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根本利益论文,最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和坚定维护者,这不仅体现在党的理论路线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党的实践中。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这就精辟阐明了我们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指导方针。
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实践过程。我们党在80多年的奋斗生涯中,具有维护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光辉实践和丰富经验,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如何更好地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仍然面临着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
人民利益的综合性和动态性。人民利益是人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三者构成的综合性全称概念。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就明确无误地指明了人民利益的科学含义。人民经济利益是指人民物质财富的增加和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民政治利益是指人民群众在政治生活中政治地位的提高和民主权利的行使。人民文化利益是指人民群众教育科学水平和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民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互为前提。经济利益具有基础性决定性意义,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则是经济利益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反映,也不可或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经济利益不断得到满足,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的需求就日益凸显出来。在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中,对群众利益的看法存有片面性。他们头脑中虽然也有群众利益,但仅仅把它局限在收入的提高和“硬件”的改善方面,根本没有群众的政治、文化利益这根弦。因此,怎样在努力维护人民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好地维护人民的政治、文化利益,是我们实践“三个代表”、维护人民利益需要着力探讨和解决的一个新问题。人民利益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发展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利益的指标尺度在不断提高。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由摆脱贫困到进入小康,并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迈进,人民利益需要得到新的提升和在更大程度上得到满足。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人民利益横向对比的空间不断拓展,发达国家的情况往往成为人们的参照,进而产生更高层次的向往和追求。这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标志,也是继续发展的一种动力。所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永远不能满足于和停留在已有的水平上,也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探索、深化和提高。
利益关系的调整。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经济体制的突出特征是实行垂直式封闭管理,利益主体比较简单,基本表现为“国家——集体——个人”这样一种三元结构,那时处理利益关系大体停留在“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层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多种经济成分的出现,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以及社会分配方式多样化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与特定经济关系相联系的不同利益主体。利益主体的多元并存,导致利益关系复杂化和利益矛盾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面临着比过去复杂得多的矛盾和问题。在各种矛盾中,多数人与少数人的矛盾尤为明显。社会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扩大是这种矛盾的集中体现,据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2000年对全国15万户城镇居民进行的抽样调查,20%的高收入户占总收入的42.4%;20%的低收入户仅占总收入的6.5%,二者差距为8:1。尤其是一些人利用体制转轨过程中的某些漏洞,非法暴富,直接损害了多数人的利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别党员干部也卷入了利益矛盾的漩涡,俨然成为利益主体多元化中的一“元”,谋取和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与维护人民利益也发生了矛盾。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有的党员干部在利益问题上把党与自己割裂开来,他们承认党作为一个整体,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但同时又认为,具体到党内的每个党员或部门却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在这样的思想观念支配下,一旦具体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各种利益分配,一些党员干部的自身利益或小团体利益就会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更有甚者,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严重侵害群众利益。这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为党怎样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课题。
部分群众工作生活困难。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就业方式日益多元化,改革和建设中的各种矛盾相互交织,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增多。由于社会分配秩序尚未理顺,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存在分配不公现象。国有企业改制,部分职工就业出现困难。农村受生产力水平制约和其他多种因素影响,农民增收缓慢,负担沉重。“老、少、边、穷”地区受历史、环境、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相当一部分群众尚未脱贫,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存环境十分恶劣。所有这些,造成部分群众工作生活遇到暂时困难,而且这些困难都是非常具体的,又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和群体之中。如果不作具体分析,部分群众的暂时困难,往往被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总体提高所掩盖,致使他们的困难不被重视。在社会发展中,困难是动态的和相对的,既要进行纵向对比,又要进行横向对比,通过纵向对比,或许解决了群众的吃饭穿衣问题就算解决了困难,而通过横向对比会发现,解决困难的层次需要不断提高,“贫困线”及群众的最低生活标准也亟待提高。这既是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社会发展对解决部分群众工作生活困难提出的新问题。
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和腐败现象严重侵害人民利益。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作风总的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导干部中,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滋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严重,以权谋私、贫图享乐现象蔓延。这些问题的要害说到底是脱离群众,其直接危害是侵害人民的利益。一个地方、一家企业,领导者奉行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思想保守、观念落后,不改革、不开放、不创新,必须出现经济下滑,企业破产,工人失业,这就直接损害了人民利益。有的领导干部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工作、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极端不负责任。近年来,一些地方各类重大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这里所涉及的不只是安全问题,更严重的是当地某些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个别领导疏于管理、唯利是图、见钱眼开、草菅人命是造成某些重大事故的根本原因。贪图享乐、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更是直接严重地侵害人民的利益。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近年来一些腐败案件的涉案金额特别巨大,犯罪情节特别严重。成克杰、慕绥新、马向东、李嘉廷等人的受贿金额均在千万元以上,成克杰单独或与情妇共同受贿款物合计人民币高达4109万余元,李嘉廷更甚,单独受贿或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不正当谋利,涉及金额5000万元以上。年年岁岁有多少人民的血汗在腐败分子的血盆大口中化为乌有,这是对人民利益多么严重的侵害!
现实中还有多种问题存在,而以上问题尤为突出。新时期,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切实解决新形势下的新矛盾新问题。
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措施与对策
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根本的措施是要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的出发点和归宿,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说到底是为了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这个意义上,“三个代表”的思想就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三个代表”的要求就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观念是前提,发展是关键,体制是保障,落实是归宿。
要在全党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中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为了更好地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端正认识、统一思想至关重要。针对现实中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全党同志迫切需要把思想统一到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上来。全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的观点。这是我们党维护最广大人民利益最根本的理论前提。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这三个“不能”,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江泽民同志讲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当然包括在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时候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恰恰在这个时候和这样的条件下,广大党员干部更要时刻铭记三个“不能”。只有这样,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忠实地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键在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靠的是发展;贫困人口的快速减少,靠的是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群众政治文化生活质量的提高,从根本说,靠的也是发展。我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人民群众对发展的要求是无限的,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对发展的需要也是无限的。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发展会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解决利益格局中的新问题新矛盾和部分群众的困难,也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因为“从根本上说,手头东西多了,我们在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时就立于主动地位。”(《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7页)讲发展,首要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要求。要坚持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动力。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必须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这就要求不断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力度,振兴科技,培养人才。按照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精神,必须把发展先进生产力与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统一起来,要尽快使全国人民都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并不断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讲发展,还要十分重视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最直接的基础,对解决群众的政治、文化利益问题起着关键作用。为此,必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从维护人民政治利益的迫切需要出发,当前尤其需要加强城乡基层政权机关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引导人民群众依法参与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完善村民组织,加强社区民主建设,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实行政务、厂务、村务公开,进一步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从维护人民文化利益的需要出发,要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吸收外国优秀文化成果,抵制不良文化,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维护人民的政治、文化利益,教育是基础。列宁有一句名言:“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列宁全集》第2版第42卷第200页)教育落后、文盲众多,不仅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且难以维护群众的政治利益。因此,要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把加强基础教育放在重要位置,继续提高国民教育普及程度。针对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部分农村基础教育十分落后的状况,必须重点推进这些地区的义务教育,进一步扩大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范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证教育质量。
解决改革中利益调整方面出现的新问题,必须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利益离不开体制的保障;改革中出现的局部问题,也要靠体制创新来解决。通过改革,使我们的各项体制更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保障。这就要求各项改革政策的出台、修改和完善,都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这一重要论断,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深刻阐明了最大多数人利益的极端重要性。现阶段,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的群众,都属于人民的范畴,他们的利益都应当受到兼顾和维护,但在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时,必须把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因为这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谁是最大多数人?就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在我国,他们始终是人民的主体,是群众中的绝大多数。现阶段实现和维护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就是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都要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以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当前,特别需要通过深化改革,解决影响绝大多数人利益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规范社会分配秩序,加强对垄断性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对依靠垄断地位获取的不合理收入进行调节,强化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防止收入分配两极分化;改革社会保障体制,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完善城市市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覆盖范围,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逐步提高城市贫困人口救济补助标准;积极扩大就业,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加强在职和再就业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增强失业人员的就业和创业能力;进一步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拓宽农民增收领域,尽快提高农民收入;建立科学合理的扶贫机制,加大扶贫力度,扶持贫困地区发展。重点做好中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尽快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等等。
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重在落实。落实是具体的,要落实每一项具体的政策,解决每一个具体的问题,帮助克服每一个群众的具体困难。维护人民利益绝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要坚决克服和避免那种大而化之、空洞无物、画饼充饥的现象。1934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关于如何关心群众的论述,教给了我们具体维护群众利益的科学方法。他说:“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136-137页)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都要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时刻把他们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群众疾苦,要通过对群众具体困难的了解,通过办一件件的实事、好事,帮助群众克服一个个困难。例如,本地区、本单位有多少遇到暂时困难的群众,他们的具体困难是什么,如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解决发展过程中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本地区有哪些具体的举措;如何正确解决职工下岗和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在各项改革中如何使改革的力度与群众的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如何切实帮助贫困地区人口尽快脱贫,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发展经济,等等。对诸如此类群众的具体困难和具体问题,都要心中有数,对策具体,措施有力,责任到位。只有这样,才能把维护群众利益的要求落到实处。
为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提供可靠的作风保证
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键在党。不仅要靠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要靠党的优良作风。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要求,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和吸取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教训。这当中最深刻、最沉痛的教训,就是这些党脱离群众,党的干部背离甚至侵害人民的利益。这就警示我们,党的作风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维护人民利益,就必须搞好党的作风建设。当前,要以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为契机,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从而保证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必须把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作为维护人民利益的重要措施和政治保证抓紧抓实。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与人民利益的密切联系,党的作风建设总是围绕着维护人民利益这个核心进行的。毛泽东同志提出从思想上建党,致力于通过教育和整风来消除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不断纠正党内存在的轻视实践、脱离实际、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等不良倾向和作风。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加强作风建设的好传统,加强党的领导,端正党的作风,具有决定的意义,并告诫全党,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他还郑重提出,必须以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针对新的历史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并强调指出,加强党风建设,必须紧密结合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来进行,紧密结合更好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进行,紧密结合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来进行。不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就难以更好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不能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我们就很难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三个方面是紧密相连的,必须在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实践中统一起来。
把维护人民利益与党的作风建设统一起来,必须坚决克服一切不符合人民利益的不良风气。当前,要特别注意改变不思进取、无所作为和种种严重脱离群众的现象,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歪风,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都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解决这些问题,既要一如既往地加强思想教育,更要切实解决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法律、制度上建立健全防范、制约和监督机制。邓小平同志集我们党多年党风廉政建设的经验教训深刻指出:“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9页)江泽民同志也指出:“要依靠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来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这是我们的一贯要求,也是最可靠的措施。”(《论“三个代表”》第114页)人民群众的利益既要靠党来代表和维护,也要靠群众自身来维护。群众维护自身利益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加强群众监督。为此,要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中,不断拓宽民主渠道,依靠广大群众,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监督之下。必须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评议、质询听证等民主形式,发挥以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基层民主的作用。
从最大限度地维护人民利益的角度看,对腐败现象不仅要立足于反,而且要着眼于防。与其等腐败已经出现或相当严重了再来反,不如在腐败出现之前就防患于未然。因为等腐败已经出现了再来反,无论措施多么严厉,惩处了多少腐败分子,它已经对人民利益造成巨大损害,损失已经很难挽回。因此,为了更好地保证人民利益免受少受腐败的侵害,对腐败现象必须实行预防和惩治相结合,对绝大多数党员和干部要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对极少数腐败分子则必须严厉惩处,以儆效尤。要大力推进以加强民主集中制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人、财、物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完善反腐倡廉的工作机制,以利及时发现、有效防范和严厉惩处腐败行为。
总之,要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党的作风有新的明显改进,使党群干群关系有新的明显进步,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确保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优良的党风中得到切实维护。
(本文课题组成员:徐鸿武、阎志民、马郑刚、荣琪、李振通)
标签:党的作风论文; 政治文化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经济论文; 时政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