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品德教学插上翅膀翱翔于生活中论文_李军

让思想品德教学插上翅膀翱翔于生活中论文_李军

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东风小学 山东 青岛 266035

新教材课文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学生们认识和解决在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尤其是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

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注重观察生活,积累经验,从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入手,把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即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

一、开课——以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事例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例如:在学习《我知我家》一课时,先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蕴含的意思。初中学生对自己的名字的来历是熟悉的,对同学的名字是好奇的。一听介绍名字,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就来了,纷纷发言介绍自己的名字。在介绍自己和听别人介绍的过程中,他们深深感受到了父母和家人的爱。在此基础上,我导入新课:“简简单单的名字,寄予了家长深切的爱。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家的温暖所包围。那么,什么是家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一框的内容:我知我家。”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带着浓浓的学习兴趣与我一同进入新课教学活动。另外,导入新课运用一些同学们所熟悉的生活中经常讨论的新闻事例导入也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课中——创设情景生活化

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我会组织一些让学生多看、多做,多参与的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教学活动置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无形中淡化学生意识、学习意识,强化主体意识,生活意识,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之中去体验,去感受。例如在学习“两代人的对话”一课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列举一些近来和父母发生的冲突,然后选出一个有代表性的冲突,讨论一下解决此类冲突的方法,再把这个冲突及解决的办法用小品的方式进行表演。学生们在表演中展示了很多很实用的沟通方法。就这样,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情景,设置出人性化的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学生明白了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与父母沟通,架起理解的桥梁。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认知有展现的过程,行为实践有亲自体现的过程,这些过程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通过自己活动获得的感受是有血有肉的,是自己总结出来的认识,特别可信。

三、课外——将理论应用于生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突出课堂明理,课外导行。而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是思想政治课的活力。有时候,我要求同学们把课堂上所明白的道理以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例如在教学《难报三春晖》时,学生在课堂上明确了应该怎样去孝敬父母,为了让同学们知行统一,我给同学们布置了这样的课外作业:根据本课所学的内容回去制定一份孝敬父母的计划,按照这份计划落实到行动,并要求家长在一周后把他们的表现记录在成长档案袋中。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扩展了知识技能,提升了生活经验。有时候我也有目的的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参观、收集等形式的实践活动。例如:在教学《法不可违》一课时,在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发生在周围的违法案例,调查一下这些案例中的违法者分别受到了什么处罚。并让学生写出通过收集调查这些案例你有什么感受。通过此次调查活动,学生知道了只要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违法的情节轻重不同,所受的处罚也不同等对待,为学好本节课奠定了基础。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体验和感悟,在体验感悟中发展了新的情感、能力和觉悟。

此外,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是让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条件。这里主要讲的是教师与学生有同等的地位,可以像朋友似的聊天,展开平等对话。和谐是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十分融洽,相处得十分愉快。三者合一,就是要创设一个师生关系融洽,平等对话的新时代课堂教学环境。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能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大胆地进行探索。此时学生的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容易产生联想,产生灵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容易获得创造性的思维成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教学《严也是一种爱》一课时,为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和父母交往的烦恼,我先把自己的烦恼说给他们听:“这几天,老师遇见了一件烦心的事,赶上自己的女儿作业写的潦草,我让她重做一遍,他居然说她班里有好多同学写得还不如他呢,我一边举例告诉他书写潦草的坏处一边要求她认真书写,直到看见她重做。没想到我刚回身,就听她在背后说了一句:‘真烦人’。而且这句话近来还经常挂在嘴边。你们近来和父母的交往遇到过烦心事吗?”一下子,学生们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大家纷纷发言说出了自己和父母之间的烦心事。这时候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小的时候你们和父母也是这种感觉吗?为什么原来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现在会发展到格格不入的地步?我们应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适时地进行引导,有时代表家长和他们交谈,让他们去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学生在我的引导下,逐步体会到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对他们的严实际上正是出于他们的爱。整堂课师生始终是在一种民主的、放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让小学生思想品德教学插上翅膀翱翔于生活中,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使他们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成为真正的社会人。因此,让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生命的活力在课堂中得以焕发。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主体活动中体验与创造,使他们能更好的懂得生活、理解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换个角度读《伊索寓言》

南通市东方中学 缪志峰

偶然间翻到铁皮鼓老师的一篇《读<伊索寓言>》,这是2012年铁皮鼓老师为网师的学员们写的一篇文章,其中引用并分析了《伊索寓言》中的几篇寓言,很有新意。然而读过以后也有一些不同的想法,于是付诸笔端。

《伊索寓言》在我们平时的阅读中成人一般不看,以为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故事,不值一读,素不知这些小故事直逼人性深处,讲出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钱钟书曾经在《读伊索寓言》中提出“不宜做儿童的读物”。比如下面这篇:

《鹰和狐狸》

某日,有人逮到了一只鹰,剪短了他的翅膀,把他关进场院和家禽一起喂养。鹰十分伤心,垂头丧气,拒不进食,那副神态活像是一位被囚的君王。

没隔多久,另一个人来把鹰买去了。他撩起鹰翅膀上的羽毛,在受伤部位涂上一些药,于是翅膀又长成了原来的模样。鹰再度飞入高空,发现了一只野兔,就把他捉了来作为礼物送给主人。

狐狸把这一切全看在眼里,就对鹰说道:“你不该把野兔送给现在的主人,而该送给原来的主人。现在的主人本性善良,但原来的主人你非得给他送礼不可,免得他又来逮你,剪你的翅膀。”

第一种理解:生存不易,且行且保重。

伊索原先为一奴隶,他的身份决定了在现实生活中采取保全自己的态度,于是,他的这种态度也反映在他所讲的故事当中。第二位主人原本就是一位善人,所以不管鹰怎样对他,他也不会对鹰造成多大的危害;而第一位主人是一位恶人,如果不去贿赂他,也许下次还会栽在他的手里。这是非常现实的一种想法,也是大多数人对这篇寓言理解的角度。

第二种理解:处处陷阱,小心无间道。

在《伊索寓言》狐狸和鹰向来就是死对头,有下面这篇寓言为证:

《山鹰和狐狸》

山鹰和狐狸互相结为好友,为了彼此的友谊更加巩固,他们决定住在一起。于是鹰飞到一棵高树上面,筑起巢来孵育后代,狐狸则走进树下的灌木丛中间,生儿育女。

有一天,狐狸出去觅食,鹰也正好断了炊,他便飞入灌木丛中,把幼小的狐狸抢走,与雏鹰一起饱餐一顿。狐狸回来后,知道这事是鹰所做,他为儿女的死悲痛,而最令他悲痛的是一时无法报仇,因为他是走兽,只能在地上跑,不能去追逐会飞的鸟。因此他只好远远地站着诅咒敌人,这是力量弱小者唯一可以做到的事情。

不久,鹰的背信弃义的罪行也受到了严惩。有一次,一些人在野外杀羊祭神,鹰飞下去,从祭坛上抓起了带着火的羊肉,带回自己的巢里。这时候一阵狂风吹了过来,巢里细小干枯的树枝马上燃起了猛烈的火焰。那些羽毛未丰的雏鹰都被烧死了,并从树上掉了下来。狐狸便跑了过去,在鹰的面前,把那些小鹰全都吃了。

因此,我们如果抓住狐狸的话仔细推敲一下,会发现,这是狐狸在给鹰出馊主意,他想借着帮助鹰的名义,表面上是为了鹰的生存考虑,而实则是让鹰再次陷入第一个主人的魔掌,从此就再也不会有人和自己争抢猎物了。狐狸是个狡猾的坏家伙,上演着一出阴险的无间道。

第三种理解:常怀感恩,方显大智慧。

如果多读一些《伊索寓言》里的故事,我们会发现,这些故事大多数是在向人们传达真善美的主题,赞扬正义的力量,歌颂勇敢,讽刺阴险和狡诈。

如果这样看,我们会发现,狐狸的话是具有大智慧的。鹰之所以会发现第二个主人的好,之所以会产生感恩之心,恰恰是因为他在第一位主人那里的遭遇所致。让你真正懂得生活的真相,明白生存的不易,感悟到幸福常存于平凡之中的往往是你的对手,你的敌人,甚至于是那些曾经想要谋害和奴役过你的人。对于这样的人如果我们能抱以一颗感恩的心,那是多大的胸怀,多么了不起的智慧。香海禅寺有一个《日诵警策文》,它的开头一句就是:“我用全身心的爱迎接今天,我赞美敌人。”

伊索寓言的魅力就在于作者只讲故事,不对故事进行任何评价,讲完故事就走人,留下听者愁眉紧锁、深思不得其意。不管是因为伊索本身就是一位伟大的寓言家,是古希腊的大智者,还是因为我们活着应该满心里充满阳光,我都愿意相信这第三种理解是最贴近讲述着的本意的。

这样一来,孩子们还是应该好好读读《伊索寓言》的!

论文作者:李军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5月总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6

标签:;  ;  ;  ;  ;  ;  ;  ;  

让思想品德教学插上翅膀翱翔于生活中论文_李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