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新政下政府审计的战略选择_国债论文

宏观调控新政下政府审计的战略选择_国债论文

宏观调控新政下政府审计的战略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政论文,宏观调控论文,战略论文,政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美国审计署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为缓解金融危机,防止经济形势急剧恶化,美国国会通过了《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授权财政部实施7000亿美元的问题资产救助计划,允许政府收购陷入困境金融机构的问题资产。按照法案规定,美国审计署要对救助计划进行持续监督,并要求总审计长每60天向国会报告以下内容:财政部在实现法案目标方面的绩效情况;救助计划实施机构的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情况;购买资产的特征和取得资产的处置情况;救助计划利用资金的效率情况:救助计划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等。

救助计划实施两个月后,美国审计署在12月2日向国会提交了长达72页的首份评估报告。报告主要指出了如下几个问题:美国财政部对如何确保救助计划目标的实现重视不够、在监督被注资机构和限制高管收入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救助资金去向不够透明;受到救助的金融机构高管的薪酬状况不够透明等。同时,美国审计署对财政部提出了九项建议,包括在与金融机构达成注资协议时,应设定更为详细的条款;将救助实施的进展情况及时通报给国会和公众;确保救助计划顺利交接至下任政府;扩充金融稳定办公室的人员和资源配置,以更好的监督每次注资行为的整个过程等。作为首份官方评价,美国审计署的报告揭示了美国公众对救助计划的担忧,也体现出审计机关在确保政策目标实现和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二、我国政府审计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总结

与美国审计署类似,我国审计机关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造成的不良影响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在新的全球性经济衰退来临之际,对这些经验进行总结,弥补工作中体现的不足,能够在更高的层次和更广的领域提升政府审计的作用。1997年始于泰国的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造成严重冲击。为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从1998年8月起,我国开始实施以国债投资为重点的积极财政政策,通过增加财政赤字,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扩大内需。1998至2002年间共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6600亿元,安排项目投资3280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4600亿元。根据九届全国人大第十次会议决议,审计署从1999年开始对国债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在2003年基本结束。通过5年多的审计,主要发现了以下问题:改变资金用途,挤占挪用国债资金用于搞其他项目、弥补财力不足或归还以前年度贷款;国债项目工程管理问题突出,将已经完成或未完成前期准备工作等不符合申请条件的项目,作为国债项目申报,甚至虚报项目套取国债资金,导致出现“三边”工程或国债资金滞留闲置;国债建设项目财务管理混乱,存在白条入账和大额现金支付等。

从审计内容和审计的重点分析,这几年的国债专项资金审计主要按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程序而展开,由合规性审计逐渐向绩效审计转变。最初两年的审计,以国债专项资金的拨付链条为主体,着重揭露资金流转过程中的违纪违规问题;中间两年的审计,以项目管理的流程为主体,着重揭露建设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投标、建设施工过程中的违纪违规问题;最后一年的审计,以项目的绩效为主,着重揭露项目完工情况,以及项目完工后发挥的实际经济效益情况。但从总体上看,这几年对国债专项资金的审计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如缺乏对积极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的总体绩效评估,没有开发或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估体系,缺乏对建设项目的持续跟踪审计等。

三、我国政府促进经济发展应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主要对策

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我国采取了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主要体现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政府投资三个方面。在财政政策方面,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减少税费3000多亿元,其中,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在货币政策方面,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促进货币信贷供应总量合理增长,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等多种手段,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在投资政策方面,出台多项措施强力拉动内需,自2008年底至2010年,中央拟安排1.18万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共计4万亿元,集中安排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和农村基础设施,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生态环境工程,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等6个方面和灾后恢复重建。

四、宏观调控新政下政府审计的战略调整

审计署5年规划将“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中,促进发展是最终目标,而促进经济发展则是促进其他各项发展的基础,在全球性经济衰退的背景下更应如此。目前的世界经济处在1929年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之中,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一项全新的挑战。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政府审计需要在总结25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审计机关的做法,以全新的视角重新构建未来几年的工作,在更高的层次上体现审计的免疫作用。

一是关注金融安全,拓展金融审计思路,加强对金融创新产品的审计,促进银行改善风险管理,提高资产质量。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核心,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和信用支持,渗透于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这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根源就在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为此,审计一定要关注金融安全,切实维护金融安全稳定。一要关注银行资产质量,不仅关注银行的信贷资产,还要关注银行的对外投资,特别是海外投资和股权投资。如上所述,扩大信贷规模是我国拉动内需的重要措施,也可能成为银行信贷风险的来源。审计机关既要评价信贷规模增加的实际情况,也要关注信贷投放过程中的内部控制情况,防止银行将不良资产的产生归因于落实政策,也要揭露借贷过程中存在的道德风险。同时,我国金融机构2008年的海外投资遭受重大损失,初步估计投资减值要超过2000亿元,金融审计对此要倍加关注。二要关注金融机构的创新产品,加大对金融衍生产品的审计力度,研究金融创新产品的风险,促进金融机构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抗风险能力,维护金融稳定。

二是关注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注重公共投资的绩效。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财政政策相比,这次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更为丰富,可用工具更为多样化,政府审计要在总结和借鉴1999年国债专项资金审计的基础上及时研究新的应对措施,及时调整审计思路。一是继续加强对预算的审查和监督,关注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情况,促进压缩行政性开支,特别要大力压缩广为社会诟病的公费出国、公车消费和公款吃喝等“三公”费用,大幅度增加公共保障性支出。二是加强对增值税转型改革效果的跟踪审计,及时掌握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推动改革的建议;同时,要加大对行政性收费或基金的审计,防止在减税的同时,地方部门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或扩大收费范围,变相增加企业和居民负担。三是加强对国债资金的审计。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之一是扩大财政赤字,发行国债。因此,要加强对国债资金和国债建设项目的审计,保证国债资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对社会资金的拉动效应。

三是关注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情况,从项目资金、项目管理、质量、进度、效益等几个方面进行立体式审计监督,按照项目建设流程进行跟踪审计,揭示项目建设中可能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和损失浪费现象。从项目评估的科学性和公开性入手,防止以前被否决的项目和高污染、高耗能、重复建设项目重新上马;加强对项目审批合理性和公正性的审计,揭示伴随其中的权力寻租现象,促进提高项目资金分配的透明度;加强对项目建设程序的审计,从土地征用、环境评价、节能减排、工程质量与安全、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多个环节保证项目建设的合法性和效益性。

四是关注民生,加强对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的审计。民生问题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这次宏观调控便突出了对民生领域的财政扶持。审计机关要围绕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加强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的审计力度,加强对涉及民生的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在揭露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关注民生领域政策目标的实现情况,反映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体制性障碍和制度性缺陷,促进民生政策的完善,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标签:;  ;  ;  ;  ;  ;  ;  ;  ;  ;  ;  ;  

宏观调控新政下政府审计的战略选择_国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