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老师的祖庭--龙虎山--在一天的右边_龙虎山论文

有一天,老师的祖庭--龙虎山--在一天的右边_龙虎山论文

正一天师祖庭龙虎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天师论文,龙虎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龙虎山与道教的缘分可谓深矣,一提起这座名山,就不由得想起张天师。游览这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使人回归到美丽而清新的大自然,又似乎进入了古老的历史氛围,真切地体验到这土生土长的道教的特色。

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地跨贵溪和余江两县,面积约二百平方公里。龙虎山由龙山和虎山组成,山形很像龙虎的形状。

就在这一片古老神奇的山水中,道教在这里逐渐发展起来了,人们不能不佩服天师的“仙眼”!据道书记载,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最初就曾在这山中修炼九天神丹。当仙丹正要炼成的时候,在炼丹炉的上空幻化出了青龙白虎的形象,龙虎山的名称就由此而来。后来,张道陵又到了四川,在鹤鸣山创立了道教。又据道书中说,东汉顺帝汉安元年,天神太上大道君降临,授张道陵“天师”称号,并教以《正一经》等经典。从此以后,张道陵为“天师”,人们都称他为张天师。

上清宫是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道教宫观之一,祀奉太上老君,又是历代天师朝会之所。极盛时曾建有二十四殿、三十六院和其它建筑,占地约1800公顷。整个宫观形似皇宫,相传只比皇宫低一尺八寸。在建筑布局上,全宫以三清殿和玉皇殿为中心,分八门四方,为周天、八卦、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之象征,这样的布局在我国古典建筑中是少见的,具有独特的道教建筑艺术风格。这里的珍馆琼琳,有“神仙所都”、“百神受职之所”的美称,历来声名远播海内外。因屡毁于天灾人祸,尚存有福地门、九曲巷、下马亭、午朝门、钟楼、玉门殿、东隐院及龙虎仙峰等,此外,还有元、明石刻等珍品。这里的“镇妖井”遗迹,据说就是《水浒传》里所描写的,那众多的天罡、地煞就是从这口井中“放逸”出来的。

嗣汉天师府,通常简称天师府。因明太祖改天师之号为“大真人”,所以又称“大真人府”。这里是历代天师的起居之所,为全国绝无仅有,具有丰富的文化特色,已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它是我国目前保存较好的封建时代“大府第”之一,又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道教宫观之一。在建筑布局和风格上,运用了我国传统的府第规格,又适应进行道教活动的实际要求,还结合着封建衙署的功能需要。这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可视为道教与官府融合的反映,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天师府在上清镇,历代经过多次修建。宋崇宁四年(1105年),始建于上清镇关门口;元延佑六年(1319年),重建于上清镇长庆坊;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赐白金十五镒,又确定重建于今址。嘉靖年间,曾派中官会同江西抚按一起监修,最后完成府第的规模。它坐落在上清镇中部,东距上清宫二华里,西离龙虎山主峰约十五华里,占地面积二万四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为一万一千多平方米,北依西华山,南朝琵琶峰,芦溪从门前流过。从天师府的整个府第建构来看,以三省堂为中心,分中、东、西三路,构成一个八卦形,显示出道教独有的建筑风格。

天师府的中路,依次有府门、仪门、二门、大堂、三省堂、灵芝园、纳凉居、敕书阁、观星台。府门迎溪耸立,面阔为五间,约二百平方米,高达七米,六扇三开大门。中门上方悬直匾一块,上书:“嗣汉天师府”,两柱上挂有抱柱对联一副,道是:“麒麟殿上神仙宫;龙虎山中宰相家”。天师府在道教中和在社会上的特殊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东侧有大鼓一面,称为“通报鼓”;门前东西墙间,原有石刻“道尊”、“德贵”两坊。仪门已经被毁掉,相传文官武将至此停车下马。二门距头门约一百二十步,在十二根大木柱间,设有门六扇三道,门上画着秦琼、尉迟恭、杨林、罗成、程咬金、单雄信六尊像,威风凛凛,是为三对门神。这些道教中的门神,也常在民间的大门上出现。门上悬有“敕灵旨”匾额,两柱上的对联写的是:“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二门前原有东西两殿:东为玄坛殿;西为法篆局、提督署。二门内有元代至正年间铸造的铜钟,重达九千斤;古老樟树下,有赵子昂所书的大石碑。通往大堂的甬道中,有“丹井”一口,又称“灵泉井”,传说为南宋道士白玉蟾奉天师法旨而建。经古井直通大堂,大堂前距二门“九九”八十一步,面阔为五间,约三百平方米,是天师实施道政的地方。堂内悬挂康熙皇帝御书“碧城”额,还有乾隆皇帝御赐“教演宗传”匾,又置法台、令旗、朱笔、兵器、御制半副銮驾,以及麒麟图和张天师像等,俨然公堂神威。

中路的三省堂,是历代天师的住宅。门上有楹联一副,上书:“南国无双地;西江第一家”。门内影壁上有“鹤鹿蜂猴”巨画一幅,象征高官厚禄,门第高贵。这里是天师府的主体建筑,面积约两千平方米,建构为江南园落式,分前、中、后三厅和东西廊房,以及前后左右花墙厢房,并与后花园和敕书阁结成一体。房屋建设华丽,门窗雕刻精致。前厅为客厅,堂中挂有墨龙穿云图和祖天师像,东西两壁都是名家书画。堂壁上方悬匾三块:正中为“道契崆峒”,东为“仙派名裔”,西为“纳甲周呈”。中厅又称狐仙堂,相传为张天师祀奉“狐仙”之所,与前厅以天沟搭接,又以砖墙石门分开。门额上书“道自清虚”金字。堂内设有供桌、神台、长命灯等,东西二门分别书“紫气”、“金光”额。这里以天井厢房与后厅连缀。后厅为天师食宿生活处,有房屋四间,宴厅一间,前有天井,后有院落。东西厢房上有楼,厢房与中厅彼此相通。天井周围十柱明现,门窗四壁,精雕细刻,中置金鱼大缸,两旁立着假山。宴厅中堂正上方悬黑底花边金字匾“壶天春永”,厅前上方悬匾“福备箕畴”。

从三省堂的后厅可通往灵芝园和百花园。灵芝园前有八卦门,顶上置“双龙戏珠”图,工艺精湛,门左右有楹联:“八卦涵宇宙;双龙卫乾坤”。园内金桂银桂四季飘香。出灵芝园西门,就是百花园,又称后花园。这里古木浓荫,花草葱茏,园后有一池,名曰百花池,碧水荷花,树影倒映。池中原有一亭,名为湖心亭。灵芝园东后侧为敕书阁,是藏纳经典和书籍的地方。敕书阁后就是纳凉居,与百花池相连。这组园林建筑,是天师散步、纳凉、休息的场所。三省堂后厅西侧有观星台,房舍外观简陋,约有五百平方米,张天师就在这里观察南星北斗,以测定天机。

西路的万法宗坛,为张天师神的万神集聚之处,是坐落在府第西侧的一个院落,面积约一千二百平方米。院门高悬“万法宗坛”额,内建有三座宇殿,红墙绿瓦,画栋雕梁。正殿五间,面朝院门,阶前置“九龙三脚”香炉。这儿原祀奉诸尊神、诸神、天兵天将一百三十八尊。现供塑像十三尊,除三清、四御、三官外,还有第一代天师张道陵,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东侧配殿祀王灵官,王灵官又名王善,红脸长须,金袍绿带,脚踩火球,掐指举鞭。西侧配殿为玄坛殿,供财神赵公明塑像。院中松柏长青,那两株千龄罗汉松,一雄一雌,盘根错节,枝叶翠绿,宛如碧玉,显得古老而尊贵。

东路的味腴书屋,从前原建有家庙。书屋分前后二进,面积约八百平方米,后面的正屋有楼,中有天井和两厢。门前老桂依墙而生,门额书曰:“秀接衡阳”。石门上刻有隶书楹联,道是:“泮芹蔓衍芹期来;丹栏花开栏可攀”。这里又有意展示出一些书香气息。

嗣汉天师府,不禁使人想起鲁迅在《致许寿裳》中说的话:“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确切地说,道教真不愧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在中国这样的土壤里孕育和培养起来的,所以很有自己的中国特色。你看,天师是继承的,一人成了仙,儿孙就世世代代都是神仙了。你看,天师也真想得周到,既当神仙,有仙人的名分,而又享受荣华富贵。这天师府,亦神亦官,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典型。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应该到这里来看一看,想一想。

标签:;  ;  ;  ;  

有一天,老师的祖庭--龙虎山--在一天的右边_龙虎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