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_李淑兰1  雷霆2

我国建筑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_李淑兰1  雷霆2

江西省送变电建设公司

摘要:我国在工程造价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还是有很多因素影响着企业工程的发展,企业造价管理方面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和不足。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工程造价;影响因素;问题;改进措施

一、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

(一)生产力因素

市场经济对科学技术的提升起到了根本性的推动作用,无论是原材料、设备,还是施工工艺,都有可能处于不断的变化,实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工程建设又是与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的工作,伴随生产力水平提高,一定时期内相对的工程造价将有可能降低。在既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工程被确立后,就需要根据现行的生产力水平支付人工费、设备费、材料费、机械费、措施费,另外还要缴纳利税,实现盈利。以上各项费用的绝对值都相当可观,甲方需要投入大规模的人力、物力、财力,工程费用总和可见一斑。这就决定了工程本身的造价处于比较高的起点,它是任何外界因素都不可阻挡的,也是最为客观的影响因素。

(二)市场因素

市场条件的影响主要有两点: 一是供求状况的影响;二是竞争状况的影响。

(1)供求状况的影响

对于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 市场供求状况能产生影响的因素不是建筑产品本身, 而是建造建设项目的各种生产要素。在各种生产要素中, 由于我国建筑市场中人力的供应总是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 除了国家制定劳动政策和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增长因素外, 人工费的变化在一定的时期内变化的幅度不会太大。人工费属于政府调节范畴,其需求价格弹性指数很小, 甚至可以说是无弹性的。对工程造价构成最有影响的生产要素应该是材料价格和机械台班价格。这是因为就某一种材料或某一种机械设备来讲, 当供大于求时, 则价格降低, 相应工程造价中的材料费和机械费减少; 反之, 当供小于求时, 则价格升高, 相应工程造价中的材料和机械台班费增加。所以材料价格和机械台班费价格是有弹性的, 而且既有供给弹性, 又有需求弹性。

(2)竞争状况的影响

当今我国建筑市场, 施工力量供应远远大于施工需求, 属于买方市场( 建设单位市场) , 所以, 建筑市场的竞争主要表现为承包商于承包商之间的竞争。而承包商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价格上的竞争, 在招投标条件下, 一般都采用低价( 合理低价) 中标, 低价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中标的先决条件, 为了能够中标, 承包商就会竞相压价。而作为投资者, 会利用买方市场这一特殊的优势压价发包, 并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变更和索赔导致的价格调整持保守的态度。这就造成在价格上的不平等, 使承包商承担着比投资者更大的价格风险。投资者还可以利用诸如投标担保、履约担保、预付款担保、保修担保等众多的担保手段向承包商转移大量的风险。

(三)体制因素

体制因素是长期困扰甲方的问题。尽管工程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运营,计划经济体制的遗留因素对当今的工程造价仍然产生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甲方为控制工程造价采取定额制度,以达到工程造价在预算范围之内的目标。但是“定额”具有相对性。所谓相对性,就是指定额制度的遵循是有条件的,既在模式化的工程造价管理中,根据常规的操作流程,甲方需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定额范围内。生产力提高,工程整体设计也应向更高的生产力水平看齐,以达到一定时期内降低工程造价的目标,只不过一次性投入的费用可能较高,或是反复论证的成本过高。在传统与创新的设备、原材料和工艺博弈的过程中,甲方倾向控制成本的可能性较大,所以定额制度会影响甲方,使其忽视对先进生产力的及时应用。

(四)管理因素

建设项目建设的经营管理与其它商品生产的经营管理有很大的差别。建设项目建设的经营管理包括计价依据的使用、计价方式的选择、合同的签订方式、投资者和承包商参与造价活动的关注程度和能力、竣工结算的方法等。

计价依据的使用对于工程造价的确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般包括工程项目的设计图纸; 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发布的定额、费用标准、文件规定; 市场材料价格水平。要求工程造价各方要按照有关规定熟悉各种计价依据,尤其是设计图纸和定额、费用标准等。计价方式在不同的管理阶段有不同的计价方式如设计阶段的设计概算计价、招投标阶段的施工图预算计价、竣工时的竣工结算。在以上计价时还有计价模式的选择, 是工程量清单计价还是工料机单价计价, 不同的计价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计价结果。这就要求按照不同的计价方式和本身的特点把握计价尺度, 合情合理地计算每一阶段的工程造价, 特别注意结算时的调整问题。

合同的订立在建设工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按照合同分类有总价合同、单价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等。不同种类的合同会使定价有不同结果, 会影响施工中合同价格变更的结果和合同的结算方式。在订立合同时, 要在公平、合理、平等的环境下按照工程的特点和性质制定, 把合同订立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降低到最低。

投资者和承包商参与造价活动的关注程度和能力也是影响造价的重要因素, 工程造价活动中的主要参与者是造价师或造价员, 为了准确合理确定工程造价, 建设各方应配备责任心强、专业能力过硬的造价师或造价员进行关键环节的管理, 确保工程造价的真实有效、科学合理。

(五)政策法规性因素

为了实现宏观控制与管理,国家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对于基本建设项目的报批、审查、基建程序及其投资费用的构成等都有严格而明确的规定,并且有强制性的政策法规,建立了一套强有力的职能管理系统和机构。在基建项目的具体实施中,概预算的编制必须严格遵循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的有关政策、法规和制度,按规定的程序进行。确定的工程价格费用项目、概预算定额单价和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量等,都应符合有关的规定,使国家的固定投资得到很好的控制。

(六)设计因素

设计图纸是编制概预算的基本依据之一,也是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影响建设投资的关键性因素。特别是初步设计阶段,如对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建设标准、建设规模、工艺设备水平,以及建筑结构选型和装饰标准等的确定,设计是否经济合理,对工程造价将带来很大的影响,优秀设计可以节约大量的投资。

(七)施工因素

就我国目前所采用的概预算编制方法而言,在节约投资方面,施工因素虽然没有设计的影响因素那样突出,但是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也同施工图一样,是编制工程概预算的重要依据之一。它不仅对概预算的编制有较大的影响,而且通过加强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保证建设项目预算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八)人员素质因素

工程概预算是决定建筑产品价格的依据,概预算的工作是建筑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和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而细致的工作,要求编制人员有强烈的责任,始终把节约投资、提高经济效益放在首位。为适应招标承包制及市场经济的需要,要求概预算人员政策观念性要强,知识面要宽,不但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全面的专业理论与业务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了解建筑市场的情况,掌握大量的经济信息,充分熟悉有关概预算编制的政策、法规、制度、定额标准和相关的动态信息。只有如此,才能准确无误地编制好概预算,以防止/错、漏、冒零问题的出现。

三、我国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

影响工程造价的多种因素综合发挥作用后,其中的问题也暴露出来。工程造价的超标长期得不到控制,信息不对称时有发生,加之管理方法变革不足,工程造价管理已成为甲方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工程造价超标

甲方从决策阶段开始,先后开展对工程整体的估算、概算、预算以及最终的结算,目的是使工程造价尽可能控制在预算范围。但问题在于,每个计算阶段甲方都要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概算超过估算、预算超过概算、结算超过预算,环环超标。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造价增加问题,因为从估算到结算,是一个从计划、实施到结算的过程,每一环都比前一环计算更加清晰、准确,更有具备说服力的依据。在这种情况下,甲方只能被动接受价格变动,而不是处于主动控制的有力位置。

(二)信息不对称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甲方在工程造价管理的各个阶段,由于重要信息掌握不足,导致工程造价超标。这是工程造价最难控制的问题,因为在一般的工程建设过程中,甲方对工程造价的计算都具备稳定的方法,工程造价计算发生的问题必然需要更多有力信息的支撑。

在实质性的工程实施阶段,现有的监督管理并不是完全以甲方为主体,而是由监理方负责对乙方施工的质量进行审核,遇到必须现场签证的问题,也是由监理方和甲方、乙方共同签字确认。这其中不排除人为因素促使工程造价发生变动,但甲方并不是总处于信息对称的位

置。对甲方来说,信息掌握得越是不对称,自身越是存在工程造价管理的被动。

(三) 管理方法变革不足

工程造价是一个在动态工作中形成的量化指标,生产力、市场、体制、管理存在变动的风险和可能,当任何一个动态因素发生作用时,工程造价产生相应的变动。甲方若想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占据主动,只有变革现有的管理方法,削弱各种影响因素变动所发挥的作用效果,规避其可能发生的风险。长期以来,甲方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已经形成相对固定的模式,缺乏动态性的与时俱进。变革不足的后果就是长期接受风险的考验,因为传统管理方法中的固有风险并不能彻底被规避,这也是工程造价问题困扰甲方的症结所在。

四、对工程造价不良因素的改进措施

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因素有很多,工程造价的提升不仅会造成建筑企业的经济损失,更可能影响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控制,加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以及管理上的优化,有效控制住建筑工程造价。

(一)公布价格信息

价格放开后,政府不直接定价,转向定期公布价格信息,预测价格变化系数,公布各类价格指数等方法来指导市场行为,引导企业自主定价,企业有权确定自己的效益目标和经营策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市场信息和经营管理状况自主定价。价格要及时反映市场信息,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状卿市场的变嫌况自行确定,促进企业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二)加强建设单位的内部控制

要想控制造价,针对建设单位中影响造价的因素,应从改革基建财务制度入手,完善且严格的财务管理是加强建设施工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应对基建处的财务人员进行一个统一的管理,通过制定相关的财务制度,严格财务人员的行为,规范其操作,从根本上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工程造价提高。

(三)加强施工单位的控制

加强施工单位的内部控制,要从降低工程成本、合理化施工管理费用以及提高施工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出发。这样一来,才能进一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实现更大的工程经济效益,有效避免被人为添加预算费用。

提高对施工单位外部的控制。施工单位的外部控制主要由工程的据算审核与实行的工程质量保证金制来决定。而审计部门的审定就是工程最终的决算结果,但因为部分审计人员与施工单位串通,为了提高自身的利益,有意让施工单位提高决算额,同时就提高了审计量,这样一来建设单位就会多付这些审计量的费用,两者都得到了利益,但造成了工程造价提高,影响了建筑的效益。要杜绝这种现象,要求建设单位应会同审计部门明确规定好审计,可以通过审减额在报审决算额内的 5%-7%为合理等规定,用经济手段来控制工程造价审计。

(四)完善相关法律与制度

完善、严格的市场管理是维护建筑行业正常秩序的关键措施,是保护经营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相关政府部门与机构必须颁布有效的法律法规,以法律来规范市场、维护市场。

(五)加强工程造价的管理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建筑工程造价的主要任务仍旧是各类定额编制与实施,且要

完成与国际接轨的清单报价消耗定额编制与实施的推行,仍存在一定的难度,且会减弱工程造价管理的力度。工程造价的管理职能有权针对编制的劣质预算进行质疑并提出意见,有权制定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赋予工程造价管理一定的职能,还能对市场信息进行整理并分析,以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就这一方面而言,应首先从建立全面的监督制度开始,完善建筑单位的工程管理不

足之处,并加强对工程质量、进度以及资金等三方面的管理。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工程招投标的方法,组织相关部门,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级别限制最高价格,采用招投标的方式,稳定建筑市场,从而降低造价。

五、结论

总的来说,工程造价作为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其管理的好坏与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效益。因此,必须准确认识到影响工程造价的各种因素,并在实际工程造价工作中把握主要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化不利为有利,这样就能全面有效地控制建筑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董晓东. 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及合理控制方法[J]. 建筑经济,2008,09:117-119.

[2]候春燕. 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J]. 中外企业家,2013,35:226-227.

[3]连远忠. 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及合理控制方法探析[J]. 江西建材,2014,19:209.

[4]潘金静. 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J]. 现代经济信息,2010,21:46-47.

[5]刘文娟. 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的分析[J]. 经营管理者,2011,05:230.

[6]南楠. 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及有效控制[J]. 中国新技术新品,2011,10:209.

[7]甘春容. 浅析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及对策[J]. 广西城镇建设,2011,04:76-78.

[8]刘兴华,王承悦,靳红. 影响工程造价的相关因素[J]. 中国科技息,2009,03:46-48.

[9]林卉. 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及有效控制[J]. 科技风,2012,10:250.

[10]于守清. 浅谈企业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J]. 中国新技术新品,2015,06:139.

[11]王占红,李立红. 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及控制[J]. 中国科技信息,2005,19:142.

[12]田冬梅. 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技术因素及分析研究[J]. 西部探程,2005,03:232-233.

[13]肖彤. 影响安装工程造价的因素分析及其控制[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02:117. [14]张灼声. 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1:170.

论文作者:李淑兰1  雷霆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2

标签:;  ;  ;  ;  ;  ;  ;  ;  

我国建筑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_李淑兰1  雷霆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