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的病害防治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鳜鱼论文,病害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鳜鱼由于饲养管理不当、饵料未经处理等,都可能导致对外在环境不适应和抗病力下降而发病死亡。下面谈谈鳜鱼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1 鳜鱼养殖病害及防治
1.1 水霉病 水霉病又称肤霉病。由鳜鱼皮肤感染水霉菌而引起,在鳜鱼的受精卵、鱼苗、鱼种和成鱼阶段均可发生。孵化阶段,主要是孵化用水混有杂物,致使鱼卵受损而感染水霉菌所致;在鱼苗至成鱼阶段,主要是在拉网、转池和运输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致使鱼体外伤而感染水霉菌。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早春、晚冬最为流行,特别在水温18℃左右时,最适合霉菌的生长繁殖。患病鳜鱼伤口部位长有水霉病菌丝,肉眼可见有棉絮状物。病鱼行动呆滞,烦躁不安,体表粘液增加,因食欲减退、体质衰弱而死亡。
防治方法:(1)操作小心,勿使鱼体受伤。(2)用3%~5%食盐水浸洗鱼体5~10分钟,每天1次,连续1周。(3)用1%食盐水加食醋数滴浸洗5分钟。均可有较好疗效。
1.2 小瓜虫病(白点病) 病因是由小瓜虫寄生引起。具体症状表现为在鱼体大量寄生时,病鱼鳍条、体表出现一个个白点,又称“白点病”。感染的鱼体由于受到刺激,体表和鳃分泌大量粘液,鱼因呼吸困难而死亡。此病主要危害5cm以下的鱼种。
防治方法:(1)用福尔马林 150ml/浸洗鱼种10~15分钟; (2)用福尔马林15~25ml/泼塘,治疗时要充分充氧,治疗后立即换清洁水并充氧。注意:对该病千万不能用硫酸铜或者食盐去治疗,这些药物不但不能杀灭小瓜虫,反而会引起小瓜虫形成胞囊,从而进行大量繁殖,使病情恶化。
1.3 指环虫病 病因是由指环虫寄生引起 具体症状表现为发病的鳜鱼浮头慢游,体色变黑,鳃部显著浮肿,鳃盖张开,鳃丝呈淡红色、粘液多,严重时并发细菌性烂鳃病,此病夏秋季流行较严重。
防治方法:用强力杀虫精0.15g/全池泼洒,隔日再施一次,然后加注新水20cm深,再用0.7g/漂白粉全池泼洒,防治因虫体寄生引起的烂鳃病,效果较好。
1.4 孢子虫病 病因是由粘孢子虫引起 具体症状表现为病鱼体表分布许多白色小点胞囊,镜检有大量粘孢子虫孢子。
防治方法:(1)彻底清塘,以杀灭淤泥中的孢子。(2)鱼种放养前用高锰酸钾500mg/kg水浸洗30分钟。(3)用灭孢灵1.5mg/kg水全池泼洒,可有效治疗此病。
1.5 烂鳃病 病因有细菌、寄生虫引起的烂鳃。主要症状为病鱼离群独游、消瘦,鳃丝端部发白腐烂,有黄色的腐烂物附于鳃丝边上,严重时软骨外露,体表充血发炎,最终死亡。
防治方法:(1)硝酸亚汞2mg/kg水溶液浸洗10分钟,可缓解病情。(2)用富氯0.2~0.3mg/kg水全池泼洒,连用2天。(3)用呋喃唑酮 0.1mg/kg水全池泼洒,同时按每 100kg鱼体重每天用呋哺唑酮10g制成药饵,或拌入饲料中投喂。连用6天,效果很好。
1.6 病毒性肝病 病因是由病毒引起。主要症状为病鱼不食饵料鱼,静卧或独游;鳃丝无缺损,只是发白、缺血;身体体表及鳍条均好,体表症状不明显或者呈黄色;肛门不红肿,无黄色或红色物流出。剖腹后可见肝脏苍白或黄色,肝细胞呈水泡状,胆囊增大,胆汁浑浊变黄;脾脏黑红色,无光泽。
防治方法:全池交替使用溴氯海因0.2g/及碘制剂0.2~0.3g/,泼洒两天。同时饲料鱼投喂药饵,每千克饲料拌病毒灵15g、恩诺沙星 8g、维生素C5g药饵一般下午2时投喂,4时左右用吃过药饵的饲料鱼投喂鳜鱼。这样通过内外用药效果较好。
1.7 肠炎症状的鱼病 主要症状表现为病鱼腹部膨大,呈现红斑,肛门红肿似火山口,粪便为淡黄色,严重时可出现蛀鳍现象。剖开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严重的病鱼全肠呈现紫红色,肠内无食物,具有许多淡黄色粘液或血脓。患病毒性肠炎的病鱼肠道严重充血,全部或部分呈鲜红色,肠道及肠系膜无腐烂或水肿等情况。
防治方法:(1)对饵料消毒,用 10%食盐水浸洗,及时清除病残的饵料及其他传染源。(2)鱼种养前用 PV碘500ml/kg水浸泡消毒。(3)每 100kg饲料添加大蒜素0.1kg,连续投喂5~7天。(4)也可以用硝酸亚汞2mg/kg水溶液浸洗10分钟,可逐渐缓解病情。
2 鳜鱼疾病的发生原因
2.1 天气因素 高温天气,因水温过高造成鳜鱼食欲不振。同时在雷阵雨天气,气压低,溶解氧少,水温变化剧烈也是一个原因。另外在南方地区常降酸雨,造成池水 pH值在短时间内变化过大,也会影响鳜鱼的食欲。所以在遇到突变天气时,要及时处理,采取相应方法,防止因应激造成鳜鱼的死亡。
2.2 水体因素 鳜鱼养殖户常常因为水源不足或自认为池水良好等因素而长期不换水,导致水质恶化。在养殖过程中,由于鳜鱼是肉食性的,大量捕食饵料鱼,其排泄物对养殖水体的污染十分严重(尤其在水体底部),但从表面看池水却很清澈。养殖户往往用常规品种养殖中看水色的方法来判断水质的好坏,认为池水清、透明度高就是水质良好,不换水,在疾病防治上不引起足够的重视。
水质污染后,鳜鱼往往出现“回食”(捕食后又将饵料鱼吐出)、饱食死亡(死鱼腹中有饵料鱼)、食欲减退甚至不摄食等现象。在排除疾病和水中有毒物的前提下,应及时换水。因为鳜鱼在饱食后对水质的要求比空腹时高,如水质不良将产生“回食”现象,少数鳜鱼还会因腹中饵料鱼吐不出而出现饱食死亡现象。换水的方法:先将鱼池底层水抽去1/3~1/2后,及时注入新鲜水。放足饵料鱼后,用水体消毒剂 (如百毒消、强效杀灭海因、卫康等)将水体消毒一次,一般即能恢复食欲。如2~3天后食欲再次减退,则再换水一次即可。但有些养殖户采取一边进水,一边放水的方法,只是换去了表层水,效果很差。换水后,也可进一步采用生石灰水全池均匀泼洒的方法来改善水质,每667用量为5kg。
水质的改善除采取换水的方法外,还可使用生物制剂来净化水质,如施放光合细菌、复合型活菌生物净水剂等,也可在放养前在池底种植水草来净化水质。
2.3 药害 由于鳜鱼养殖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高风险的行业,所以有些养殖户为了提高鳜鱼养殖的成活率,经常盲目用药、超剂量用药,将鳜鱼“泡”在药水里。长期盲目用药和超剂量用药,往往引起药害,具体表现在鳜鱼药物积累性中毒、寄生虫耐药性的增强和药物对水体的污染等。鳜鱼一般在傍晚和清晨捕食,但以傍晚为主。有些养殖户在傍晚用药,往往引起鳜鱼“回食”或出现少量鳜鱼死亡,其主要原因是鳜鱼饱食后,受外界药物的刺激而出现呕吐反应,如吐不出,则出现“噎死”现象。超剂量用药使寄生虫抗药性增强,在鳜鱼养殖中表现在车轮虫的防治上。很多养殖户反映用硫酸铜防治车轮虫病效果不佳,我们在技术服务时也看到了硫酸铜及其他杀虫药疗效下降的现象。外用药超剂量使用还会引起鳜鱼鳃丝水肿,出现中毒症状;内服药超剂量使用会引起肝脏白化、肿大等。同时,长期对水体滥用药,会引起水质恶化,也会使鳜鱼出现食欲减退等现象。
2.4 饵料鱼的影响 鳜鱼食欲减退除自身发病和水体因素外,大多和饵料鱼有关,如饵料鱼的寄生虫病、出血病等都能传染给鳜鱼,而且速度很快。所以,对自己培育的饵料鱼,在放入鳜鱼池前先进行检查,看是否有寄生虫或其他疾病,并采取相应的用药措施,从而避免或减少直接对鳜鱼池的用药。也可对饵料鱼进行预处理,将饵料鱼集中入网箱后用甲醛化水泼洒,使寄生在鱼体表和鳃部的寄生虫脱落, 15~20分钟后放入鳜鱼池中。用药时需注意仔细观察饵料鱼对药物的反应,如出现异常,则立即将网箱推至无药区,以免造成损失。
3 鳜鱼病害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3.1 池塘的清整消毒 由于要培育一池家鱼苗作刚放养的鳜鱼种的适口饲料,因此养鳜鱼塘的清塘消毒实际上是采取鱼苗培育的清塘消毒方法。最好在冬季把池塘排干水,让太阳曝晒池底,并将池底整平,挖去过多淤泥,修好池堤和进、排水口,堵塞漏洞,清除杂物,经曝晒10~15天后,使土壤疏松,即可用药物清塘。清塘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等。单独使用时,每667(水深1m)用生石灰125~200kg或漂白粉 13.5kg。使用生石灰最好是干池清塘,即池中水深6~10cm时,将生石灰分放入池中小坑中让其吸水溶化,不待冷却即向四周泼洒,用量减半。如果水深超过1m则按比例增加。特别推荐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混合清塘,平均水深1m时,每667用量为漂白粉6.5kg、生石灰80~100kg。
3.2 养殖模式 采用80:20池塘养殖模式,池塘主养鳜鱼,搭养花白鲢,鳜鱼的产量占80%左右,花白鲢的产量占20%左右。采取适当稀养,一般667放鳜鱼种800~ 900尾,花白鲢80尾左右。
3.3 放养鳜鱼良种 用太湖野生翘嘴鳜作亲本,在温室内进行人工繁育,生产鳜鱼良种早繁苗。鳜鱼养殖采取放养本地自行繁育的鳜鱼良种早繁苗,苗种要经严格检疫,放养的鳜鱼种规格要整齐,体质要健壮,经抽检不带寄生虫和病菌。放养良种可极大地提高鳜鱼的抗病力。
3.4 改善和维护养殖池塘的生态环境 鳜鱼种放养前池塘要种植适量的水草。培育一定的螺蛳资源,合理使用增氧机,定期投放生物制剂、水质保护剂,定向培植单胞藻类,从而有效地改善池塘水体环境,促进池塘生态平衡,减少发病几率。由于鳜鱼喜欢清新水质,不耐低氧,因此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水质清新,使其生活于适宜的环境条件中,避免出现缺氧浮头现象。
(1)选择条件适宜的池塘。要求养鳜鱼的池塘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良好,溶氧丰富,有一个良好的水体环境让鳜鱼栖息,健康生长。 (2)定期施用生石灰调节水质。每月每667用生石灰10~20kg,用水化开后全池泼洒,既调节水质,又杀死水中一些致病细菌。当池水透明度小于30cm,pH值小于6.5时也要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水。(3)经常往池塘注换新水。在池塘中放养鳜鱼种前一定要将原来培育饲料鱼苗的池水排去一半,经换新水后才放养鳜鱼苗。在养殖过程中视水质情况经常注换新水。一般在夏秋季节鳜鱼摄食较多,每2~3天注换新水一次,冬春季7~10天注换新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0%~20%。(4)配备增氧机。每口鱼塘都要安装增氧机,实行机械增氧,以防注换水不足时发生缺氧。面积3000以内的池塘安装一台,超过3000的按每3000一台增氧机来配备。每天早晚开机增氧6~8小时。在台风前夕或雷雨天气,增氧时间延长到8~12小时。
3.5 使用优质饵料鱼 为满足鳜鱼正常生长的营养需求,要配套养殖鳜鱼喜食的银鲫、露斯塔野鲮等优质饵料鱼,加强检疫和消毒,不投喂有病的饵料鱼。饵料鱼的茬口安排要合理,在饵料的适口性、营养价值等方面与鳜鱼养殖的各个阶段要衔接好,确保鳜鱼正常健康生长。大多数人养鳜鱼的饲料鱼苗都不能自给,需要外购。这些饲料鱼苗来自四海八方,不仅规格参差不齐,而且可能带来各种病原体,成为鳜鱼发病感染源。因此,到外地购买饲料鱼苗时要严格检疫,发现带病要坚决停止购进。自己培育饲料鱼苗,必须合理放养,加强投喂管理。如发现饲料鱼有病时,坚决停止将其投喂鳜鱼。为慎重起见,所有投喂鳜鱼的饲料鱼苗,必须进行鱼体浸浴消毒。
3.6 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 整个养殖期要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溴氯海因、碘制剂、强力杀虫精等药物进行水体消毒和病害防治。此外,要搞好池塘的环境卫生,养殖工具要经常消毒,控制好传染源,在整个养殖期间要定期加注新水和更换池水,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含量,保持池水有较高的溶解氧和透明度。
联系电话:0851-5400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