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 江苏 常州 213161)
【摘要】 目的:观察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脑梗死后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50例脑梗死病人中肢体功能障碍的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病人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采用简式Fugl Meyer(FMA)评定法评定病人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FMA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FMA评分、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有利于脑梗死后病人肢体功能恢复,可提高病人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运动能力。
【关键词】 脑梗死;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肢体功能
【中图分类号】R27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0-0321-02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1]。脑梗死后大部分病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使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压力。因此康复治疗越来越受到大家广泛的重视,病人实施康复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使病人重返家庭和社会。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5年4月我科发生脑梗死后并发肢体功能障碍的病人50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拟定脑卒中诊断标准[2],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证实为首次发病。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48~79岁,平均(65.3±5.7)岁。研究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49~77岁,平均(65.1±5.9)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均接受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活血化瘀、营养脑神经、清除自由基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广州市侨鑫医疗器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揭开电极表面的离型膜,将电极覆盖在治疗药垫表面(药垫主要成分:天南星、红芪、防风、白芷、当归、血竭等),将其贴于患侧肢体的对应穴位点(上肢取肩井-合谷、下肢取环跳-涌泉),电极四周的粘贴区域与皮肤紧密接触,选择治疗处方为神经肌肉恢复、卒中后遗症康复,治疗强度以能引起肌肉收缩,对感觉正常的病人以最大耐受为宜,每天1次,每次上下肢体各30分钟,7天为一个疗程。
1.2.2疗效评定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运动功能( 采取FMA量表测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取ADL量表测评)情况,以及临床效果,并对比分析。本次研究采取的疗效评价标准为。(1) 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活动无明显受限;(2) 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缓解,活动有部分受限;(3) 无效:治疗后未能达到前述标准[3]。总有效率= 有效率+显效率。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治疗后所有患者皆可进行疗效评价,其中观察组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FMA评分、ADL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ADL评分皆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MA评分、ADL评分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ADL评分比较(x-±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讨论
现代康复理论认为,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代偿性和重组能力,康复训练可促进大脑皮质功能的可塑性发展,使丧失的功能重新恢复[4]。通过康复训练使患肢保持一个连续运动状态,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从而恢复受损的肢体功能。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使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能使病人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更好。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是将电极片贴敷在病灶部位或相应穴位,通过电疗,有药物导入功能,在强脉冲频率和红外线的作用下,把中药药液分解成药离子,再通过仪器的独有功能:无针针灸、电场效应、红外线等作用,具有极高的生物膜渗透性,将大剂量的药离子渗透到人体较深的病灶部位,其独创的非对称中频电流能促进皮肤电阻下降,扩张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而中频电流产生的电场,对药物离子产生定向的推动力,把药物贴密封在皮肤表面,使药物分子由皮肤定向更加深入地到达组织,作用于患病部位,达到消炎、镇痛、疏经通络、松解粘连、调节和改善局部循环、缓解和消除神经麻木、刺痛等症状的作用,是一种把中频药物导入技术、中频仿生按摩治疗技术以及热磁技术融为一体的技术。本研究采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脑梗死病人肢体功能障碍,比较两组病人在FMA评分、ADL评分结果显示,两组病人的肢体功能均得到改善,而观察组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可使病人肢体功能障碍得到更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使其生活尽早达到自理,早日回归社会及家庭。
【参考文献】
[1]贾建平.神经病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75.
[2]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朱光华,刘静. 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139 例[J]. 陕西中医,2014,14(7):897-898.
[4]南登昆,廖鸿石.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08.
论文作者:谢艳,李云燕,王凤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
标签:肢体论文; 病人论文; 药疗法论文; 两组论文; 功能论文; 评分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