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 福建福州 350003)
【摘要】 目的:观察心理康复护理在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失眠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平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B组在A组基础上加上心理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A组心理症状消失20例,好转13例,无效15例;B组心理症状消失33例,好转10例,无效7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康复护理在失眠患者中的应用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失眠;心理康复;护理;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5-0057-02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维持睡眠障碍。[1]中医学称之为“不寐症”、“不得卧”、“不得眠”、“目不暝”等。心理康复护理是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学的知识,以科学的态度、恰当的方法、美好的语言,对身心健康问题的人群的精神疾苦、思想顾虑、疑难问题等进行指导,以达到心理护理的目的,提升患者病人群的生活质量的目的。本研究在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2年时间,选取我院失眠康复专科失眠患者100例,随机平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常规针灸配合手法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上心理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将效果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2年期间,在我院失眠康复专科选失眠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诊断为“失眠”,而且均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绝望等心理障碍。导致精神不振、烦躁、易躁、易怒、疲惫、抑郁,甚至神经衰落等。男性60例,女性40例,性别比例为1.5:1,年龄30~66岁,平均(47.55±12.47)岁,两组患者年龄与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分组方法
选失眠患者100例,随机平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其中A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性别比为1.5:1,年龄30~64岁,平均为(47.46+13.65)岁;B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性别比例为1.5:1,年龄32~66岁,平均(47.86+12.26)岁。两组患者年龄与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试验方法
A组采用常规针灸配合手法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心理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心理康复护理方法分为行为心理护理法和情欲心理护理法二大类。(1)行为心理护理法:主要是针对老弱病残者因身体条件或周围环境的改变,心理不适应而出现的行为反常者而设。具体护理方法包括惩罚护理法、奖励护理法、语言教育法、移情护理法、满足护理法、环境变换法六种。(2)情欲心理护理法:主要是通过调节患者的情性和欲望,以改变其病态心理活动,促进身心功能恢复,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康复治疗、护理教育和训练方法。具体护理方法包括残缺心理护理法、老人心理护理法、妇女心理护理法、谈心护理法、暗示护理法、释疑护理法、习惯护理法与心理咨询答疑护理法等。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部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取a=0.05为检验标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的统计结果(n)
组别 心理症状消失好转无效
A组(n=50)20 13 15
B组(n=50)3310 7
与B组比较,P<0.05
3.讨论
失眠的早期康复治疗主要有:针灸治疗、穴位按摩治疗、耳穴埋豆治疗并配合走罐治疗及中药熏洗治疗等方法。后来发现,许多的患者心理均有一定的障碍,因此,心理康复治疗也慢慢受到重视。本研究在治疗中以高度关心和同情的态度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通过交谈的方式的心理护理加强医患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弄清患者的内心体会,引导患者正确对待失眠,并消除失眠顾虑,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合理安排作息制度,有利于提高疗效[2]。
本文中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心理康复护理在失眠患者治疗中的的应用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归燕,计惠民.失眠患者的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4,13(3);103.
[2] 赵恒华,范宜文,针灸配合催眠心理治疗失眠50例疗效观察[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5);402-403.
论文作者:林芳,苏亮珍,游琼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5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两组论文; 效果论文; 方法论文; 统计学论文; 针灸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