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_农民论文

统筹城乡发展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_农民论文

统筹城乡发展应着重解决的三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城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提出的一个重大方针 。贯彻这一方针,要求从根本上建立起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使城市 能够充分发挥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从当前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看,要实现这 一目标,应着重解决好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切实解决好城乡经济发展关系不够密切的问题

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是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即城乡经济之间能够实现良性互动和循环 。一般说来,在工业化中后期,这种良性互动主要表现在农村居民和农业能够为城市居 民和工业提供充足的农产品和为工业化、城市化建设提供劳动力,同时能够以合理的价 格买到所需要的生活消费品、生产资料以及和生产生活有关的各种服务。

由于种种原因,近些年我国城乡之间这种良性的经济互动和循环出现失调。统计资料 显示,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农村(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 额的比重为66%,而到2002年就降为37%,2003年又降为35%。这表明,目前我国城市生 产的消费品的消费主体已不再是广大的农村居民了。这其中固然有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有效需求不足和农民人数比例下降等原因,但农村的消费环境差,农民作为一个数量最 多的消费者群体在许多城市厂家心目中的份量越来越轻,一些消费品的生产和创新往往 以国外消费者和国内城市居民为对象,偏向高档和高值,针对农民生产和消费需要的新 产品和新选择较少等等,也是重要的原因。调查表明,许多地方农民的购买力还是有的 ,但因为想买的物品要么不适应农村的使用条件和环境,要么价格太高,最后只好打消 购买念头。还有的农民反映,现在买东西很不方便,在农村买不到,到城里又太费时、 费钱,只好索性不买。这些都说明,农村消费市场萎缩并不完全是因为农村的购买力弱 ,而与农村的消费环境不完善、适合农村特性的消费品供应不足有很大关系。应该承认 ,目前我国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比城市与农村的经济联系更密切,而且这种趋势 越来越明显。城市生产尤其是生活消费品生产的“外向性”越来越突出,表现在市场开 发上,就是普遍把外销看得比内销更重要。越来越多的厂家把产品的销售对象定位在国 外消费者身上,在产品的设计和售后服务方面,考虑的也几乎全是为国外消费者提供方 便(如衣服的款式、尺寸比例等)。有的企业生产的商品卖不到国外去了才卖给国内,在 国内也是先卖给城市居民,卖不掉了才卖给农村居民。

上述状况固然对扩大我国产品出口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近些年我国商品的“海外需求 ”迅速增长就说明了这一点,对于保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无疑也是必要的。但 要看到,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拉动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还是国内市场,开 发、扩大国内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不仅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长久的动力,而且可以大大 降低经济增长的成本和代价。而过度依赖国外市场不仅要付出高昂的成本,还将增加我 国经济增长的不稳定因素,因为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变动和外汇变动等都将对我 们产生直接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城市经济的发展过于倾向和依赖于国外市场和 城市市场,不仅将难以启动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而且将逐渐“疏远”城乡之间的经济 关系,使得城乡间的经济活动和发展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从而非常不利于促进城乡二 元结构的根本转变。因此,应在鼓励和支持真正有比较优势的企业拓展国外市场的同时 ,鼓励和支持其他企业把目光转向国内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把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充 分挖掘出来,逐步形成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密切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互动关系绝不能简单 地用行政计划手段,而要用引导和鼓励等经济办法,让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当前 首先要把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放在首位,努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购买力。 其次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城市的生产销售企业,以开拓农村市场为目标, 针对农民的生产和消费需要研发新产品。为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可以采取类似鼓励出 口的办法,在税收和信贷方面给予优惠政策。第三要根据农村人口密度低、消费需求分 散、建立大型销售商店(场)不经济的特点,大胆改革创新,探索新的销售方式。比如, 可以借鉴国外“目录贸易”的做法来促进城市商品在农村的销售,即把农村可能需要的 各种商品的名称、性能和价格等集印成目录册,通过委托有关代理商和代理网络(如农 村供销点、农村公共汽车站等)把目录册分发到农村各地。农村居民在目录册上看到想 买的商品后,即可通过代理人按价订货。代理人通过与厂家联系把货送到并把收上的货 款按期上交厂家后,按其销售额收取佣金。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把传统的零售方式倒过来 ,即以目录为媒介,把商店带到了个别顾客处。这种方式既可以打破地理和时间上的限 制,满足农村居民分散且量小的消费需求,同时由于无需经过批发、零售等环节,降低 了流通成本从而降低了商品价格,因而既增加了顾客的购买力,又增加了厂家的利润, 可以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赢。有关材料表明,在20世纪早期,“目录贸易”曾占美 国农村商业额的90%以上,即使到今天,很多美国、加拿大农民的生产和消费仍主要通 过“目录贸易”来进行。第四,在引导和鼓励城市企业开发农村市场的同时,各级政府 必须增加投入,着力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消费环境,因为如果道路不通、没有电和自 来水等,再好的商品也无法送到,送到了也无法使用,只能当摆设。事实上,这也是当 前开发农村市场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其供给主体,应主要是各级地方政府。

二、切实解决好城市带动农村发展渠道不畅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都已具备了支援和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主要是因为有关渠道不 通畅,阻碍了这种能力的有效发挥。

比如,从社会事业发展的角度看,目前许多城市由于医院太多、医务人员和医疗设施 过剩,致使一些相当级别医院的门诊量和病床使用率极低,造成医疗资源浪费。与此同 时,许多农村地区由于缺医少药,特别是由于缺少合格的医生和必要的医疗设施,致使 一些不该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丧失了劳动能力,一些不该病故的病人失去了生命。有关调 查表明,一些省的农村医院中,显微镜、B超机、X光机、心电图机这四类常用设备都没 有的医院、卫生院高达20%,许多医院以听诊器、血压表、体温表、镊子和剪子等作为 当家设备;现有医生中,具有本科文化程度的仅占1.5%,有38.5%的医生没有经过正规 医学院校的学习,护士中也有25%左右没有经过护理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又比如,许多 城市的教师和教育设施过剩,学校建得非常漂亮,教学设施一应俱全,进入教师队伍的 标准越来越高而教师数量却严重供大于求。与此同时,许多农村地区却因为找不到合格 的教师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西部某省的一个地区对小学教师进行同级所教课程考试, 即如果教师是教四年级数学的,则以四年级学生应掌握的数学知识考之,结果发现仅有 40%的教师及格),由此形成教学质量越差、学生越少,学生越少、越难招聘到合格教师 从而越难提高教学质量的恶性循环。再比如,现在城市的家庭几乎都是一对夫妇一个孩 子,养育孩子的负担较轻,加上近些年收入持续增长,使家庭用在孩子学习生活上的支 出越来越大,这无疑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但随着孩子的长大,其使用 过的一些物品(如衣服、各类课本和参考书等)虽然仍完好无损,却只能沉积在箱底和书 柜里占据空间,或者作为废品卖掉、扔掉。而农村贫困地区的孩子却可能因为无钱购买 必要的课本和其他用品而辍学,更不用说购买昂贵的参考书籍和订阅报纸杂志了。事实 上,许多城市医院的医生、学校的教师和孩子的家长,都有为支援农村发展、特别是帮 助农村孩子健康成长贡献一份力量的心愿,但由于没有合适的渠道和载体,只能望而兴 叹。

拓宽城市带动农村发展渠道的办法很多,既可以用引导、鼓励的经济办法,也可以用 思想教育的政治工作方法,还可以用规范要求的社会管理办法。例如,为了促使城市的 广大教师和医生到农村去帮助工作,可以采用号召加鼓励的做法,即对于愿意到农村工 作的人员,除了给予表彰外,还可通过对其增加津贴补助根据其在农村工作时间长短按 比例增加其应休假期等激励,来调动和保持其积极性,同时为其他人作出榜样;还可以 作出规定:凡是刚出校门并准备进入教师和医生行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必须到农村的学 校或医院工作一定时间,否则不予录用,等等。城市还可组织科技、教育、卫生等部门 广泛开展对农村的对口支援,或通过援建、联合、技术培训等方式,把城市的有关优势 资源输入农村。为了更广泛地调动城市各种资源支援农村,还应根据现代社会管理的要 求,积极发展各类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和自我管理组织,如各种志愿者协会和慈善服务机 构等,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生活中的沟通作用,由其负责接收城市各社会团体和个人的日 常捐献物,并送往所需要的农村各地。当然,在上述活动中,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政 府有关部门应及时做好必要的指导、支持和服务工作。

三、切实解决好城市带动农村发展意识不强的问题

当前城市带动农村发展意识不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许多城市没有充分 认识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没有把带动农村发展作为自己的应尽职责。实际上,前面 所列举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只要有关部门主动地出面做些组织、协调工作,并不需要花 费多少财力和物力,就可以较容易地解决,并取得城乡互促发展的双赢结果。关键是城 市有关部门没有主动地去这样想,或者说这方面的意识还不够强。二是有些城市只愿意 接受农村对城市建设的支援和推动,却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对农村进行辐射和带动。不少 城市在对待农民工问题上就是如此:你来参加城市的建设可以,但要享受城市居民的待 遇却不行。有的甚至在中央明文出台了有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后,为了保护自己 的利益,仍不积极贯彻执行,如在依法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上,有的城市就没有完 全按照中央的规定办。

必须认识到,现在强调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绝不单纯是为了加快农村的发展 ,而是为了促进包括城市经济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事实上, 从城市经济自身的角度看,由于已经出现了买方市场,进一步增加出口的难度又越来越 大,如不把发展重点及时地转向开拓农村市场,恐怕也难以为继。至于说强调城乡开通 ,城市应张开双臂迎纳进城务工的农民,则不仅对解决“三农问题”大有裨益,从长远 和全局看,更对城市自身的发展和繁荣有利。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哪个地区、哪 个城市吸纳的农民工越多,哪里的经济就越有活力、发展的就越快(珠江三角洲、长江 三角洲概是如此)。道理很简单,因为随着大量廉价农村劳动力的涌入,这些地方的用 工成本大大降低,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扩大再生产,由此又进一步扩大了对劳动用工 的需求,使得整个经济社会步入了“经济发展——就业扩大——经济更发展”的良性循 环。因此,充分发挥城市在开发农村市场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等方面的作用,推 动城乡互动发展,确实是当前实现城乡共同繁荣与进步不可或缺的途径。

鉴于我国城市间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且各有特点,在辐射和带动农村发展方面不能 要求各地齐头并进、做法同一,而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因地制宜,发挥自己的优势,找 准切入点。总的原则和要求是,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尽快形成既有分工又有联系的城 乡地域分工和经济体系,打破或避免出现城乡发展相互脱节或分割的局面。

当前,做好城市带动农村发展工作的头等重要事情是接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农 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绝不仅仅是一个农民增收的途径问题,而是一个国 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实现过程,也是城乡二元结构的转变过程。因此,各级政府应在加 深认识的基础上,切实提高做好这方面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根据各自的情况,制 定具体的规划和方案。其中最重要的是,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打破城乡分割体制,解 除农民在城市就业与定居的制度性障碍。要积极创造条件,使那些长期在城市务工的农 民在医疗卫生、子女上学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能真正享受市民的待遇。同时要正确处理城 市产业升级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努力为农民在城市就业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 。应该看到,即使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也并不是截然分开 的,有些技术密集型产业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如生物农业等,甚至一些资本密集型产 业的某些细分阶段,也需要使用大量的劳动力。在推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定 要特别注意发挥我国城乡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把丰富的劳动力与先进技术相结 合,在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的同时,促进城乡就业的增加。

标签:;  ;  ;  ;  ;  ;  ;  

统筹城乡发展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