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罗春红1 吴萍2

(1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 血液科 443000;2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 呼吸内科 443000)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以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均有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后的血气指标。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7.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67.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护理后的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和pH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其血气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干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临床效果

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病灶分布在气管、支气管以及肺部,给患者通气功能造成阻碍,使其日常生活大受影响。临床上一些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癌、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均为呼吸内科重症,患有这些呼吸内科重症的患者除了需要接受临床治疗,还需要接受相应的护理干预,否则难以取得理想的恢复效果。本文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试探究护理干预给患者带来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以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均有40例患者。两组的资料具体如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8岁到72岁,平均(50.85±13.52)岁;肺癌8例,哮喘16例,慢性支气管炎11例,慢性肺炎5例。研究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9岁到71岁,平均(50.62±13.18)岁;肺癌10例,哮喘14例,慢性支气管炎13例,慢性肺炎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性别构成、疾病类型等资料,差异全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对比可正常进行。

1.2 方法

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并维持其平稳,根据医嘱为患者定量按时用药,并保持病房的适宜温湿度与通气状况,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与身体护理,保持卫生干净,预防呼吸道感染。

研究组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措施有:①健康教育: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其了解到自己所患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相关注意事项,认知到按时定量用药的必要性,以提高患者的依从度与自我护理能力。②心理护理:患者长时间受到病痛的折磨,会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与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患者主诉,缓解其心理压力,疏导其负性情绪;同时,护理人员应以语言给予患者鼓励,使患者感到尊重与关怀,从而建立自信,积极面对疾病的治疗[1]。③氧疗及其护理:一些感到呼吸困难的患者可能因缺氧而发生呼吸衰竭,医护人员可使用面罩或鼻导管为其进行氧疗,以避免病情恶化,但是养料过程中需要控制氧气浓度,以免导致氧中毒;同时还应做好对呼吸道黏膜的保护,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引发呼吸道感染[2]。④机械通气护理:机械通气要求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若呼吸道中有分泌物则要及时清除,以免呼吸道堵塞。⑤饮食指导:患者因病情较重而食欲不佳,长期卧床会使其胃肠功能变弱,导致营养不良等问题的出现,为了促进患者的康复,应为其安排低脂肪且富含纤维素、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的易消化食物,增强体质的同时还能防止电解质紊乱[3]。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后的血气指标。患者填写科室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之后,护理人员将问卷全部回收,统计选择“满意”、“尚可”、“不满意”的患者例数,总满意度=(满意例数+尚可例数)÷总例数*100%[4]。

1.4 统计学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所有数据使用19.0版的统计学软件包SPSS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形式表示,检验卡方值。计量资料使用(x±s)形式表示,检验t值。两组的数据若统计计算为P<0.05,那么则有统计学意义存在于分组结果中。

2 结果

2.1 治疗后的血气状况

治疗后,研究组的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与pH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气状况的对比(x±s)

2.2 患者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67.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患者满意度的对比(n,%)

3 讨论

呼吸内科所收治的重症患者具有病程长、病情易反复等特点,由于这类患者均存在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降低、长期缺氧等问题,故精神状态普遍不佳、心理压力较大,生活质量普遍较低。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常规护理是远远无法满足其护理需求的,必须要采取更加全面的护理干预才能改善其不良的生理与心理状态。对于常规护理而言,护理干预是新型护理措施,首先,其针对患者因病痛所产生的负性情绪给予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患者对疾病的发病机理、治疗方法有了充分的认识,学会了更多的自我护理措施,可以在原本治疗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恢复效果;心理护理则针对患者产生的焦虑等负性情绪进行了疏导,护理人员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可以使患者宣泄心中的负性情绪,其给予的支持与鼓励则可以使患者更加自信、客观,更加主动配合治疗,减少患者对治疗的抵触;而饮食护理则可以预防营养不良,同时为患者的康复提供充分的营养支持;再加上氧疗护理与机械通气护理,则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确保治疗的顺利实施[5-6]。正是因为接受了如此全面的护理干预,所以研究组护理后的各项血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97.5%vs67.5%)。

结语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后其血气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病情得到了缓解,临床应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积极进行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胡燕玲.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04):23.

[2]卢冬梅.综合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1):178-179.

[3]王旸.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05):107-108.

[4]余艳香,杜娜,陈梁.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27):112-113.

[5]李晓丽.关于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9):244-245.

[6]杜文辉.探讨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08):204-205.

论文作者:罗春红1 吴萍2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罗春红1 吴萍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