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理论与发展策略研究_体育管理论文

我国普通高校和体育院校体育产业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普通高校论文,理论论文,体育产业论文,我国论文,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研究目的

高校体育产业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产生的新概念,是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有关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体育产业化等重大文献和研究成果作为研究的基础理论指导,选择6所体育院校、9所地方院校、解放军体育学院、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院(系)以及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部作为调查、研究、考察的对象。主要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综合分析等方法,在深入分析、研究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理论内涵、模式特征、表现形式等理论要素、高校体育产业面临的问题、申奥成功和加入WTO后给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前景的前提下,在全面探讨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发展战略、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以及发展战略路径选择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对策与措施,试图解决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基础的变革和发展,探讨我国高校体育产业与高校体育现代化接轨的基点,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2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2.1 高校体育产业的理论内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我国的高校体育产业在社会化、市场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极大地增强了高校体育的活力,丰富了其社会功能。一般的体育产业,是指专门从事体育劳务和服务产品的生产经营,广义的体育产业还包括一切和体育有关的产品和生产经营,如运动器材、体育服务等。我国高校体育产业不应局限于提供劳务服务本身,应把与高校体育运动有直接联系的一切生产经营的总和都可视为高校体育产业。借鉴国内、外对体育产业的界定,将高校体育产业界定为,以体育产业市场为导向,将高校体育服务产品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的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体育产业市场系统,实现一体化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的过程。

高校体育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在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高校体育产业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其形成、发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高校体育产业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和对外开放的动力。高校体育产业是全面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有效提高我国竞技体育运动水平和增强国民身体素质的重要保证。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面对申奥成功和入世后的机遇与挑战,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对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战略、产业结构、重点产业选择区域等重新做出规划[1]。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全面推进高校体育产业的开发,使高校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人与经济社会实现协调发展的进程中,高校体育产业将成为一种广泛存在、广泛利用的社会体育资源。高校体育所具有的教育和激励功能,在振兴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高校体育产业将成为一种社会生产,是以精神产品为基础的产业,对自然资源、环境不构成威胁,具备了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要素。把高校体育建设成为教学、科研、训练与生产相结合的基地,增强高校体育产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形成高校体育产业本身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其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下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促进高校体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使我国高校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

2.2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尽管在整体上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但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现代高校体育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从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来看,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现状可归结为4点:1)以本体市场为主体的高校体育市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已趋清晰(包括:体育场(馆)租赁市场、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教育培训市场、体育文化娱乐市场、体育用品市场和体育竞赛表演市场);2)体育产业开发领域不断拓宽(包括有形资产的经营和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体育产业的质量和产业效益逐步提高,许多体育资产和资源显示了巨大的开发潜力和潜在的市场优势;3)社会投资办高校体育产业的形式发展很快,涌现出一批符合现代体育制度的体育企业;4)确立和形成保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产业化筹资机制。

2.3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理论研究严重滞后,特别是对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力度不够,体育产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优惠扶持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政府对高校体育产业行使宏观管理的机构不明晰,高校体育产业的行业管理谁来管?管什么?如何管?都不清楚;体育产业发展很不平衡,包括地域间的、各运动项目间的,以及单位在产业收益上的差距;政府对体育产业投入量偏小,投入渠道单一;体育自身经济价值和优势尚未充分开发和利用,体育教育投资严重短缺,直接影响体育产业的发展[3];体育教育经费来源渠道不畅,制约体育产业的发展。缺乏完整的体育市场经济条件下操作运行环境和产业结构要素配备的科学性、合理性;体育产业以物业型雏形为主,市场面窄,占有率低,体育场(馆)有偿开放的程度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体育产业市场运行不规范,体育市场发育不完善,体育市场中介机构不健全,体育产业的市场主体还不成熟,体育市场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度不高。体育产业部门缺乏高素质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高校体育产业统计体系还是空白,开展高校体育产业统计工作势在必行。

 3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与前景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名成员国,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发展阶段,我国产业结构将会受到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我国现已具备了初步的市场经济框架,法律体系日益完善,市场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主导力量[4],这为发展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特别是申奥成功将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发展前景。

3.1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市场更加开放,体育产业市场更加多元化

根据WTO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精神,凡在该协议上签了字的国家,均愿意通过谈判与协商消除彼此分歧,并逐步取消限制性的法律与法规,开放贸易市场,最终在世界范围内形成自由开放的市场。显然,由于WTO已将体育产业纳入服务贸易范畴,以进行体育产业服务贸易为主体的体育市场也必须遵循该协议的精神,凡在有关开放体育产业市场的协议上签了字的国家就必须实现承诺,开放体育产业市场,使本国的体育产业市场逐步成为自由开放的国际体育产业市场的一部分。

随着国际体育产业市场的开放,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的主体将更加多元化。在对国际体育产业市场相对封闭的条件下,中国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的主体是以政府和社会力量区分的二元结构,体育产业市场开放之后,由于国际力量的介入,中国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的主体将演变为政府、社会力量和国际力量共存的三元结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北京申奥成功后,意味着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市场在广度和深度上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的开放,可以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赢得更为有利的外部条件,而国际体育产业市场的进入,需要形成真正的高校体育产业市场主体,这对体制、管理、经营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有差距的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市场,将产生有益的冲击,是其调整、完善的机遇,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将在改革开放中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

3.2 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大大改善我国的国际环境,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提供良好的外部空间,为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从发展中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实践来看,尚没有一个国家由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使国家的经济产生恶化的先例。相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一般都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国际经济权威人士曾做过估算:“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以使GDP增加两个百分点,而据国际经验表明,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可带来约500万人的就业机会。”有分析人士提出,申奥成功将会给北京创造大约200万个就业机会,“绿色人才”、“高科技人才”、“基建管理人才”的就业机会大大增多[4]。这就是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申奥成功这两大喜事将创造千万个新的就业机会,这就可使我国在相当大程度上摆脱职工下岗造成的困境,使国民经济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高校体育产业是建立在国民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国家的经济实力增强了,才有更多的财力和物力支持高校体育产业;人民生活富裕了,体育消费才能得以扩大,体育市场才能形成并保持旺盛的活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申奥成功后,我国高校必将更加开放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体育培训市场、体育用品市场、体育休闲市场、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设施资源市场、体育技术市场、体育人才市场、体育教育市场、体育咨询市场、体育医疗康复市场和体育中介市场等,与此同时,国外相关行业会大量涌入我国。在这种形势下,一方面会促进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繁荣,推动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将会给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和经济基础。

3.3 促进高校体育产业资源优化配置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可以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申奥成功而使高校体育产业资源进入国际化配置的循环,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从而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期提供难得的机遇。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产业资源限于内部配置和循环,效率比较低。譬如,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产业的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开发,这是由于我国高校体育产业资源不能在国内、外得到合理配置和流动,需要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不能有效的引进;在国内、外高校竞技体育产业资源存在较大差异的现实情况下,某些高校体育产业资源(如高校体育技术及人才资源)“流失”。体育产业本身是一项需要国际交流的事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申奥成功后,这种交流与融会便更进一步扩大。我国高校将与各国、各地区建立更宽松、透明、更有利于高校体育产业资源流动和配置的环境,提供更加广泛、稳定的高校体育要素市场准入机会,这有利于打破垄断、鼓励公平竞争,有利于我国高校体育产业资源配置和流动的有序化。

4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路、目标、重点以及路径的选择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是以提高高校体育产业整体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国际竞争能力为中心,以培育国民经济增长点、提升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为目标,以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依靠深化体育体制改革和技术进步,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的创新之路。要做到:坚持总量扩张与质量提高并重;坚持改革与发展统一;坚持组建大型体育企业与发展中、小型体育企业相结合;坚持启动国内体育消费需求与拓展国际体育市场的统一;坚持体育主体产业与体育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国家制定的《体育产业的发展纲要》精神与面对我国加入WTO和申奥成功后给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1)将高校体育产业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经济发展要求、满足城乡居民需要的公益型产业;2)形成共同发展的格局,即公有、民有、私有、国办、社会办发展的格局。形成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作为一个产业,必须有产前、产中、产后,是一个产业链,国外叫产业一体化或工业化;3)积极引导发展体育消费,实现高校体育消费稳步增长,积极扩大高校体育产业规模,逐步形成以体育教育、体育竞赛表演、体育中介、健身娱乐市场和体育用品市场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体育市场体系;4)紧紧围绕高校第三产业的总体目标,加强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和管理,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使高校体育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合理化;5)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产业化的经营开发水平,逐步向集团化经营方向发展[5];6)建立高校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和较为完善的体育市场管理体系,加大高校体育产业的制度创新,使高校体育产业的行业关联聚合质量大幅度提高,加快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步伐,从而使高校体育产业真正成为拉动高校第三产业发展的朝阳产业。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优先发展高等体育教育产业,大力发展体育用品产业,稳步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产业,积极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积极培育体育中介机构和努力开发体育无形资产,加速体育科技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体育产业的成果转化。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战略路径的选择应该以少数首位型城市的高校为核心,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地区高校为先导,以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高校为重点,以东部地区城市高校带动西部地区城市高校的发展战略[6](图1)。

5 实现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对策措施

5.1 加快和完善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法律法规是保障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健康稳定运行的关键。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的管理不够规范,多头管理和无人管理并存,部门分割和地方保护问题较严重,缺乏促进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各级政府和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要从进一步培育和拓展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市场、促进其正常运行及维护和保障体育经营者与体育消费者各项权益的高度来研究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的法制建设问题。建议主管部门按照政府赋予的职责和权利,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制定一个长远的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体育市场的立法管理,在“地方体育市场管理暂行规定”的基础上[5],制定和出台《高校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管理办法》、《高校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管理办法》、《高校社会赞助体育事业管理办法》、《高校体育经纪活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把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纳入法制的轨道。政府部门除了制订对高校体育产业的宏观经济政策外,还应保障体育产业规范化经营,使之符合本国实际,又与国际体育产业、体育服务业及体育市场的规则接轨,在推动高校体育产业成长、开展国际性及跨国性的体育服务时遵循国际惯例。同时,要建立健全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管理机构,加强对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的监督和管理,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为保障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的有序运作,需要专门机构协同其它部门来管理体育产业市场。体育产业市场的经营要建立申报、审批、市场监察和年检制度。建立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管理法律法规,以及有关的行业立法,外资立法等,以明确高校体育产业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准入情况、外资进入的比例,及时接纳国际体育产业先进的运作模式及体制,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在市场中不断成长和完善。

图1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战略路径的选择示意图

5.2 培育体育中介组织,加大无形资产开发力度,建立高校体育产业信息服务平台

体育中介服务是体育无形资产开发的重要基础资源,是我国加入WTO和申奥成功后体育产业面临冲击最大的领域,同时,也是我国高校当前体育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因此,大力发展体育市场中介组织,推广代理、代办、经纪、咨询等体育市场中介服务是逐步解决体育中介这个市场“瓶颈”的必由之路。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应该积极推进协会实体化的进程;大力培养体育经纪人队伍、培育中介服务品牌,完善和健全体育产业服务体系;重视社会影响广泛的体育竞赛表演的筹划、组织和经营,建立高校体育竞赛服务公司,努力培育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争取每年承办几次高水平、有影响的商业性体育比赛;积极筹建高校体育用品联合会和高校体育器材装备中心,为体育服务、为企业服务、为消费者服务,使其成为体育行政部门联系市场的助手、纽带和桥梁。加强高校体育产业统计工作,建立信息发布制度。进一步改进统计制度和方法,建立经常性的统计制度。发挥信息的导向作用,通过互联网发布体育产业的政策法规、体育产业发展动态、体育经营项目的推荐介绍、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体育产业合作等信息,尽可能地为社会提供体育产业方面的信息服务。通过电子政务实现政务公开,通过电子商务提升传统体育服务业的档次,为建立现代体育服务业创造条件。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数字体育产业等新兴体育产业项目。采用信息技术体验体育产业,利用信息技术传播体育产业,运用信息技术管理和开发体育产业,这就是数字体育产业的范围。数字体育产业本身并不是货币,它作为一种产业资源而存在,如何利用,如何运营,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数字体育产业依靠数字技术而存在、而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无限商机就在眼前。数字体育产业的出现描绘了体育产业的灿烂前景,也为我国体育发展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天空。

5.3 努力扩大高校体育产业的对外合作,组建高校体育产业集团

努力扩大高校体育产业的对外合作,充分发挥高校拥有的资源优势,提高高校体育产业的专业化和特色化水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体育产业立体化的大背景下,发展高校体育产业要敢做天下文章。既要敢于打破区域性和行业性界限,打破所有制和行业垄断,放宽市场准入,更要力促扩大对外交往,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开发的历史机遇,寻求和加强东、西部合作,以多种形式和灵活方式吸引外资,努力提高高校体育产业的开放度,不断推动高校体育产业的新发展。

高校是一个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都比较丰富的区域,既具有开展各类体育运动的自然条件和一定规模的基础设施,又具有消费较大的消费群体和崇尚体育的社会传统,因此,应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提高专业化水平和培育特色产业来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以人们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服务为突破口,提高高校体育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形成一批社会分工明确、服务配套规范、经济运作独立的体育服务机构;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强与社会各个部门的横向联合,形成一批具有高校特色的体育产业服务机构。

根据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为提高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规模和产业集中度,可选定一个或几个体育产业实体为核心组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集团。集团以产权关系为纽带对现有资产进行重组,在此基础上组建股份有限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实施管理,推进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高校体育产业要体现出公平、宽松、有序的竞争市场环境。体育市场要实行政事分开、不搞垄断,鼓励社会各种行业、各种所有制形式兴办高校体育产业,以形成多元化的高校体育产业投资主体的格局。

5.4 鼓励和成立高校体育产业民间组织

在我国的经济体制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同时,新世纪我国高校体育产业也必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体育产业管理体制。高校体育产业管理体制如何从政府直接管理型向社会管理型过渡,实现体育产业的社会化,始终是当代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主要问题。我国高校体育发展到今天,社会化、产业化、科学化、法制化正成为其重要的特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高校体育的纯行政管理计划模式已被打破,取而代之产业化的体制模式将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必然。实现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社会化必须依靠各行业体协和体育社团,走行业化和社会化发展道路是我国高校体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自身发展规律,也是解决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的必要途径。近几年来,我国高校体育产业获得了很大发展,以体育场馆租赁、大众体育健身和体育教育为主体的多层次的体育产业体系开始逐惭形成,但与国外迅速发展的高校体育产业相比,我国的高校体育产业管理体制却相对落后,在社团建设、法制建设和行政管理等方面均相当薄弱[7]。只有对这个新兴的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依法管理,因势利导,才能促进它健康茁壮地成长。在当前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管理比较混乱的情况下,鼓励和成立高校体育产业民间组织(协会、学会、俱乐部),确定它们的法律地位,提高它们的经济能力,引导规范运作,发挥它们在吸纳社会资金,促进体育产业内部合作,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传播体育技术,提高全民运动水平[8],使这些组织在促进本地区体育产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高校体育产业社团组织的建立是改善体育产业发展质量的良好方式,尤其是高校体育产业协会对规范体育产业市场秩序,促进体育产业内部的合作,加强与外界的交流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5 实现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快速募集融资的新思路

在当今高校体育改革进程中,投资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关系到各高校体育组织及运动项目生存、发展和制约体育产业向更高层次梯度迈进的“瓶颈”。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如何进行卓有成效的体育产业融资。发达国家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表明,资本市场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资金支持,资本市场为高校体育产业的融资提供了良好的运作平台,要实现高校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借助于资本运营。有了融资资本,就能进行选项投资、制造利润[9]。高校体育产业融资与高校体育产业投资紧密相连,互为因果。高校体育产业投资证券化是快速实现高校体育产业融资的必经之路,高校体育产业融资及融资渠道对我国高校体育事业最好的发展是启动高校体育产业证券化市场。体育产业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的体育产业资产处理方式和融资工具,在我国正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对于正逐步融入体育产业资本运营国际化的中国高校体育产业来说,体育产业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推进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的发展,盘活银行不良资产,增强银行资产的活动性,推进高校体育市场的发展,优化体育产业的资本结构。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融资渠道运作出路在于金融市场。金融市场又包括:外汇市场、货币市场、股票市场、证券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相对应地,就产生了银行融资、股票融资、基金融资方式。严格地讲,这四者也称为有价证券市场融资,其中,后三者也称为资本市场融资[10]。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缺陷是金融工具的单一性。体育产业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有利于增加我国高校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工具的可选择性,可使筹资者通过资本市场直接筹资而无须向银行贷款或透支。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开展资本市场运作的资本市场框架、手段(或工具)参与主体和融资渠道见图2和图3。

按国外高校体育产业的经验,凡是能够产生预期现金流动的资产都可以证券化,而且,资产证券化所提供的投资对象,即资产支持证券相对于其它投资方式而言,具有较小的投资风险和稳定的现金收入,从而有利于高校体育产业投资者的储蓄资产向证券资产转化。高校体育产业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有利于我国高校体育资本市场的完善。体育产业资产证券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发起人、服务人、发行人、投资银行、借用评级机构、资产管理人和投资者等。同时,体育产业资产证券化还要求有一个完备规范的制度环境,包括财会制度、信用评级制度、金融担保制度和税收制度等[10]。

图2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运作渠道示意图

图3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资本市场与主体及其结构图

6 结论

1.我国的高校体育产业刚刚起步,在法律法规的理论上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在实践中缺乏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的支持,只有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11],才能使高校体育产业化进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强对高校体育产业投资、税收、人力资本的优惠和对体育市场提供支持与服务,切实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高校体育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其发展的初期,可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结合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制定财税优惠政策。政府鼓励对高校体育事业的捐赠和赞助,以促进高校体育产业的兴旺发达。扩大投资渠道,鼓励民间投资高校体育产业,可以允许民间企业参与高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高校与民间实体进行高校体育产业化合作。加快高校体育科技产业化的发展,鼓励个人对高校体育娱乐设施投资,加快高校体育科技成果产业化。

2.我国高校体育发展到今天,社会化、产业化、科学化、法制化正成为其重要的特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高校体育的纯行政管理计划模式已被打破,取而代之产业化的体制模式将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必然。实现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社会化必须依靠各行业体协和体育社团。因此,鼓励和成立高校体育产业民间组织(协会、学会、俱乐部),确定它们的法律地位,提高它们的经济能力,引导规范运作,发挥它们在吸纳社会资金,促进体育产业内部的合作,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传播体育技术,提高全民运动水平,使这些组织在促进本地区体育产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人才是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关键,未来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高素质的体育市场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是进一步培育和拓展我国高校体育市场,不断满足体育消费者需求的重要前提。为此,应吸引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加入高校体育产业,对现有的体育产业市场经营人才强化指导,广泛开展国际体育经济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政府、体育和教育行政部门都要对体育产业市场经营人才的选配给予高度重视。应通过体育产业管理干部的选派、现有体育产业工作人员的培训、体育经营人员的引进和聘任、聘用,逐步培养和建立一支懂管理、善经营、知识面广、结构合理的体育产业管理、体育经营开发人才队伍,并通过提高高校体育产业工作组织管理水平,创造体育产业工作的辉煌,促进高校体育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注:课题组成员名单:李卫平,李建臣,程志理,闫万军,何仲恺,孔垂辉,孙桂芳,吴国生,张桂青,钟霖。

标签:;  ;  ;  ;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理论与发展策略研究_体育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