依从性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同参照组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饮食总依从率(76.92%)、用药总依从率(84.62%)、生活作息总依从率(75.00%)以及运动依从率(75.00%)进行对比,研究组(98.08%)、(100.00%)、(98.08%)、(96.15%)均获得显著性提升(P<0.05);同参照组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23.08%)对比,研究组(3.85%)获得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护理人员选择延续性护理方式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进行干预,在提升患者饮食依从性、用药依从性、生活作息依从性、运动依从性以及减少不良事件方面,效果理想,从而可为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综合护理质量提升以及病情预后的改善做出保证。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慢性心衰稳定期;临床效果

慢性心衰作为多发病之一,通过及时治疗可以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成功挽救,但是对于处于稳定期阶段的慢性心衰患者,需要通过饮食以及终身用药对病症状态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呈现出病程进展恶化的现象,期间通过护理措施的采用,将心衰患者康复效果提升意义显著[1]。本次研究将针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确定最佳的护理方式,以此通过延续性护理将患者的依从性显著提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06月收治的104例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选择抽签法分组后进行心衰护理方式的研究;参照组(52例):男26例,女26例;年龄分布范围为45岁~79岁,平均年龄为(66.83±2.25)岁;心功能为Ⅱ级以及Ⅲ级患者例数分别为29例以及23例;研究组(52例):男27例,女25例;年龄分布范围为46岁~81岁,平均年龄为(66.89±2.29)岁;心功能为Ⅱ级以及Ⅲ级患者例数分别为30例以及22例;观察对比两组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的性别、年龄与心功能分级,最终发现无明显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在进入医院后,选择抽签法分组后进行心衰护理方式的研究;参照组:选择一般护理方式合理展开;研究组:选择一般护理方式+延续性护理方式合理展开;对于参照组,在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准备出院前,就家庭护理工作开展期间系列内容以及注意事项,护理人员需要认真讲解,保证患者以及家属均可以充分掌握[2]。对于研究组,护理人员需要针对不同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对象,对应性完成护理措施的研究,主要体现为患者自身及其家属的延续性护理。对于患者而言,护理内容主要从饮食、用药、生活作息以及运动指导四方面展开。在对护理内容明确条件下,护理人员针对性展开个性化护理方案创建,此外,为了对延续性工作实施效果做出保证,需要就护理内容完成对应量表的制作,要求患者需要依据自身情况如实填写[3]。对于患者家属而言,主要于健康教育干预以及亲情化护理干预方面展开。对于健康教育而言,在具体实施期间,需要将患者家属作为主要对象,就心衰疾病诱因、治疗方案、生活注意事项以及护理方案需要展开认真宣教[4]。此外,为了对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以及开展的持续性做出保证,需要确保健康教育对象固定化,始终安排固定家属接受护理人员健康教育。对于亲情化护理而言,主要将家庭关爱的重要意义作为主要内容,确保对于亲人陪伴的意义患者可以充分体会,此外,就患者的基本情况,要求患者家属需要在固定时间对护理人员进行反馈[5]。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的饮食依从性、用药依从性、生活作息依从性、运动依从性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判断标准

要求医院针对两组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合理完成对应调查量表的制作,之后就两组患者的饮食依从性、用药依从性、生活作息依从性、运动依从性展开调查,最终对各项指标总依从率进行统计对比[6]。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两组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的合理结果展开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依从性与不良事件)以%形式合理展开X2检验,最终P<0.05为差异表现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依从性对比

同参照组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饮食总依从率(76.92%)、用药总依从率(84.62%)、生活作息总依从率(75.00%)以及运动依从率(75.00%)进行对比,研究组(98.08%)、(100.00%)、(98.08%)、(96.15%)均获得显著性提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依从性临床对比(例)

2.2 不良事件对比

同参照组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23.08%)对比,研究组(3.85%)获得显著性降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对比(例)

3.讨论

对于慢性心衰患者而言,临床选择利尿、强心以及扩血管等系列方法治疗后,通常可以获得对应治疗效果,但是对于出院后的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需要选择药物进行终身治疗,对此通过护理工作的实施,对于患者系列依从性提升做出保证意义显著[7]。

本次研究中,参照组:选择一般护理方式合理展开;研究组:选择一般护理方式+延续性护理方式合理展开;最终就两组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饮食依从性、用药依从性、生活作息依从性、运动依从性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展开对比发现,同参照组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饮食总依从率(76.92%)、用药总依从率(84.62%)、生活作息总依从率(75.00%)以及运动依从率(75.00%)进行对比,研究组(98.08%)、(100.00%)、(98.08%)、(96.15%)均获得显著性提升(P<0.05);同参照组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23.08%)对比,研究组(3.85%)获得显著性降低(P<0.05),从而证明延续性护理工作的开展,对于患者及其家属在护理工作中的价值均可以充分体现,从而对于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的健康安全做出保证。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选择延续性护理方式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进行干预,在提升患者饮食依从性、用药依从性、生活作息依从性、运动依从性以及减少不良事件方面,可以显著促进,从而证明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景洋.合并睡眠障碍的稳定期慢性心衰患者中医护理的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04):139-140.

[2]朱丽丽,常莎.运动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2018(01):20-21+23.

[3]郭玉蓉.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对其依从性、并发症影响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9):19+26.

[4]高京华,李红文,孙媛,张玉莲.延续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6分钟步行实验及再住院率的影响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05):668-671.

[5]徐丽芹.探讨对老年慢性心衰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的作用以及相关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7):207+123.

[6]董璠.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2):253-255.

[7]康晓凤,吕蓉,张健,李峥.应用Rodgers演化概念分析法界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08):677-679.

作者简介:王洋(1986.4-),男,汉族,北京,大专,首都医科大学,护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护师。

论文作者:王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6

标签:;  ;  ;  ;  ;  ;  ;  ;  

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的影响效果分析论文_王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