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可持续建筑系统的设计与分析论文_陈婷1,苏畅2

北京世纪千府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武汉市 430070

摘要:近年来,整体性可持续建筑系统的设计与分析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整体性可持续建筑系统的基本理念,分析了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要点。在探讨可持续建筑系统设计过程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就整体性可持续建筑的具体应用以及发展前景展开了研究,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整体性;可持续;建筑系统;设计;分析

一、前言

作为整体性可持续建筑系统应用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其设计环节的关键地位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其设计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最终整体效果。

二、整体性可持续建筑系统的基本理念

建造一栋建筑就意味着与其周边的环境发生关联,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相互作用,进而形成自然环境系统与建成环境系统之间动态的交换。从气候、地形等宏观因素到使用者对建筑的微观调控都会对上述系统物质交换产生影响。营造作为创建这种关联的主要手段,在决定系统交换的效益与效率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同时也随着我国建筑设计的不断发展,绿色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可持续建筑设计研究的重点是能源、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以及自然环境保护问题,我国现阶段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所以说发展整体性可持续建筑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的可持续建筑起步相对较晚,且发展滞后,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国外建筑节能已经成为了一种新时尚,与这些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

可持续建筑的基本理念是在建筑设计中,力求降低环境负荷,以可持续发展观规划建筑为蓝图,并结合周围环境,达到既能减少能源消耗,减少污染,又能有利于居民健康,福泽子孙后代的目的。

三、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要点

1.立足本土

从经济学理论而言,国内经济现代化过程从农业经济跨越工业经济而直接进入知识经济,即在实现工业经济目标的同时迭加了更高的现代化目标,国内环境的独特性决定了不能照搬照抄发达国家的既有经验,也不可机械的引进绿色技术和产品,但更不可待经济发展起来后再考虑绿色和节能,而应不失时机的在现代化进程中加上信息化、生态化水平等基本衡量指标,即在实现程序化的同时推行绿色建筑。

2.因地制宜

国内幅员辽阔,因此不同地域存在较大的气候差异,导致其绿色设计策略也大相径庭,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点及其其它条件,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从而减少由于其导致的能耗和污染。如在日照充足的地区则应充分、高效的利用太阳能,而在寒冷地区则应在建筑保温材料上加大投资,而对于炎热地区则应充分考虑遮阳板的方位及角度以防止眩光的产生。

3.重视整体设计

建筑整体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绿色建筑的性能及成本,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当地气候、文化以及经济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进行整体设计,而不可盲目的照搬其它地域的先进的绿色技术,最终导致着眼局部而不能照顾整体。如在寒冷地区若门窗的热工性能太差则将会降低墙体保温及蓄热材料的性能发挥。

4.采用节能新技术

绿色建筑的本质则是在其生命周期内减少资源消耗并提高其利用率,最终建立环保健康的人居环境,因此,在规划中则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地理位置、所处的气候环境特点及周边建筑日照影响和周围环境绿化等情况,应有专业人员提供生态节能初步方案,在后期的设计中,综合建筑、规划景观、给排水以及电气等专业的特点进行有机整合和密切合作,最终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节能设计体系,并应尽量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减少资源利用的同时提高其利用效率。

四、可持续建筑系统的设计过程

现有的建筑设计过程不是有助于增强可持续性的设计过程。在以往的建筑实践中,既使涉及与可持续有关的诸多议题,也往往独立于建筑设计的过程之外;并且常常被置后于概念设计过程之后。由此,设计人员丧失了以相对简单而有效的方式融入可持续议题的最佳阶段。在建筑的若干重要因素确定之后(如朝向、形体、布局、窗墙比等),再去考虑可持续议题,就会事倍功半,其结果是被迫采用复杂或是昂贵的方式来达到某种效果。

建筑的环境表现主要是由三方面决定的:建筑设计,服务系统设计,使用者因素。对中层的服务系统计和更高层的使用者因素的变化产生深刻的影响。由于服务系统设计和使用者因素往往是对建筑设计在环境调控作用上的辅助和补充,因此不良的建筑设计会给服务系统设计带来更大的负荷,同时也会阻碍建筑使用者对建筑环境的积极调控。比如,设计中大面积的玻璃窗会加重房间的冬冷夏热,增大服务系统的角色;开窗位置的不合理安排使得使用者无法通过开窗的方式达到自然通风降温的目的。此外,研究表明建筑设计因素对建筑性能的影响高于服务系统设计和使用者因素两者的总和;而且是在建筑完成后 3 个因素中最不易改变的。因此,从层次性和影响性上,我们可以认识到前期建筑设计与建筑可持续性程度的密切关联。这一点对于希望采用被动设计达到可持续目标的努力显得更加重要。

可持续建筑策略本身具有层次性,即从总体到细节、从低层次目标到高层次目标、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高度的专业性等。其每一层次需要对应于相应的设计过程。一般地,随着设计过程的演进,这种融入应当从简到繁、从少到多、从策略性的到细节性的。这是一个逐步结合的过程。这整个过程被描述成螺旋的形状,设计过程从中心向周边旋转开去;有关可持续设计的考量就是在不同设计阶段发射出去的放射线;放射线的终点标志着该任务的完成。

五、整体性可持续建筑的具体应用以及发展前景探讨

欧洲的低碳建筑设计就是一种可持续建筑设计的代表。例如,位于威尔士巴格兰的生态工厂,秉承可持续建筑设计理念,使用了一系列可持续的建筑策略,获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该建筑充分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以及太阳能等自然资源,既节约了资源和能源,又充分利用了可再生资源解决了室内光线和舒适度等问题。良好的室内温度和视觉环境不仅节约了能耗,还有利于工人工作效率的提高。在欧洲,对于节能环保建筑的法规不断增加,政府民众的节能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我国也应当更加注重绿色建筑,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我国的可持续建筑起步相对西方发达国家相对较晚,所以说在我国发展空间还很大,因此我们有必要成立专门的部门对可持续性建筑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我国可持续性建筑的水平。随着建筑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我国还应当加强可持续建筑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建筑管理方针以及可持续性的评估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建筑的重要途径是发展绿色建筑以及环保节能建筑。拥有可持续建筑的城市才能成为可持续城市,发展可持续建筑就是利用发展的眼光,坚持全面发观的建筑思维,有利于我国资源与环境的平衡发展。

总而言之,我国以后的建筑发展方向是可持续建筑。在可持续建筑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还应积极采取国外节能方式和方法,做到开发利用新能源,资源回收再利用,变废为宝,提高我国的可持续建筑水平。随着我国建筑行业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的可持续建筑系统将会有质的飞跃,为我国创建两型社会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整体性可持续建筑系统设计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设计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整体性可持续建筑系统设计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设计环节与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设计实施方案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杜文更.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企业绿色化创新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2(10):112-113.

[2] 李林.浅析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的要点[J].河南科技.2013(03):88-89.

[3] 张化雷.集成化设计理念与可持续发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05):95-96.

论文作者:陈婷1,苏畅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4

标签:;  ;  ;  ;  ;  ;  ;  ;  

整体性可持续建筑系统的设计与分析论文_陈婷1,苏畅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